李思瑤
摘要:電影《少年的你》結合了現實主題,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校園暴力現象上升至熒幕,以大眾視角將校園暴力問題進行放大。本文通過“電影的四個層次”—電影本體、故事、作者意識和文化對電影《少年的你》進行讀解和評述。
關鍵詞:電影本體;電影情節;作者意識;校園暴力;教育缺席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30-0108-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72
一、電影本體
1.色彩。電影中色彩主要以對比的方式進行呈現,整部電影的色調都是偏于冷調的。一方面,色調的奠基是對高考前校園緊張氣氛的渲染,另一方面,冷色調也是影片整個主旨“校園暴力”的底色。電影的冷色調將校園本該有的暖色盡數覆蓋,校園本是充滿著溫暖與希望的場所,然而在灰暗的外表下卻只剩下“施暴者”、“受暴者”和無數的旁觀者。在這樣的色調背景下,暖色調的出現就令電影畫面色彩的對比得到了鮮明的突出[1]。
2.明暗。除了色彩對比外,電影中光照明暗的處理運用也是渲染基調氛圍和推動情節發展的最佳推手。斯托拉羅攝影藝術的最基本理念就是“用光參與敘事和表意”[2]在這部電影中,光影對比在電影中主要有三點體現:一、電影人物的明暗對比,主要體現為陳念和小北的明暗對比。小北在回家路上護送陳念時,用光一明一暗地投射在陳念與小北身上,陳念處于明處對應著其好學生的身份;小北處于暗處對應著其小混混的身份[3]小北永遠藏在帽子的遮掩和昏暗的路燈底下,相對的,陳念往往是走在小北之前明亮的燈光下。明暗雙方的對照也間接射影了那句:“我們生活在陰溝里,但總有人仰望星空。”二、施暴者與受暴者的明暗對比。在以魏萊為代表的施暴者對陳念進行施暴時,我們不難注意到電影中并沒有給予主角特有的燈光,電影通過反面的角度,給予了三個施暴者“主角特有的打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角的中心位置,從而暗示了人物強弱勢的關系。”
二、故事
電影《少年的你》根據作家玖月晞的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改編,電影結合了現實主題,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校園暴力現象上升至熒幕,以大眾視角將校園暴力問題進行放大。電影中,陳念是一名即將面臨高考的學生,而其所處的環境是“非看客即受暴”的校園,她本想相安無事地度過高考,卻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之一,經歷過校園暴力的陳念看到陌生人被當街毆打后悄悄報警,被施暴者發現又強逼二人接吻相識。在數次經歷校園霸凌后,陳念不得不廣尋求小北的保護。而在小北因被誤會關入派出所的晚上,陳念因為失去保護而受到掌摑、剃發、拍裸照等凌辱,陳念和小北默默承受,希望能夠通過高考擺脫魔爪,可是沒想到,在高考前夕,魏萊因為害怕父母而向陳念道歉,在言語中充滿了諷刺與傲慢,陳念失手將魏萊從樓梯上推下。小北為了讓陳念人生沒有污點主動扛下了罪名,在警察的引導下陳念正確面對自己犯的過失,獲取法律從輕處理,幫助兩個少年自我救贖。陳念認罪伏法,四年后出獄重新參加高考、參加工作,與小北在陽光下重逢。(陳夢梵,2020)
三、作者意識
影片傾注了電影工作者們的人文關懷。推動了社會大眾關注校園霸凌現象起到了積極意義,顯得真實而有力量。(陳夢梵,2020)電影的結尾,兩棵樹并肩破墻而出。導演曾國祥曾在接受采訪中提到:“少年,是我們特別想要拍這個電影的原因,我們覺得少年是很值得保護的。校園期很短,但那是最發光發亮的時刻,你會有很多理想,永遠覺得這個世界不夠好,但你還是會投入很多,覺得我能改變世界。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一種天真和理想,這種理想是需要大家去保護的,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的未來。”
1.社會缺席。校園暴力的產生往往也是由于社會缺席的原因造成,一方面,面對校園暴力,學校沒有及時進行處理,僅僅給教學樓裝上了欄桿,防止有人再跳樓。學校最大的罪惡其實不是沒有及時扼制住校園暴力的萌芽,而是身為教學凈土,卻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社會的渣滓——無聊的看客。不論是育人的教師還是受學的學生,在學校這所“監牢”里,教會他們最多的就是“無聲”,槍響之后,沒有贏家。看客的不作為本色不一定是純正的惡,也可能是一種從眾下的慣性思維。青少年生活在一個群體之內,而在這個群體內“發聲”往往就要被拋棄,被孤立,甚至被欺凌,日復一日后,習慣性的看客思維在人們心底深種,不可拔除。
2.校園暴力。校園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輕嘆花開,2019)
霸凌是動物世界弱肉強食,物競生存的基本準則。馬克思曾說過:“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因此,在教育中,我們要努力爭取“在兼涉個體和集體的完整人格中消弭兩者的對立”(約蘭德·雅各比,2018),擦亮青少年心中的心靈之窗,維護社會的道德底線和基本準則,進而學會去尊重生命。
參考文獻:
[1]趙嵐,呂果燃.淺析殘酷青春電影《少年的你》的風格化視聽[J].電影新作,2020(01):150-152.
[2]肖晗筱,李軼天.新世紀以來青春片劇情創作的演變——以電影《少年的你》為例[J].視聽,2020(04):64-66.
[3]洪一丹.探析照明語言在電影中的運用——以《少年的你》為例[J].傳媒論壇,2020,3(06):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