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冰 王芳
摘要:近幾年,故宮在文創產品開發方面成績斐然。一個個依托故宮厚重的文化底蘊設計行程的文化創意產品,既有著獨特的藝術設計和非凡的文化吸引力,也能以其實用性和裝飾性融入現代人的生活,讓現代人對中國風、對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知和解讀。基于此,本文就以故宮文創產品為例,分析中國風元素現代演繹的重要意義,并根據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總結相關經驗,以期對中國風的弘揚,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故宮文創產品;中國風元素;現代演繹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30-011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79
一、引言
故宮博物院是以明清皇室舊藏文物為基礎的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種類豐富、體系完善,獨具皇家文化特色,因而在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來“,朝珠耳機“”皇帝折扇“”花翎傘”等來自故宮博物院文化產品的宣傳星火燎原,鋪天蓋地,備受社會公眾追捧。作為六百年的紫禁城,近九十年的故宮博物院,把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積淀,通過文創產品研發為觀眾架起一座溝通文化的橋梁、奉上一場中國風濃郁的文化盛宴。
二、中國風與故宮文創產品
“中國風”一詞最早出現于18世紀,法國《Happers Maga-zine》雜志稱中國風為“Chinoiserie”風格。從藝術史的角度來看,中國風體現的是西方人追求的中國特色文化的一種情結,其藝術設計風格也主要強調精致裝飾和繁復樣式。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藝術設計領域對中國風的追求都是簡單的、形式化的,更多的是將中國風作為一種點綴襯托主體設計的藝術價值。但隨著近幾年,中國傳統文化的崛起,尤其是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為代表的一批中國風十足的設計作品的出現,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中國風不僅是一種裝飾或點綴,更是一種格調、文化,一種生活方式。
近幾年,故宮推出的一系列文創產品,不僅創意十足,更是用現代方式生動演繹了傳統文化,為人們提供了獨特的文化體驗。例如故宮博物院與洛可可公司合作推出的一系列有關貓咪的創意作品,就是以故宮口口相傳的“御貓”的故事為背景設計的,憨態可掬的貓咪加上神秘生動、溫情有趣的故事,吸引了許多“粉絲”的關注;紙膠帶是故宮文創作品中的典型代表,這款文創作品囊括了各種紫禁城營造中的建筑構件,從紅色的磚墻,到紛繁的窗欞,從多姿多樣的瑞獸、脊獸,到匾額、琉璃,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形成一個個獨特的圖樣,也可以進行拼接,形成一個完整的故宮建筑“;故宮聯名款”彩妝,故宮與國際彩妝品牌聯名推出郎窯紅、豆沙紅、玫紫色、楓葉紅、碧璽色等顏色口紅,口紅不僅色號獨特,外觀也是從后妃服飾和繡品上汲取靈感,以黑、白、赤、青、黃五色體系再結合宮廷藍的底色,以仙鶴、蝴蝶、瑞鹿等動物和繡球花、水仙團獸紋等吉祥圖案為點綴,最終形成了藝術價值與使用價值兼具的彩妝用品;趣味十足的公眾號文章,例如故宮微信公眾號為了推薦“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折扇,制造了許多話題與網友互動,為推薦一款針線盒,推送文章《她是怎么一步步剪掉長發的》,將針線盒與乾隆和繼皇后烏拉那拉氏的愛恨情仇的故事相結合,輕松、幽默的方式,契合了現代人的娛樂心理,也讓具有濃郁中國風的故宮文創產品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三、故宮文創產品演繹中國風元素的特點
故宮文創產品在設計與開發中秉承著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基本原則,將中國風融入到產品的各個細節之中。當然,對中國風的現代演繹不僅需要尊重傳統文化,也要兼顧現代審美傾向。由此,故宮文創產品在演繹中國風的過程中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忠于原作。故宮所有的文創產品都能夠在豐富的館藏中找到來源,而原作中精美的設計,獨特的意境,充滿傳統特色的風格,為文化產品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此,在忠于原作的設計中,設計者便可以獲得取之不盡的靈感。例如枇杷山鳥團扇的扇面繪畫直接取自宋代《枇杷山鳥圖》。原作中一只繡眼鳥正打算去啄食枇杷,卻發現枇杷上有一只螞蟻,遂定睛端詳,這幅畫靜中有動,妙趣橫生,且色墨暈染、細筆描摹,將鳥羽的色彩與層次展現的淋漓盡致,是宋代花鳥寫實繪畫作品中的翹楚。團扇的設計在主體上遵循了原作的創意與意境,但是在結構上為了迎合團扇的形狀而做了一定的調整,形成了更多的留白,而這也讓原作在團扇上的呈現更加自然、生動。
2.適當取舍。我們在繼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經常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故宮文創產品設計中體現了這一原則,即將紫禁城中千百年來積淀的傳統文化精髓進行提煉,將封建文化中的糟粕果斷舍棄,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價值,讓文創產品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例如在故宮口紅設計中,一方面設計者從故宮文化寶庫中挖掘色彩、紋樣、圖案等藝術元素,形成獨特而精美的彩妝用品;另一方面也強調女性在“悅己”過程中自我意識的覺醒,而這就是對千百年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文化的摒棄,是符合社會價值觀念的一種創意表達。
3.古今融合。文創產品主要面對的是現代消費者,因此以為復古是不可取的,而只有做到哦古今融合,找到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情感需求,才能夠實現對中國風元素的合理演繹。例如北京衛視和愛奇藝同步播出的《上新了·故宮》節目中推出的“紫禁薰”,以孝莊皇后居住的慈寧宮匾額和宮墻花紋作為包裝盒的外觀設計,內置三對香薰,香薰盒蓋上分別是孝莊和順治母子的三段對話。上有孝莊皇后一本正經地說“本宮望汝寧靜致遠”,下有順治皇帝笑嘻嘻地回答“朕心狂野”,旁邊配上二人的Q版畫像,巧妙地將母子親情以現代人易于理解的形式融入其中,這不僅在審美上契合了現代追求娛樂、有趣的傾向,同時也更契合現代人對親情的理解。
四、從故宮文創產品總結中國風元素現代演繹的經驗
故宮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盤活”了沉睡已久的傳統文化,拓寬了故宮文化產業發展道路,同時也推進弘揚了中國風,促進了傳統文化的現代演繹,培養了民眾文化自信。從故宮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我們可以從中國風元素的現代演繹角度總結如下經驗:
(一)立足弘揚傳統文化,挖掘中國風元素
中國風是中華民族上千年傳統文化積累、沉淀的結果,是中國文化中最鮮明、最獨特的風格。從故宮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經驗可以看出,豐富的傳統文化是中國風展現的依據,而弘揚傳統文化,則是故宮推出文創產品最根本的目的。基于此,在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中,設計者應該端正態度,從弘揚傳統文化的高度,深刻認識一個個小小的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把握產品傳遞的思想理念,讓傳統文化借助一個個充滿藝術性與文化性的載體走進民眾生活;此外,設計者還應把握中國風與傳統文化的聯系,避免對中國風元素的盲目堆砌,讓傳統文化以更加自然的狀態走向大眾。
(二)依據學術研究,科學展現中國風元素
故宮文創產品的設計固然是設計者們創新思維的具象化表達,但是基于傳統文化的莊嚴與厚重,這些創新觀點的形成則需要系統、嚴謹的學術研究的有力支撐。例如《故宮日歷》系列作品的設計,與系統的學術研究密切相關,其中2010年的日歷是以漢魏碑帖研究為基礎設計的,2012年的日歷是以唐人碑帖法書與漢唐文物為研究基礎設計的;2015年以傳統文化中“福、祿、壽、喜、春”的文化象征為前提,結合相應的文物的源流、器形等相關研究設計的。由此可見,在文創產品設計中,學術研究應走在前面,將嚴謹的學術與獨特的創意相結合,這樣才能讓中國風的現代演繹充滿文化底蘊。
(三)強調文化創意,拓展中國風元素的表達
創意設計需要設計者從獨特的角度對事物進行挖掘與呈現。故宮中那些歷經歲月的文化、藝術作品,在長期的沉默中有太多的故事要說,而設計者如何讓這些作品開口,讓傳統文化經由更具創意的手段實現自我表達則是文創產品設計的關鍵環節。對于文創產品的創意設計需要融合傳統文化本身的特點,并實現作品在故事性、藝術性、實用性、時尚性、創意性及功能性上的統一,這樣才能讓中國風的表達更加多元,讓傳統文化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四)貼合公眾需求,靈活中國風元素的呈現
過去,博物館文化產品在演繹中國風的過程中往往放不下“架子”,過分強調歷史的厚重、莊嚴,忽視傳統文化中包含的生動、有趣,充滿人文情懷的部分。這樣的產品設計讓公眾對傳統文化望而卻步,尤其阻礙了年輕人了解傳統文化的步伐。而通過故宮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可以看出設計者們對公眾,尤其是當代年輕人的文化需求的把握,通過一系列作品的設計,讓中國風的演繹更加靈活,也更能夠吸引公眾的關注與參與。
(五)注重文化體驗,強化對中國風元素的感知
文化創意產品與一般商品不同,它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決定了它在推廣營銷過程中不僅需要宣傳文化,更要讓消費者體驗、感受文化,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結合故宮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經驗,我們能夠發現,在產品營銷環節,故宮的文創團隊設計了文化創意體驗館,用現代化的展館將一個個充滿藝術性的作品展現出來,并配合故宮豐富的館藏資源,為消費者找到文創產品的文化脈絡,提升對傳統文化中中國元素的體會與理解。
(六)不斷深入研究,拓寬對中國風元素的創新演繹
對中國風元素的現代化演繹是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中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故宮文創產品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大批的“粉絲”,并以“網紅”的身份刷新了傳統文化發展的新紀錄,這需要扎實的學術研究與完善的創新機制的支撐,而這也是其他地區博物館設計與開發文創產品應汲取的經驗,這樣才能不斷拓展中國風元素的現代化演繹領域,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發展實現有效融合。
五、結語
總之,中國風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過千年的沉淀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風格,是文化表達中最為獨特的部分。故宮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的過程秉承傳承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利用現代化的方式演繹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走出歷史的封印,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融入人們的生活。
基于此,我們在文化傳承的時代背景下,應總結故宮文創產品在中國風現代演繹方面的經驗,并不斷推陳出新,為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為文化自信的培養探索更加廣闊的路徑。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科院十三五規劃項目:大數據協同視域下傳媒藝術人才培養機制研究,課題編號:2019GX475;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大數據時代傳媒藝術專業的教學質量監控評估體系研究,項目編號:YTJG201942。
參考文獻:
[1]李卓霖.中國古代書畫元素在故宮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20(06):110.
[2]戴雨竹.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探究——以臺北故宮文創產品為例[J].大眾文藝,2019(23):85-86.
[3]王家輝,于楊.故宮文創產品設計對我國日用瓷產品創新的啟示[J].美與時代(上),2019(07):27-29.
[4]閆巖,唐鈺灃.商業插畫在故宮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大眾文藝,2020(12):55-56.
作者簡介:李如冰(1984—),男,漢族,四川瀘州人,四川美術學院畢業,碩士,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王芳(1981—),女,漢族,重慶人,四川美術學院畢業,碩士,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動畫、數字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