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慧敏

我出生在梨園世家,因為爺爺尚小云的關系,我從小接觸戲曲,打會走路了,爺爺、父親唱戲,我就常常趴在臺口兒看戲。
我今年70多歲了,在梨園里打轉(zhuǎn)了這么多年,你問我,戲曲對于我是什么?我似乎不清楚。但我知道,在戲曲,在京劇面前,我永遠是那個趴在臺口兒看戲的小孩兒。
我這個小孩兒,8歲時跟著父親去演出,劇團沒有兒童演員,《秦香蓮》里的“冬哥”就讓我臨時頂上了。上場前大聲洪亮地回答“沒問題”,上場后,光顧著看戲,忘了詞兒,忘了下跪的動作。十歲時第二次演戲,上場前依舊洪亮回答“沒問題”,結果冒場了(演員上臺上早了),幸虧跟我搭戲的老演員前輩們舞臺經(jīng)驗豐富,馬上把戲接了過來,臺下壓根兒沒有看出來。
14歲時,我決定正式學戲。但家里更愿意送我去上電影學校,以后去演電影。我看了看覺得還是喜歡戲曲。爺爺決定把《打青龍》傳給我,讓師姑孫明珠教我“身段”。當時這出戲有幸上演,結果我演出時又差點出錯,前邊唱念做都很順利,后面開“打”,亮相亮住以后,有個動作我卻突然忘了,還好一秒鐘后我又想了起來。孫明珠一直在上場的臺簾那里給我把場子,我想起來動作后就朝她伸舌頭做了個鬼臉兒。
你說我這個小孩兒,多么兒戲,別人學戲入行那么辛苦,我卻嘻嘻哈哈渾然不知。戲曲之于兒時的我,就像一個玩伴,我和它形影不離,充滿了親切。以至于作為懵懂孩童的我,初次與它正式交鋒時,全然沒有上場的緊張認真,以為舞臺就是很自然很隨意的事情。
孫明珠后來說:“當時把我渾身上下嚇出一身冷汗。”她怕爺爺發(fā)現(xiàn)我忘了動作,也怕爺爺看到我做鬼臉。在爺爺面前犯錯,那是想起來都害怕的事。
有幸我演下來這一場還不錯,爺爺非常高興,說:“跟爺爺坐車回家?!蹦菚r候誰演戲演得好,就給個“小份兒”,就是咱們今天說的紅包,再大的獎勵就是跟師父坐車回去了,因為本來大家都是走路回去的。
那時的戲曲賦予我的,是絕不二顧的熱忱,是懷抱熱忱的無畏向前。
正式學戲后,我懂得了什么是對觀眾負責,什么是練功精益求精,也就漸漸明白了師姑為什么能嚇出一身冷汗。
有一次,爺爺?shù)耐降軅兩蠄霰硌荩鲞B續(xù)好幾個硬搶背(戲曲表演的跌撲動作,硬搶背比軟搶背更累更費功夫),有人偷懶,做了幾個軟搶背,被爺爺看到了,那天演出后,爺爺坐在寬敞的飯?zhí)米永?,大聲呵斥,罰偷懶的做連續(xù)的十幾個硬搶背,爺爺陪著,做不完誰都不許走?!案蛇@一行,對臺上的戲負責、服務臺下觀眾,做不到這個,你還學什么戲?”爺爺說。
等到我自己演出時,哪有敢不兢兢業(yè)業(yè)的時候吶?直到那一年,我為佳木斯的鐵路工人演出《蘇三起解》,里邊有大段的反調(diào),很冗長,一般到了這種時候,臺下觀眾就開始走神兒嗑瓜子了,其實我心里還樂意這樣,這樣一來,就沒人關注我唱得好不好了,我就算偷懶兒唱錯也沒關系了??墒悄且惶?,臺下坐著的工人們鴉雀無聲,我越唱越害怕,直到演出結束,叫好聲響起,我才明白,原來大家都懂戲,并且很尊重我的演出,都在認真地聽。
這之后又有一次,我去邢臺演出,唱的是全出的《玉堂春》,觀眾非常熱情,聽戲時也是靜悄悄,讓我感覺非常緊張。唱完之后后臺卸裝,來了幾個老者,開玩笑贊揚著我:“你今兒唱得可真不錯。我們這兒的戲可不好唱,我告訴你吧,你爺爺當年到這兒唱戲的時候都被來了個‘倒好?!彼f當年爺爺有個戲需要走圓場,不小心把舞臺上道具椅子的墊子碰掉了。
到了這里,當年那個渾然不知畏懼的小孩兒,總算把演戲這件事弄明白了。因為從小的陪伴,我對于戲曲只有熱愛,吃苦練功對我來說不在話下,可是吃苦與嚴肅的另一半含義,在于教會我們?nèi)プ鹬兀バ拇婢次贰τ谖覂簳r趴著望向的那個舞臺,當時的我并不知道,臺上和臺下的人都充滿虔誠,他們嚴苛,為了他們所尊重的藝術。
這一時刻,戲曲賦予我的,是無上神圣的敬畏心,與永不停下的求索腳步。怎么去傳承這份神圣呢?我要給你講講宋鳳云的故事。認識宋鳳云的時候,她還是佳木斯的一個五年級小學生,她想和我學戲,我答應了,沒想到第二天一早五點鐘,她就來砰砰敲門,原來她六點要去上學,就想早起一個小時學戲,我趕緊起床教她。后來她想加入劇團正式跟我學戲,我當然很高興啊,可是一問她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很不錯,我就不能同意了:“學好文化,將來去哪個戰(zhàn)線上工作都是好樣的?!彼犃宋业脑?。后來她考取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又留學捷克一直讀到博士,被布拉格國立葉士卡爵士音樂戲劇藝術學院聘為現(xiàn)代戲劇系教師。之后她開始擔任捷克國家廣播電臺音樂文化節(jié)目主持人,系統(tǒng)地播出由其個人演唱的京劇唱段和中國民歌,反響很大。她還邀請我?guī)е鴮W生們?nèi)ソ菘搜莩觥⒅v座,傳播中國戲曲。這個小姑娘兒時被我拒絕掉的夢想,以意想不到的更好方式實現(xiàn)了。
戲曲教會我的,是心無雜念,絕不功利,像我8歲第一次登臺時,心里眼里只有戲。傳承一樣東西,不是把它緊緊攥在手里,而是讓它以最好的方式綻放。
(摘自2020年9月20日《光明日報》,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