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媛
[摘 要] 本文從高校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義和內涵入手,通過分析目前高校就業工作中存在的顯著問題,提出高校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路徑,即從就業工作理念高質量、就業工作過程高質量和就業工作結果高質量三個方面來提升高校就業工作質量。
[關鍵詞] 高校;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G646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10-0034-02
一 高校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義解析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強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就業置于宏觀政策的層面,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是我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國夢進程中具有偉大意義的歷史性年份。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在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中提道: 高校畢業生就業,既是國計,也是民生;既關乎穩定,又關乎發展。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強心劑”,也是高校人才培養和就業指導工作的“試金石”。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堅定落實就業優先政策,聚焦重點,精準施策。落實到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就是要深刻認識新形勢,認真領會新要求,準確把握新任務,牢記使命,勇于擔當。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增強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早籌劃,早安排,早行動,早落實,努力完成2020年就業工作任務,積極實現“穩就業”目標。
二 高校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探究
高校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具體指的是三個方面的“高質量”:“就業工作理念高質量”“就業工作過程高質量”“就業工作結果高質量”。“就業工作理念高質量”,即高校就業工作人員要端正思想態度,提高思想認識,從高站位上正確理解就業工作內涵。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項品牌工程,其背后蘊含了社會的要求、家庭的期望,也承載著學校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就業工作過程高質量”,即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聯動,形成一體化的高質量就業工作保障體系,就業指導全面覆蓋高校學生、全程覆蓋人才培養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基本精神貫穿就業指導全過程。“就業工作結果高質量”,即綜合性看待各項就業影響因素和就業質量衡量指標,不再以就業率為單一考核標準評價高校就業工作,而是從學生就業層次、就業地域、事業發展能力、薪酬水平、就業率等多方面綜合性考量。
三 高校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
就業制度保障不到位。具體指的是高校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實不到位,就業工作層層匯報時效性低,學校黨政“一把手”對于就業工作實情、實效了解不夠深入、全面,學校對于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就業考核與評價制度更新不及時,“廢改立”推行效率低。
就業工作人員配套不到位,職責不明,任務不清。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就業工作隊伍建設水平有待提升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專職就業工作人員配套缺失,專職就業工作人員和畢業生配比失調,就業隊伍以輔導員、教師、班主任兼職為主。兼職就業工作人員因為身兼數職,在就業工作的專注性和投入度上存在不足。職責不明,任務不清,對于就業工作的專業性、實效性和高質量發展影響不利。
就業統計規范性有待提升。具體表現為就業材料審核不嚴格,就業數據輸入不及時,就業統計上報不規范。就業材料的審核及輸入由院系輔導員、兼職班主任或學生助理操作,人員流動性大,規范性執行難度大。畢業生個人信息更新不及時,導致就業信息追蹤不及時。還有部分高校過分追求就業率,忽視就業工作“三嚴禁”“四不準”要求,在就業材料的審核與把關上有所松懈。
就業指導覆蓋面窄,全程化缺失。部分高校就業指導覆蓋面窄,將就業指導與畢業生就業指導畫上等號,將就業指導安排在高年級進行,主要以大三和畢業班學生為主,指導內容單一,不能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職業生涯指導與求職指導混淆,就業全程化缺失。
就業工作與市場需求對接不到位。高校就業工作的主動性與針對性不足,主動走出校園的意愿與能動性較弱,未能精準對接就業市場。就業與招生、人才培養聯動不足,無法適應日益變化的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需要。高校就業工作應該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幫助學生走上職場時能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四 高校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筆者從內涵入手,以問題為抓手,推導解決方法,提出高校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路徑,具體從“就業工作理念高質量”“就業工作過程高質量”“就業工作結果高質量”三方面進行路徑闡述。
“就業工作理念高質量”,即提高就業工作人員的政治站位,提高對就業工作的思想政治理解,落實好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加強對就業工作的思想重視,增強做好就業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充分認識到就業工作作為一項品牌工程反映了新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就業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認識到就業工作對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的重要影響,充分認識到就業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對推動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深遠影響。高校要主動承擔起就業工作的主體責任,從校領導到學院分管就業工作負責人再到基層就業工作人員,權責分明,分工到位,協同推進,共同為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壓實基礎,齊心出力。
“就業工作過程高質量”,即樹立全局意識,努力實現就業指導對象全覆蓋和教育全程化,加強就業對招生和人才培養的反哺作用,形成一體化高質量就業工作體系。具體來說就是充分認識到就業工作是一項整體工作,抓源頭,抓重點。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強化人才培養的實踐導向。堅持將就業指導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工作合力,提高育人實效,通過“教育增值”促進“就業增質”,實現學生個人能力、個人發展與國家、社會和企業需要相匹配,為新時代提供優質人才。堅持將立德樹人融入就業指導全過程,將就業指導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融合,從學生入學到畢業,根據每個階段不同要求、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服務。如大一、大二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開展自我評量與生涯探索,逐步明晰職業目標;大三、大四進行就業咨詢與指導,幫助學生明確就業方向,獲取就業信息,提前接觸就業單位和就業崗位,為畢業后順利就業打下扎實基礎。學院和相關職能部門要樹立大局意識,動員可以動員的全部力量,切實履行職責,把就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學校內形成促進就業的整體合力,共筑就業工作“綠色通道”,形成就業工作“一盤棋”,實現“上下聯動、左右配合、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的就業工作新格局。
“就業工作結果高質量”,即通過高質量就業工作幫助學生獲取充分的就業機會、公平的就業環境、合理的薪資報酬、和諧的勞動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求職能力和事業發展能力,打造合理的就業結構體系等。衡量就業工作結果的指標不再單一,就業率僅僅是學校就業工作考核評價的標準之一。具體而言就是要“找差距,抓落實”,開拓就業市場,強化就業信息平臺,加強就業隊伍建設,采取措施縮小不同學歷間、不同學院間就業率的差距;要從就業去向、就業單位性質、就業地域、薪酬水平等綜合衡量學生就業層次;要重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事業發展能力。高校考核評價也應更看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追蹤回訪,針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反饋,真正做到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就業實情出發,真正做到應得了急,擔得起責,扎實推進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高校就業工作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工作,是動力與壓力并存的工作,是關乎國計、關乎穩定、關乎發展的民生問題,是熱點,也存在難點。高校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定然離不開高校的主體責任發揮,但同時也離不開高校和企業、學生、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壓實責任,早部署、早執行、早落實,才能確保就業工作取得成效、實效。
參考文獻:
[1]張振飛.構建就業工作體系實現高質量就業[J].中國高等教育,2015(23).
[2]王玉.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內涵與外延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9(07):189.
[3]紀克玲.構建“學校、企業、行業協會三位一體”的專業建設機制,促進高質量就業[J].職業,2019(09).
[4]陳燕美.學做結合促進高質量就業創業工作[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2).
[5]李志明,刑梓琳.鞏固民生之本: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就業的系列重要論述[J].學術研究,2019(09).
[6]魯學軍.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內涵和對策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6(22).
(責任編輯: 王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