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張國微

摘要:企業融資是企業存在與發展的第一步,也是企業能否周轉最關鍵重要的一項環節,而融資中最具有代表性、官方性的大眾選擇就是銀行貸款。通過對銀行企業建立博弈動態與靜態模型,得知企業要通過控制貸款利率的范圍,才能保證企業可以守約還款,然而高利率企業存在的弊端,迫使引入政府擔保機制。并從企業方面及政府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企業;銀行;信貸融資;博弈
中圖分類號:F83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10-0022-03
一、引言
商業銀行貸款,是企業融資最主要的渠道之一。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作為理性經濟投資者,考慮貸款的成本、風險、以及企業能否還款等問題,決定是否貸款。新興企業的興起是促進社會經濟高效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可以激發社會的潛在創新能力,穩定社會經濟、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而新興的中小企業的資金周轉不足問題是困擾著企業發展的最大阻礙。部分企業無法支付銀行的高利率宣告破產,給社會生產帶來損失,所以政府的宏觀調控也十分有必要。
二、銀行、企業與政府動態模型構建與過程
在信貸市場中,存在三個變量主體,銀行、企業、政府。在試圖解釋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貸關系時,引入博弈理論來分析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博弈選擇,政府對其進行宏觀調控,最終實現三者的利益最大化。基于此,做出如下假設。
(一)博弈模型的構建
假設1:企業所投項目需要的資金為Y,且全部來源于銀行,即銀行貸款金額也為Y;企業所投項目的預期收益率為r,向銀行申請貸款所需要的費用為Ce。
假設2:銀行的貸款利率為i;銀行貸款后投入的時間、人力、資金等對放貸企業的管理費用為Cb。
假設3:企業違約的前提下,銀行發起追索訴訟,成本為Kb;企業應訴所消耗的費用為Ke,銀行一旦發起訴訟會對企業造成名譽損失Qe;銀行一旦發起訴訟,企業必須足額還款,或者等價資產歸還銀行,但銀行的訴訟成本不由企業承擔。
假設4:企業請求政府擔保的擔保費用中企業的申請擔保費用為Ceg,如果政府不擔保則不花費擔保費用。
假設5:政府部門為企業的擔保后,銀行貸款期間,政府花費的管理費用為Cg;政府擔保前期不收取企業任何費用,但銀行貸款后,企業要按貸款資金Y抽取部分收益,收益率為g。
假設6:政府擔保但企業不還貸時,政府部門會損失政府擔保部門的聲譽為Qg;政府擔保的企業貸款給銀行時,會收到政府給予的獎勵資金Ygb;且獎勵金金額小于政府會得到的收益減政府的擔保后的管理費用Yg-Cg。
假設7:如果政府擔保,銀行給企業的利率為ig,且ig
在所有假設的條件下畫出動態博弈圖,如圖1所示。動態博弈的前提階段是政府部門的策略選擇——擔保和拒絕擔保。
企業信息不完整,政府不予以擔保時,如圖中右半部分,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階段一:政府不擔保,但企業想要得到資金支撐,仍然需要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有兩種策略選擇——貸款或者拒絕貸款,在沒有政府擔保的前提下,銀行規避風險,不貸款給企業,三方的得益數組為(0,0,0);若銀行看好該企業的發展前景,提高利率貸款給企業,則到企業作出策略選擇進入階段二。
階段二:企業選擇到期足額按時還款,則三方的收益數組為(0,Yi-Cb,Y(r-i)-C);若企業選擇違約不還款,進入下一階段。
階段三:銀行出于追索訴訟的費用昂貴,追索得到的收益小于不追索得到的收益,銀行放棄追索,三方得到的收益數組為(0,-Y-Cb,Y(1+r)-C-Qe);銀行追索后三方得到的收益為(0,Yi-Cb-Kb,Y(r-i)-C-Ke-Qe)。
與銀行企業雙方動態博弈時的分析相同保證利率取值范圍為
企業信息完整,政府擔保部門在對企業進行資產、信譽、潛力評估時,認為該企業有能力償還銀行的貸款,并且其發展潛力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政府愿意為其進行擔保,如圖中左半部分,仍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階段一:銀行對于有政府擔保的企業仍有兩個策略——貸款或拒絕貸款,當銀行認為該企業無法按時足額還款,并且沒有相等價值的抵押物時,即使有政府擔保,銀行也會選擇拒絕貸款,但是政府為該企業進行擔保,所以政府會造成聲譽損失-Qg,此時博弈三方經紀人的收益為(-Qg,0,0);當銀行認為該企業有能力償還貸款時,選擇貸款,進入下一階段。
階段二:企業選擇守信還款,企業的預期收益為Y(r-ig-g)-Ce-Ceg,銀行的預期收益為Yig-Cb+Ygb,政府部門的預期收益為Yg-Cg,此時政府、銀行、企業的收益數組為(Yg-Cg,Yig-Cb+Ygb,Y(r-ig-g)-Ce-Ceg。若企業所投項目收益率沒有達到預期,無法償還貸款,就會選擇違約不還款,則進入階段三。
階段三:企業選擇違約不還款,銀行就會選擇是否追索回損失部分,一旦企業不還貸,政府擔保部門會損失聲譽Qg,銀行選擇追索時,政府的收益為Yg-Cg-Qg,銀行的收益為Yig-Cb+Ygb-Kb,企業的收益Y(r-ig)-Ce-Ceg-Ke-Qe,收益數組為(Yg-Cg-Qg,Yig-Cb+Ygb-Kb,Y(r-ig)-Ce-Ceg-Ke-Qe)。銀行選擇不追索時,政府的收益為(-Cg-Qg),銀行的收益為-Y-Cb+Ygb,企業的收益為Y(1+r)-Ce-Ceg,三方收益數組為(-Cg-Qg,-Y-Cb+Ygb,Y(1+r)-Ce-Ceg)。
(二)結論
在政府部門擔保的階段三,銀行追索時銀行的收益大于銀行不追索時的收益,即Yig-Cb+Ygb-Kb>-Y-Cb+Ygb即Y>,銀行就會選擇追索,追索訴訟成本Kb越小、銀行利率越大,銀行就越追索。企業預知銀行會追索的前提下,就會考慮還款,轉向階段二。
如果企業還款的收益大于不還款企業不追索的收益,即Y(r-ig-g)-Ce+Ceg>Y(1+r)-Ce-Ceg-Qe即Y<,企業就會選擇守約還款,且違約的聲譽影響Qe越大,銀行利率ig、企業收益率g越小,企業就越傾向于還款;Yig-Cb+Ygb>-Y-Cb+Ygb即Y>,即<
政府部門不擔保的階段三,Yig-Cb-Kb>-Y-Cb即Y>,銀行就會選擇追索,追索訴訟成本Kb越小、銀行利率i越大,銀行就越追索。企業預知銀行會追索的前提下,就會考慮還款;如果企業還款的收益大于不還款企業不追索的收益,即Y(r-i)-C>Y(1+r)-C,即Y<,企業就會選擇守約還款,且違約的聲譽影響Qe越大,銀行利率i越小,企業就越傾向于還款;Yi-Cb>-Y-Cb即Y>,即當
若銀行追索時銀行的收益小于銀行不追索時的收益,即Yig-Cb+Ygb-Kb<-Y-Cb+Ygb即Y<,銀行就會選擇不追索,但銀行不追索的情況下,銀行是虧損的,作為理性經濟人,銀行在提前預料到這種情況下是不會選擇貸款的,所以銀行的選擇是不貸款。政府擔保、銀行貸款、企業還款時銀行的收益Yig-Cb+Ygb小于政府擔保、銀行貸款、企業不還款、銀行不追索時銀行的收益-Y-Cb+Ygb,即Y<,此時銀行選擇拒絕貸款。同理政府擔保部門選擇不擔保,所以政府銀行企業傾向于(不擔保,不貸款,不守約),其納什均衡的收益數組為(0,0,0)。
三、政策建議
上述博弈分析中最為理想的情況是:政府促進銀行支持新興企業的發展,增加社會經濟發展能力,對銀行向企業貸款予以政策支持和貸款獎勵金,鼓勵銀行向企業貸款,減少銀行的風險損失,一旦企業不還貸,在政府的擔保下,銀行將會拍賣企業貸款時的貸款抵押物。企業在政府的擔保下,可以得到更低的貸款利率、申貸費用和更高的獲得貸款的可能性、提高自己在銀行的信譽等級,并通過政府政策的積極引導,形成一個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社會福利的優質企業。政府的擔保下,可以增加銀行的貸款力度,提高企業的守約還款意愿,形成三者之間的良性循環,促進新興企業興起,提高社會經濟發展,實現三方共贏。
(一)企業方面
1.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銀行不愿意貸款給企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業的財務信息真實性不高,所以企業加強經營管理建設規范經營、健全體制機制,不斷提高透明度,加強與銀行之間的交流和聯系,突出經營特色優勢,實事求是地反應企業經營狀況。
2.提高市場競爭力
企業若想獲得有效的資金支持,最根本的就是不斷的技術創新,提高其市場競爭力,鼓勵思想創新,積極吸收引進人才,激發企業的創造力。政府也要應當的設立創新基金,鼓勵企業的技術創新,保持其以優良的態勢發展。
(二)政府方面
1.建立信用體系
構建多層次的企業信用評級綜合性服務機構,每級管理不同規模的大小企業,確保大中小企業有專門的信用評級系統,提高企業信息的透明度,依法按時披露企業的信用信息。
2.完善企業融資擔保體系
政府擔保體系的構建多來自于政府、民營資本、行業協會等多層次的融資擔保平臺。小微企業的信貸融資是目前最令銀行和政府頭疼的企業,政府擔保機構可以成立專門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團隊,規范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流程,加大對弄虛作假企業的懲罰力度,設立小微企業的專項資金,對有前景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3.適時推出稅收優惠政策
政府減稅降費可以減少企業的負擔,政府的主旨在于扶持企業,給經濟市場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所以減輕企業的負擔,提高其盈利水平,形成長期良好的發展態勢,才能增強其融資能力,促進發展。
參考文獻:
[1] 孔 翔,李幫義.基于博弈視角的銀企信貸關系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2):112-114.
[2] 李文靜.商業銀行與個人貸款客戶在信貸市場的博弈[J].遼寧經濟,2018(6):25-27.
[3] 王惠凌.中小銀行與小微企業融資博弈模型構建與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5(24):187-189.
[4] 劉 杰.我國小微企業融資困境與對策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6.
[5] 劉金文.基于中小企業、銀行和政府三方動態博弈的中小企業貸款難題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2(9):69-84.
[責任編輯:王 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