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
摘? ?要: 語言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工作和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方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體現了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生活習慣、民族風俗、價值觀、道德感等。不同國家在溝通過程中,由于語言體系不同,文化背景有所差異,詞語的多義性和易混淆性,使得雙方對同一個詞語擁有不同的理解,易產生溝通障礙。但是,經濟、文化、政治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免不了往來。為減少溝通障礙,暢通溝通渠道,本文以兩會記者招待會為例,分析關聯視角下文化負載詞的口譯策略。
關鍵詞: 關聯理論? ?文化負載詞? ?口譯策略
關聯理論是人們利用言語交流活動中最重要的話語理論之一。簡單來說,關聯理論就是利用關聯性解釋認知和交流活動的一種理論,可用于對交流中的語言進行特定的語言編碼,讓對方理解我方表達的意思,從而達到最佳關聯。也就是說,信息接收者理解的意思與信息發出者的意圖很接近。
一、關聯理論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法國學者斯珀伯(Sperber)和英國學者威爾遜(Wilson)提出的“關聯理論”對語用學界產生了很大影響。關聯理論認為,“在所有的交流活動中都存在著與語意假設的最大關聯”。也就是說,向對方傳遞話語的過程中,會對詞語進行重新加工,使另一方在傾聽中理解話語中蘊含的信息。重新加工后的詞語與原有詞語存在多大程度的關聯,取決于對話語重新加工的方式和程度。
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重新加工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越多,關聯性越少,反之亦然;在雙方溝通過程中,一方因另一方的話語而改變了判斷,取得的認知效果越強,關聯性也越強。比如,在2020年總理中外記者招待會中,翻譯人員將“時間有限,請大家提問。”翻譯成了“time is limited. Why dont we go straight to questions?” 。在此句話中,口譯人員在保留原話意思的基礎之上,增加了情感色彩,給現場增添了一絲絲輕松的氣息,并未對原話進行高強度的加工,關聯性較強。
二、文化負載詞
我國著名的翻譯學家與翻譯理論家,翻譯代表作品《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的孫致禮曾經說過,翻譯工作最大的困難往往不是文化本身,而是語言承載的文化意蘊。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不同,對外部事物的描述和理解方式不一樣,使得語言在形成過程中存在獨特的民族風貌,形成了其他國家難以理解的文化負載詞。比如,通貨膨脹、千金散盡還復來、家電下鄉、五年計劃等。
文化負載詞指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特有的詞語,帶有地區特色和時代烙印,蘊含著民族獨有的思維方式、價值觀等。比如,“紅豆”一詞在我國有“相思”之意,西方國家認為只是藤本植物。這類文化負載詞,要么在其他國家的文化中是空白的,要么是另一種意思,非本族民眾難以理解。因此,在不同國家的交際活動中,如何翻譯文化負載詞,減少雙方的溝通障礙,讓聽話者理解文化負載詞的意思和說話人的意圖是一個重要任務。
三、文化負載詞常見的翻譯方法
隨著全球化交流的頻繁,我國和其他國家的文化越發融洽。然而,在交流過程中,由于存在獨特的文化負載詞,很可能聽話者無法理解說話者表達的觀點,導致溝通渠道的阻塞,甚至由于一些文化負載詞翻譯得不恰當,引起沒必要的誤會,影響了雙方感情。因此,口譯人員需了解、掌握相關的翻譯技巧與方法,對文化負載詞進行準確、客觀的翻譯。
1.直譯法
直譯法,英文名為literal translation,指的是在翻譯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減小語言加工力度,完整地傳達出原話,具體包括詞語、句子的結果及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等。比如,中國人很喜歡用諺語表達想法,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等。翻譯人員對諺語進行翻譯時,務必清晰地傳達語意,如,可利用直譯法將“又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翻譯為“you want the horse to run fast and you dont let it graze.”一方面,直譯法可以完整地翻譯出原句,另一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點。比如,將“紙老虎”翻譯為“paper tiger”,外國人可能難以理解,會想“老虎的種類中有紙老虎?”。
2.音譯法
音譯法,英文名為transliteration,在字典中是這樣解釋的:音譯等同于譯音,用發音相似的詞語代替他國特有的詞語,通常在引用外國專有名詞或翻譯本國專業名詞時使用。比如如coffee-咖啡、waltz-華爾茲、荔枝-litchi、上海-shang hai等。對于使用音譯法翻譯,語言學界有不一樣的看法。一些學者認為音譯法沒有統一的規范,容易產生溝通障礙,難登大雅之堂,應盡量少用音譯法。另一部分學者認為音譯法是翻譯方法之一,能夠補足其他翻譯方法的不足之處,保留原詞語的民族特色。因此,翻譯人員需在恰當的時機,對恰當的詞語使用音譯法。
3.意譯法
意譯法,英文名為free translation,只要求翻譯人員將原話中的意思清楚地傳達給對方,不要求保留原話的詞語、句子結構及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手法。相較于直譯法,意譯法給翻譯人員留下了較大的翻譯空間,靈活度更高。在日常溝通交流中,由于其具有靈活性、便捷性,被很多人頻繁使用。比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地洞,這一句話的意思為孩子像父母,什么樣的父母生出什么樣的孩子。如果采用直譯法,逐字逐句地翻譯出dragon、mouse、phoenix,那么很顯然并不合適。采取意譯法翻譯更恰當:“Like father,like son.”。此外,我國諺語的潛在意思有很多種,每種意思的側重點有所區別,翻譯人員要了解說話人背后的意圖,而不是只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譯諺語。
4.增補法與簡化法
由于漢語和外語語境不同,句子結構組成部分和順序不一樣,我國民眾能夠理解,但外國人會覺得句子缺少成分,顛三倒四,無法理解。對于這類句子和短語,翻譯人員可適當增加一些詞語,如名詞、形容詞、副詞等。比如,精準扶貧翻譯為“to take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增加了measures,便于理解。對于一些復雜的句子,外國人理解的難度較高,因此,需對長句進行簡化,在不改變句子原意的基礎上,刪掉一些冗余的部分。比如在“人群漸漸散開了”這句話中,刪掉副詞,翻譯為“the crowds melted away”。
四、關聯理論視角下文化負載詞的口譯處理
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中,由于本國與外國用詞習慣不同,招待會中會出現比較多的難理解的詞語,如四字格、古詩詞、政治話語、中國特色數字類詞。不同類型的詞句,需要口譯人員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對有關詞語進行解釋、修辭、增補、刪減等工作,達到較強的關聯性,讓彼此之間的溝通能夠暢通無阻。
1.四字格文化負載詞
四字格“是我國語言體系中常見的結構,也是眾多中國人喜歡的短語”。中國古代四字格出現的著作有《詩經》《千字文》。在內容上,四字格是中華語言的精粹所在,對人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然而,由于文化的差異,在與他國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外國人很難理解四字格,有必要對四字格進行恰當的翻譯,達到關聯理論中的最佳關聯,以便雙方能夠開展交流。
對于四字格來說,翻譯人員可結合多種翻譯方法,達到最佳關聯。比如,“簡政放權”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需要減少一些沒必要的程序,另一方面將有關權限下放給企業,讓企業自主決定生產經營。口譯人員可結合直譯法翻譯為“streamline government and delegate power”,另外使用增補法補充“to lower levels”。最后翻譯結果為“streamline government and delegate power to lower levels”。
口譯人員在對四字格進行翻譯時,應采取兩步走的措施:第一步,將四字格在心中翻譯為大白話。第二步,用英文翻譯大白話,將四字格的內容具體地表達出來,具體的詞語能夠減少因文化背景不同而產生的信息障礙,從而讓人理解四字格。此外,口譯人員在了解四字格之后,還可根據四個字的內容進行適合的簡化。比如,“一如既往”翻譯為“unswervingly”、莘莘學子翻譯為“students”。
2.古詩詞文化負載詞
古詩詞是我國特有的文體,古詩詞中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如 “白發三千丈”中,使用夸張的手法將白發的長度描寫為三千丈。此外,還有比擬、點化等修辭手法被大量運用在古詩詞中。
因此,口譯人員一方面要表述清楚古詩詞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將古詩詞中蘊含的情感淋漓精致地向公眾傳達。比如,2008年溫家寶同志回答中外記者的詩詞“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一詩詞的意思是,不要害怕大自然的變化,不一定要遵循祖宗的規定,不用將外界的議論放在心上。口譯人員需將溫家寶同志義無反顧帶領人民群眾奔赴小康社會的決心傳達出去,將“不足畏、不足法、不足恤”三個詞語翻譯為“not fear、not blindly follow、not be deterred”,與中文保持一致,連續使用三個not,氣勢更強。
此外,口譯人員適當加工,加深古詩詞傳達的感情色彩。比如,2010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中,溫家寶同志使用了“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名句,旨在傳達搞好發展的決心,如果口譯人員采用直譯法翻譯,把“九死”翻譯成為“nine times to die”,那么不僅難以理解,還沒有傳達出詩句堅定的信念。因此,口譯人員張璐對“九死”進行了適當的加工,達到較好的關聯,翻譯為“thousand times to die”。對于國外人士來說,“thousand times”顯然要比“nine times”氣勢強,更貼近溫家寶同志的意圖。
3.政治類文化負載詞
由于各國政治經濟情況不同,每個國家采取的相關政策也有所區別,政治政策類詞語,事關國家的整體政策,在向全世界傳達的過程中,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疏忽。一般來說,政治類文化負載詞分為國家機構、特色政治話語。如全國政協委員會翻譯為“CPPCC nationl Committee members”,最高立法機關翻譯為“top legislative body”。這類詞語都與固定的翻譯規則,牢記即可。特色政治話語有很多短語。
如:反腐倡廉翻譯為“anti-corruption bid”、經濟過熱翻譯為“overheated economy”。如:堅持以人為本,通常采用意譯法表達原句的意思,翻譯為“put people first”;家電下鄉,是我國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有關政策,通過補貼方式,讓農村每家每戶都擁有家電,可采取意譯法翻譯為“home appliances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除此之外,政治話語還有語意豐富、句式靈活的句子,口譯人員需要考慮外媒的語境,將之翻譯成外媒能夠理解的通俗語言。比如“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如采用直譯法,將翻譯為take the baton of history,很明顯這句話無法讓外媒理解,口譯人員可采取歸化法,將之翻譯為“take up the historic pattern”,大概意思為采取歷史模式,語意精煉,更有利于外媒理解。
4.中國特色數字類負載詞
對于我國民眾來說,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媒體等渠道持續不斷地向民眾傳達我國的有關政策,人民群眾能夠知悉有關政策規定,比如“三農問題”,大部分居民知道三農問題具體包括哪三農。因此,如果口譯人員僅僅將“三農問題”翻譯為three dimensional rural issues,那么不了解中國基本情況的外國人更難以理解。
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中,本國和他國的記者通過向有關領導人提問,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等情況,再將有關內容經過整理加工成消息、通訊、報道等體裁,經過報社等大眾媒體向民眾傳播相關信息。在新聞報道中,記者有責任有義務了解真實、具體的新聞事實,向民眾傳達全面、客觀的內容。因此,口譯人員可使用增補法翻譯“三農問題”,向記者介紹三農問題具體包括哪三個問題,最終翻譯成為“issues of agriculture,farmer and rural area”。
除此之外,兩會中還有大量數字文化負載詞,比如“五險一金”“十二個五年計劃”等。對于特殊包含數字的詞來說,一方面要采取增補法,將有關數字的具體內容翻譯出來。另一方面,考慮詞語的政策性,口譯人員應事先對我國政策有充分的了解。
五、結語
價值觀不同、語言體系不同,使得國與國之間的溝通存在一定的障礙。為最大限度地暢通雙方之間的對話交流,應篩選出難理解、難翻譯的詞句類型,在關聯理論視角下,對這類文化負載詞以合適技巧進行口譯,達到語意的最佳關聯,幫助外媒理解兩會中的有關政策和基本情況,加深理解。
參考文獻:
[1]王思露.關聯理論視閾下政治話語的口譯策略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5):144-146.
[2]何自然.Grice語用學說與關聯理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4):23-27.
[3]劉萍.源語意圖,認知語境,翻譯策略——談關聯理論對翻譯的啟示[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3,17(4):102-103.
[4]鄧禮紅.漢語四字格口譯策略分析[J].中國科技翻譯,2013(4):19-21.
[5]黃懷飛.漢英四字格英語口語的策略[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3(3):101-104.
基金項目:關聯理論視角下文化負載詞的口譯策略研究——以2017年兩會記者招待會為例,編號:2017QNSK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