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兒子放暑假后,我曾帶兒子到丈夫所在公司小住。為解決吃飯問題,經丈夫要求,公司同意我們暫時在職工食堂用餐,但每人每餐必須繳納20元餐費(高于成本),比職工多出10元(成本價)。一天中午,因食堂地面被公司職工用洗潔精洗過后沒有清理,也沒有任何警示標志,我兒子一不留神跌倒受傷。我們提出索要賠償,卻被該公司拒絕。理由是食堂供餐只是面向職工的福利待遇,并非從事營業性經營,而我兒子只是前來“蹭飯”的“外人”,故該公司對我兒子沒有任何安全保障義務。請問,該理由成立嗎?
讀者? 張詠燕
答:
該公司的理由不能成立,即其必須承擔賠償責任。
一方面,你兒子與該公司之間存在經營與服務的關系。盡管食堂供餐只是面向職工的福利待遇,并非從事營業性經營,但這只能表明該公司與其職工之間不存在經營和有償服務關系,并不等于該公司與你兒子之間沒有經營和有償服務關系。因為你兒子作為“外人”在食堂“蹭飯”,已事先征得該公司同意,且餐費高于成本,即該公司存在贏利的行為,也就意味著彼此之間有著“經營”與“消費”的法律特征。該公司屬于特定情況下的經營者,你兒子則屬于特定情況下的消費者。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八條規定:“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可你兒子被摔傷的結果,恰恰表明該公司未盡保障職責。另一方面,該公司作為用餐的組織、管理者同樣難辭其咎。《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也指出:“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正因為公司屬于食堂的管理者和用餐活動的組織者,食堂職工明知地面用洗潔精洗過,極易導致他人摔傷,卻疏于清理及設立警示標志,對可能出現的損害疏忽大意或輕信可以避免,即未能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客觀上也確實已經對你兒子造成了人身損害。因此,公司應當賠償損失。
江西? 顏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