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實踐的深入發展,一些新的教學理論層出不窮。綜觀其變革與發展,其主要趨勢是教學目標日趨全面化,課程設置綜合化,教學方法整體優化以及教學手段日益現代化。新課程明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適應新教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是主陣地。本文從“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探索學習,誘發創新靈感;營造友好的合作交流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創新;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等方面闡述數學教學的方式方法,以“激活”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學氛圍;學習積極性;探索學習;誘發創新靈感;合作交流;培養發散思維;創新能力
引言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教育是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激發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的教育;是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技能、過程與情感等方面和諧發展的教育。但這些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構建新的學習方式來完成,還學生的學習方式則必須依賴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數學教學內容決定了課堂教學最容易形成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因而數學課堂教學迫切需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給學生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并努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加深師生間友好合作的交流,所有這些都能促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1.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要達到這個目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學習中去,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如我在教《合并同類項》中,首先出示一個代數式:x2+2x-2xy-2x2+2xy+3x+x2+5x.然后讓學生來考老師。學生說出任意組值,不管數值多大,老師都能立即說出數式值。學生感到很驚奇,立即產生疑惑,老師為什么這么快就能算出值來呢?此時老師即可趁熱打鐵借機提問,自然引入本節課的內容。學生被誘導進入“圈套”,老師即板書“合并同類項”。當學生通過自己交流探討,發現老師的秘訣后,豁然開朗。在學生高興之余,抓住時機,進一步設疑,激趣在環環相扣的情景下,學生不斷思考,體驗成功。在不知不覺中愉快的掌握了“合并同類項”的知識技能。
2.引導學生探索學習,誘發創新靈感
課堂創新教學,不是一個表演,而是一種觀念,指導于教學時的一種習慣。何為創新,就是不拘一格。教學內容的不拘一格,課堂結構的不拘一格,師生互動的不拘一格。如我在教學三角形中位線時,先設置這樣一個問題:誰能將任意一個三角形分成四個全等的三角形?首先讓學生大膽嘗試,若學生思考未果,教師可進行適當的引導并拋出“誘餌”——連接三角形每兩邊的中點。學生嘗試去做,果然就得到了四個看上去全等的三角形。教師即刻提問:“誰能設法驗證這就是四個全等三角形呢?”
有學生很快就找到了采用直觀的方法,即剪切后使之重合。我肯定了學生思維方法的正確,然后因勢利導,說出剪切后使之重合的辦法的局限性。再提示:如果我們采用邏輯證明方法行不行呢?學生通過討論、求證,發現此方法不行。我就直接告訴學生只有待證明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后,才可以證明。在探究三角形中位線定理時,放手讓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并嘗試證明,在證明思路上進行引導、啟發,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要證明一條線段的長等于另一條線段的長的一半,可以將較短的線段延長一倍,或者截取較長線段的一半。盡量避免生硬地將輔助線直接作出來讓學生接受。這樣,通過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發展了思維,培養了興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3.營造友好的合作交流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創新
學生來學校,除了具有獲得知識的愿望外,還帶來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有計劃地組織他們討論,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境,就是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合作交流的空間。
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的“花邊有多寬”時,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明確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問題所涉及的等量關系,建立方程模型,然后設置問題:此題有幾種列方程的思路?請大家試做一下。頃刻間學生激情萬丈,人人躍躍欲試,有用這種方法的,有用那種方法的,氣氛十分活躍。爾后,我請大家出示自己所列的方程。我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后,因勢利導,鼓勵讓列出不同方程的同學相互交流。這下更熱鬧,有的肯定,有的否定。最后我讓大家各自表述所列方程的思路,讓對方能接受自己的方法。并根據學生的思路加以歸納:
(1)方程是2x5x+2x8x-4x2=5x8-18.
理由是:因為四周的花邊是由四個矩形組成,所以將四個矩形相加后,再減去重復的四個角的面積,即可得花邊四周的面積。
(2)如圖,將花邊的兩條邊分別平移,也可得方程:
(5-2x)(8-2x)=18; ?或2x5x+2x(8-2x)=5x8-18; ?或2x8x+2x(5-2x)=5x8-18
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空間,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這一過程中經歷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理,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探究與合作的意識,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
參考文獻
[1]中學數學教材教法
[2]東廬中學模式:“講學稿”的精髓就是“教學合一”.
[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
作者簡介:黃佰文( 1973.07-),男,漢族,廣東梅州人,本科,中學政治一級教師 ,研究方向為中學數學高級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