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經過多年努力,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發布,5年來脫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技能扶貧,注重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是實現真脫貧、脫真貧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任務,不斷完善技能扶貧政策措施,持續加大技能扶貧工作力度,全面推進技能扶貧工作取得新進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新貢獻。
政策扶持扶志 展現人社使命擔當
陜西延川縣文化基地的墻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手包、首飾、剪紙。這些別出心裁的手工藝品,是全縣參加技能培訓的貧困戶勞動力的成果。
學員高金娥說,現在,全村的婦女都知道技能培訓的奧妙:培訓免費,時間不長,參加培訓的老師講解很好,大家學到不少平時學不到的技巧和網絡售賣經驗。“經過培訓,讓我們把東西做得更好、賣得更好,幫助太大了!”
神州大地上,一個個通過技能脫貧的故事正在不斷上演。近年來扶貧政策不斷完善強化,技能扶貧的力度不斷加大。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技能扶貧,人社部成立技能扶貧專項組,部署推動工作。
一條條靶向精準、實施精準的政策接連推出。貧困勞動力、貧困家庭子女可享受技能扶貧中的職業培訓補貼。2017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印發《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明確了享受職業培訓補貼的范圍,并首次提出,各地人社、財政部門可通過項目制方式,為貧困勞動力等免費提供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
2018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深度貧困地區技能扶貧行動的通知》,明確多項補貼政策,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農村低保家庭、困難職工家庭成員和殘疾人被列為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對象。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對脫貧攻堅決勝期的技能扶貧做出總部署。為促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推動農民工穩崗就業和返鄉創業,2020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做出了每年培訓700萬名農民工的安排。
2019年年初,根據國務院要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牽頭起草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充分考慮勞動者實際需求,將技能扶貧作為重點工作寫入文件,將貧困勞動力作為三大重點培訓群體之一予以政策傾斜。
政策支持加強,行動支持加勁。除了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外,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雨露計劃”、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等幫扶活動,近年來已成為各地的常態化工作。
山西天鎮、安徽金寨、云南迪慶、甘肅臨夏、新疆和田……“三區三州”的深度貧困地區在哪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扶貧政策和幫扶行動就跟進到哪里。多年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始終圍繞提高師資能力、加強職業能力開發等工作重點,組織開展部本級師資培訓,提高貧困地區師資能力。僅2015-2019年,就組織開展17期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創業培訓師資培訓,為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培訓創業培訓師資1020人。
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迅速蔓延。全國許多大小企業停工停產,穩就業、保就業成為重中之重。
就業難、增收難。怎么辦?在家學技能成為不少貧困勞動力的首選。2020年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相關部門印發《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鼓勵勞動者參與線上職業技能培訓的通知》,明確在疫情防控期間對勞動者免費開放線上培訓資源,加大對延遲返崗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參與線上培訓政策支持的力度。
戰疫當前,技能扶貧不停歇。人社部門啟動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線上參加培訓、居家學習技能成為職業培訓新風尚。疫情期間,參加線上培訓并取得課程培訓合格證明的貧困勞動力,可獲得培訓補貼;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可開展以工代訓,并根據吸納人數獲得職業培訓補貼。
“每個視頻不超過10分鐘,動作講解、要領提示全都有。”在山西呂梁市河西村,王淑芬正熟練地操作手機,對照視頻講解練習家政服務的技能。線上培訓的開展,讓她變成了熟練使用手機、取得技能證書的家政服務員。
短短百日,線上培訓已風靡全國。截至6月30日,全國線上培訓實名注冊學員超1300萬人次,開展線上培訓超1200萬人次,有力地促進了復工復產和穩就業。
“千校”匯“千力”技工教育斬窮根
一年前踏入湖南建筑高級技工學校的大門時,來自湖南吉首馬頸坳鎮的孤兒張小勇覺得不安和緊張,因為這是身為貧困生的他第一次走出大山。而現在,就讀于學校首屆為湘西州孤兒開設的“青苗班”,他的感受中更多的是溫暖和幸福。
就讀于“青苗班”的學生,不僅學雜費、勤工儉學有優惠和照顧,學費全額免除,還全額享受國家助學金。扶貧先扶志,除了資金、物質幫助,學校教師從專業技能、工匠精神、心理健康、綜合素質等方面多層次、全方位開展教育,開創了以技工教育為抓手的“造血式”扶貧之路。
教育培訓一人、就業創業一人、脫貧致富一戶,多地人社部門以技工院校為主陣地,大力開展技能扶貧。
免學費,有補貼,有助學金,有精準扶貧政策。2016年起實施的技能脫貧千校行動,如今幾乎已是家喻戶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先后印發《關于開展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的通知》《關于深入推進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完善激勵支持政策,幫助更多貧困家庭子女、“兩后生”走進校門學習技能。
從黔西南到寧波,從深圳到河池,從廣州到林芝……借著技能扶貧的東風,技工院校一面“輸血”一面“造血”,近50所技工院校參與對口幫扶工作,推進“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新建技工院校或開設分校。在院校師生的不斷努力下,一場場技能助力脫貧培訓陸續展開,喀什高級技工學校順利晉升為喀什技師學院,林芝技師學院順利掛牌。
“我在這里學技能,享受‘三免一補的好政策,每個月還有學校的生活補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學成后找份工作,靠技能幫助家里脫貧。”和田技師學院護理專業卜阿依仙姆·依敏托合提的眼里滿是希望。
技能扶貧工作的開展,恰逢其時地帶動了技工院校招生熱。2016年以來,全國技工院校每年招生數不斷上揚,并累計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28萬人。
競賽是起點 技能扶貧成就小康夢
從菜農的孩子,到第一個走出國門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并為中國實現獎牌零突破的選手,到摘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裴先峰至今仍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對他的鼓勵:“你通過奮發努力,成就的青春事業與黨和國家的事業、人民的事業高度契合,這樣事業的光譜就更廣闊,能量也會更強”。牢記總書記的諄諄叮嚀,裴先峰沒有滿足止步,他決心更上一層樓,跟隨海外項目隊將中國工藝帶向世界舞臺。
繼裴先峰之后,楊金龍、寧顯海、蔣應成、趙脯菠……在世界技能大賽的賽場上,涌現出越來越多來自貧困地區的選手,他們用辛勤的汗水、閃光的金牌向世界證明:技能成就夢想,技能成就人生。
“我是幸運的,出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成長在國家對貧困地區扶持政策的陽光里。今天,我能成為技能扶貧的受益者,你們也一定能打開脫貧致富的大門。”2020年7月15日,在廣西南寧市“7·15世界青年技能日”的主會場上,來自涼山彝族自治州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金牌選手趙脯菠在談到自己經歷時動情地說。
職業技能競賽逐漸成為促進貧困地區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三區三州”職業技能大賽等職業技能賽事的參賽選手中,來自貧困地區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技能人才所占比重越來越高。
人社部門堅持扶智與扶志相結合,以職業技能競賽為窗口,相繼組織技能成才、技能脫貧等系列宣傳活動。2018年,組織世界技能大賽先進事跡巡回報告團深入14個省份的28個地級市和14個貧困縣舉辦了43場報告會,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們用自身成長成才經歷,向貧困地區的廣大群眾詮釋了如何通過技能成就夢想。2019年,以技能成才、技能脫貧為主題,在云南、青海等6省份貧困地區組織“技能中國行”活動,開展“7·15世界青年技能日”活動,宣傳技能成才、技能脫貧典型,引導貧困地區群眾學習技能、掌握技能,實現以技能促就業、助脫貧。
鉗工、砌筑工、餐廳服務員、電子商務師……如今,來自各地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選手們,正在一個又一個賽場上揮灑汗水,他們中的不少人,即將通過職業技能競賽走上更大的舞臺。8月11日,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開賽,此次大賽,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特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技能人才工作和在山西考察扶貧工作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項具體舉措,旨在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在推進技能扶貧工作中的引領示范作用。獲得大賽各比賽項目金牌且具有職工身份的選手,將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
來自武漢鐵路技師學院的學生安堰浪,懷著“知識改變命運,技能成就未來”的夢想走出大山,談及即將開始的大賽,他信心滿滿地說:“新時代,人人都有出彩機會,技能也能成就精彩人生。只要努力學習技能,掌握技能,就能用技能改變命運,回報社會。”
用技能培訓注入脫貧動能、承載脫貧夢想,在人社部門強有力的推動下,一大批貧困家庭勞動者即將用雙手通過技能,實現個人夢、家庭夢、強國夢。
(來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