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文
摘?要:本文根據當前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現狀,分析了“以賽促學”模式對專業課教學實施的必要性。“以賽促學”是運用項目教學法將比賽融入課堂,與企業生產相銜接,更新教學手段,并通過階段性比賽檢驗教學成果。“以賽促學”模式能夠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獲得成就,并為學生將來在企業實習、就業奠定堅實的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基礎。
關鍵詞:平面設計?教學模式?以賽促學?企業對接
近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做出了重大戰略決策,要求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的概念,質量為先、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精髓。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各個職業院校在教學改革上大膽嘗試、推陳出新。
一、“以賽促學”教學模式提出的背景
“以賽促學”是以激勵、競爭為教學手段,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從以往被動接受課程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技能,通過教學與比賽結合的訓練方式,提升學生精益求精、耐心細心的職業素養,將學生培養為具有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專業技能人才。
職業技能競賽是根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依照企業崗位的需求設定的,以實際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考核重點,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階段性、統合的教學方法,將比賽帶入課堂,以比賽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以比賽結果作為檢驗結果的一部分,通過“項目教學—檢驗比賽—總結分析”的互動方式,激勵學生帶著目的主動求學,培養學生的耐心、自信和專業化職業技能。
二、“以賽促學”模式開展的必要性
(一)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工匠精神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許多職業院校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主動意識不強,目的性不強,在自我學習、主動學習上往往容易輕言放棄,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然而,職業院校學生的智商和情商并不低,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他們對于手機、電腦的使用得心應手。最重要的是,絕大部分職業院校學生非常有進取心,也期待獲得贊賞與肯定。參加比賽獲得名次是對他們努力的肯定,學生從中能夠獲得價值感、認同感。比賽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要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融合比賽相關內容,讓學生意識到學習不是“敵人”,而是幫助他們成長、變強大的手段。同時教他們學會設定目標,對自己進行職業規劃。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因勢利導,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還要通過比賽內容的階段性訓練使學生理解耐心細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就業打好基礎。
(二)規范教學模式
除了畢業設計外,設計類專業課程一般是單科單教,各門課程的授課內容不同且具有相對獨立性。比如PS課程的授課重點一般在于工具欄、圖層、通道、濾鏡等操作方面,字體設計課程的授課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中外字體的歷史發展,掌握不同字體的結構特點,能夠對字體進行設計。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完成授課內容,但是不會跟其他課程進行內容銜接。這導致課程各自孤立、無整合性,課程之間的關聯性也相對較弱。教學方法的固化直接導致學生所學專業內容與實習、就業的工作內容脫節,無法盡快適應崗位。
“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將比賽融入課程,其目的就是增加課程之間的聯系。職業技能競賽的內容一般為應用型題目,比如海報設計、包裝設計、VI設計等,這決定了它具有整合性;同時,它以崗位需求為基礎,與設計公司的操作標準一致。因此,將技能競賽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不僅不會影響教學,反而會為教學提供標準和依據。PS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考歷屆職業技能競賽的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階段性檢驗。學生學習完圖層和文字編輯工具后,教師可以拿出職業技能競賽設計LOGO的比賽題目,請學生在分析產品名稱的字體結構及字體含義后完成LOGO的設計。在這樣的試題練習中,學生既熟悉了軟件操作,又復習了字體設計的課程內容,兩科內容的整合使學生所學課程內容得到升華,有助于學生掌握符合企業要求的標準設計格式、方法。
三、“以賽促學”模式具體實施方法
(一)課程體系與比賽內容融合
學生具有參賽資格的比賽一般為兩類:一類是線上投稿的專業性比賽,一般以機構或企業作為主辦方,對于獲獎者會提供一定金額的獎勵。另一類是根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設立的比賽,比如國家職業技能競賽。這種比賽專業性強、認可度高,注重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結合,可以作為學生設計的參照標準,學生的參加積極性也普遍較高。這兩種類型的比賽都可以作為課程中的實際項目展開。
教師可以使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在研究教學大綱、分析每章的教學重難點之后,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比賽題目融入課堂,作為課程的核心項目問題,并以此為導向,逐步展開階段性系列任務。通過對總任務、子任務知識點的掌握,學生對課程從懵懂到熟悉,最后教師以完成比賽任務的方式來檢驗項目成果。比賽任務的初步審核由任課教師、企業專家共同完成。任課教師從專業角度提出建議,企業專家從商業價值、可實行性方面提出參考意見。學生經過多次改稿,最終上傳參賽作品。
(二)賽崗融合,對接企業,完善學生實習就業機制
在“以賽促學”模式中,企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課程的開展以職業技能競賽為標桿,以企業調研作為準則。教師通過了解企業的實際職業技能需求來調整實施方案。通過與企業的對接,教師了解最新崗位需求,使用新的教學軟件。對于更新的設計軟件,教師要及時了解和補充,在課堂中使用藍墨云、QQ直播等方式與企業溝通,增強學生課堂感受與領悟,實現企業和課堂的融合。
班級和學校的比賽既是對課程效果的檢驗,又是針對職業技能競賽的選拔。在班級、校級比賽中,可以邀請對接的企業專家對學生作品進行專業點評、進行企業案例展示,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企業對作品的要求。同時企業可以根據職業技能競賽以及學校內部比賽的選拔了解學生設計水平,擇優提供公司實習機會。在雙向選擇的前提下,激勵學生積極、認真對待學習,提高學生競爭意識。
(三)以賽促賽,良性循環
比賽可以分為專業課程比賽、年級比賽、校內選拔賽等。專業課程比賽內容由每科的課內項目決定。比賽可以由教師或企業專家命題,也可以選擇社會比賽題目,并設置獎勵。年級比賽是根據每年級的學習程度進行的整合性比賽,由教研室教師命題,考核年級學生的專業水平,并根據比賽結果掌握年級學生的設計水平,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重心以及授課方式。校內選拔與職業技能競賽相銜接,跨年級選拔出種子選手,讓他們參與下一步的培訓,為參加職業技能競賽做準備。
四、小結
“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將比賽融入課程,以比賽檢驗教學成果,通過競爭的方式激勵學生。學生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更有效率地獲得知識技能,提升職業素養。
筆者所在學校平面設計專業的部分課程采用“以賽促學”模式開展教學,并獲得初步成果。目前,學生在職業技能競賽中初放光彩,獲得2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教師獲得3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獎勵是對學生的一種正能量引導,是學生參考的榜樣和標桿。匠心的鑄就,需要日復一日堅持訓練、認真學習、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有收獲。
參考文獻:
[1]張婷婷.中職平面設計教學中以賽促學的應用探討[J].技術與市場,2017(5).
[2]崔英方,孫裴,常直楊.以賽促賽,以賽促學——基于2018—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導游服務賽項成績的分析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24).
[3]明麗宏.基于以賽促學、以證促學的課程改革研究——以“圖像處理技術”課程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9(12).
(作者單位:湖南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