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媛
摘?要:本文結合我國職業院校辦學體制改革的現有經驗,以江蘇汽車技師學院專業建設為例,提出打破以往“非公即民”的思維,并提出公辦職業院校和企業、民營培訓機構合作,構建多元參與、共同治理的混合所有制教育體系的相關舉措和建議。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技工院校?辦學?專業建設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培訓,鼓勵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職業院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職業院校應當在相關文件精神與政策的引導下,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并以此為契機,深化職業教育改革,進而實現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內涵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也稱混合所有制職業教育,是一種具備多元主體的新型辦學模式。其通過不同資本之間的相互融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形成院校與企業雙方資源的優勢互補,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共享。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是以公辦職業院校為主體,國有、私營等企業以資金、技術等入股的一種聯合辦學形式。目前,國內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一般形式有合作制辦學、股份制辦學、中外合作辦學。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包含多元投資主體和不同所有制資本的融合兩個基本屬性,辦學進程由學校和其他形式的投資主體共同參與,形成多元主體融合的利益共同體,共同培養人才、進行人才管理、落實實踐教學、開發新專業等,分擔資源投入等風險。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在拓展職業院校辦學經費來源、深化產教融合、創新辦學體制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促進校企合作的一項開拓性舉措。
二、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探索
相比高職院校,技工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起步較晚,經驗不足。
如何突破辦學瓶頸,走出一條跨越發展之路?首先需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堅持育人為本,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二是堅持共同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三是堅持穩中求進,保障各方合法權益。此外,要想取得成效,需要創新思維、改革思路,打破傳統思想觀念對固有教育模式的束縛,利益相關方應達成如下共識:一是對接地方產業升級,緊盯地方發展需求,借力地方政府資源,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尋找出路;二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搞好專業共建;三是引入市場機制,加強戰略合作,借力社會資本推進體制機制轉型。
以上述辦學思想為牽引,筆者所在的江蘇汽車技師學院在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清晰的發展理念和模式。2018年伊始,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對各類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江蘇汽車技師學院積極探索嘗試混合所有制方式,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引企入校,成立二級學院
2018年4月,江蘇汽車技師學院與京東集團江蘇雙元集團,成立“京東電商學院”和“雙元實訓中心”,開設電子商務、會計、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修、無人機操控技術、計算機仿真(VR)技術等專業。“雙元實訓中心”是江蘇雙元集團投資建設的專業實訓室,以江蘇汽車技師學院購買企業教育服務的形式管理和運營,其建立也離不開京東提供的電商專業技術支持。它屬于二極學院,由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引入企業標準,制定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和實訓課教學由江蘇雙元集團和京東集團負責,江蘇汽車技師學院負責提供場地、文化基礎課和部分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學生畢業就業由江蘇雙元集團和京東集團負責,尤其是電子商務專業實訓室,其正常運營要求教學標準與企業崗位要求相一致,學生在實訓室進行教學實習時,可以通過京東電商平臺直接與客戶交流,實現學院教學與企業生產無縫對接。學生畢業后不需要再進行崗位培訓,可以直接上崗。
(二)工學交替,訂單培養
2019年4月,江蘇汽車技師學院與揚州亞星合作,在揚州亞星掛牌成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建立了“校企緊密合作,工學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共同構建以生產任務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揚州亞星提供理論和實習教學場所,江蘇汽車技師學院送教上門,為揚州亞星量身打造汽車制造與裝配一線技術工人。同時利用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平臺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項目培訓,提升企業在職職工的職業技能。
(三)共建專業實訓室,打造特色專業
2019年6月,江蘇汽車技師學院與揚州領鹿通過校企合作,開設幼兒教育專業,由揚州領鹿投資建設專業實訓室,派駐專業教學團隊負責專業課的教學,并負責學生的生產實習和就業,江蘇汽車技師學院負責文化課和部分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校企共同合作將幼兒教育專業打造成江蘇省特色專業。2020年,江蘇汽車技師學院增加健康管理與服務、茶藝兩個專業,并在此基礎上創建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幼兒健康與發展學院。
三、混合所有制辦學優勢分析
(一)有利于技工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功能對接
混合所有制辦學在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促進技工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生產功能的對接。與技工院校相比,大型企業的整體實力雄厚,從事生產的設施完善,可調用的資源十分豐富,能同時容納一定教育規模的產業學院全體師生進行實訓。二是促進技工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科研功能的對接。大型企業在行業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可以率先接觸到具有挑戰性、應用性的研究課題。通過與技工院校聯合創辦產業學院、培養人才,企業的研發團隊以及研發機構可以借助學校的科研力量和科研設備,與技工院校協同進行課題研究。這不僅可以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還提升了企業在課題科研、攻關方面的競爭力,實現了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的生產、科研有效對接,提高了產業、學校和大型企業的人才培養效率,促進了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二)有利于技工院校與企業資源整合共用
企業與技工院校合辦產業學院,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共建,企業能深入參與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技工院校人才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入特定行業或者某個特定企業就業。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企業吸入人才的質量,也保證了技工院校培養人才的適用性和有效性。企業是市場競爭的經濟主體,掌握著市場上最新的信息,能為技工院校開設專業提供更專業、更全面的建議,以及更實用的課程指導,能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建設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的應用型專業群和特色課程模塊,提高技工院校教育資源的使用質量,提升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這就實現了技工院校與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和資源的有效共享,進而達到預期的辦學效果,節約了人才培養成本。
(三)有利于技工院校育人特色的形成
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是辦學模式的創新,是校企共建的一個人才培養共同體,是從技工教育辦學體制上進行改革,可以體現技工院校特色的辦學模式。因此,依托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培養人才,也是形成技工院校育人特色的重要途徑。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與企業形成的人才培養共同體不僅可以實現“雙主體”育人,還能夠有效保障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的特色專業育人,體現技工院校的辦學特色和育人特色。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由校企合作共建,技工院校通過區域行業或企業的資源開展聯合育人,有效促進了技工院校專業與區域產業之間的合作關系,技工院校根據行業或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建立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特色專業,進行人才的定向培養。技工院校與企業共同承擔教育任務,以教師為主,由企業管理層或技術骨干負責指導,協助教師完成人才培養,有利于實現技工院校的全方位特色育人,幫助技工院校的學科專業辦出特色。
參考文獻:
[1]韓喜梅,王世斌,潘海生等.高等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現實困境及推進策略——基于文獻分析視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5).
[2]高明,高鴻.我國職業教育混合所有制研究現狀的述評——基于中國知網文獻的分析[J].職教論壇,2018(3).
[3]童衛軍,任占營.發展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問題對策與實現形式[J].職教論壇,2016(34).
[4]周俊.發展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
[5]高文杰.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內涵與意義及其治理分析[J].職教論壇,2015(30).
[6]王安興,何文生.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
(作者單位:江蘇汽車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