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
摘?要:本文依據江蘇省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調查結果,針對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存在的四大現實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級技師?技能提升研修?對策
思考與研究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工作,有利于促進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一、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的現狀調查
(一)調查方法
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自2015年起承擔江蘇省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班的培訓任務,筆者通過查閱資料、隨堂聽課、座談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開展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現狀調查研究,重點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調查對象主要為參加學院所開展的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的學員,調查內容包括個人基本情況、研修意愿、研修要求、研修效果、個人發展等,共收回有效問卷115份。同時,還對江蘇省其他承訓學校的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班學員開展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88份。
(二)調查結果
1.研修意愿與研修要求
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人員都非常愿意參加培訓,他們有很高的學習熱情。參加技能提升培訓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作崗位需要,通過專業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研修,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與能力(100.0%);二是學習興趣驅使,通過努力學習,可以力爭成為一流“工匠”(80.2%);三是崗位聘任所需,參加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與高級技師崗位聘任掛鉤(48.8%)。他們最希望參加的培訓內容依次是:最新專業知識(91.9%)、技術革新能力(82.6%)、技藝操作能力(70.9%)、傳授技藝能力(53.3%)、排除事故能力(51.2%)、理論研究能力(50.0%)、管理能力(44.2%)、安全生產能力(37.2%)。
2.研修效果與個人發展
調查發現,參加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的人員基本認可培訓時間段的安排(90.7%),認可課題研修的形式(98.9%),認可課題報告的研修評價方式(91.9%)。但部分研修人員感到撰寫課題報告有困難(33.7%),所在單位尚不具備完成課題的相應設備條件(25.6%);少數研修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學習交流的平臺和機會(16.3%)。此外,在個人發展方面,調查對象年收入均在5萬元以上,但他們普遍認為,從事相應崗位工作未能享受到同等高級職稱或高級工程師的待遇。他們更希望進行技術革新,并在指導高技能人才過程中體現個人專業發展的進步與成功。
二、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調查結果分析
(一)研修政策落實不到位,研修人數有待增加
目前,參加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的資格一般由省級人社廳統一部署和分配,由市級人社局等宣傳發動和組織報名,最后再經省人社廳審核確認。近兩年,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報名人數不足,分析其原因如下:一是研修專業主要與智能制造有關,研修的專業不夠廣泛;二是研修對象必須具備高級技師職業資格,研修人員總量有限;三是研修人員主要來自事業單位與國企,民營企業與合資企業參與度不夠。因此,需進一步有效組織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的報名工作,以增加研修人數。
(二)研修面授時間不充足,工學矛盾亟待改善
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一般分集中培訓與崗位研修兩種形式。江蘇省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集中培訓,重點進行理論提升;第二階段為崗位研修,重點結合工作崗位,自主研修本職業(工種)所定課題;第三階段仍為集中培訓,重點進行技能提升,并分小組進行課題實操和研討。盡管研修人員所在單位能支持其繼續培訓,研修人員也非常愿意參加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學習目標也很明確,態度也很端正,但仍存在工學矛盾,部分研修人員希望將研修安排在生產淡季或暑假期間。
(三)研修校企合作不充分,產教融合仍需加強
為更好地做好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工作,研修前省、市相關部門已組織開展高級技師崗位調研,研修計劃有一定針對性。但由于各企事業單位的需求不盡相同,研修人員的工作崗位不同、研修人員原有知識技能基礎不同,因此研修方案難以兼顧人員個性化的培訓需求。此外,研修人員往往帶著生產實踐中的問題來研修,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生產技術革新中的難題。承訓學校如何更好地幫助學員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還需校企雙方進一步探討。
(四)研修方式方法較傳統,跟蹤反饋有待延伸
目前常用的研修方式是:第一階段集中培訓時,由研修人員結合生產實踐工作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選定研修課題;第二階段崗位研修時,由研修人員根據自選課題在各自工作崗位自主研修,承訓學校教師通過網絡交流平臺進行遠程輔導;第三階段集中培訓時,由研修人員分小組進行課題實操和研討,承訓學校教師對課題研修情況進行檢查和輔導,再組織專家進行課題評審和考核。然而,研修結束后,課題成果的應用情況尚缺乏跟蹤反饋,課題成果缺少生產實踐的檢驗。
三、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的對策
(一)弘揚工匠精神,體現政策關懷,拓寬研修渠道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高技能人才政策與相應的配套措施,著力弘揚工匠精神,優化技能人才成長環境。但目前,我國各地的高級技師總量仍然嚴重不足,技能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要想落實高技能人才的相關政策,并適度擴大、延伸高級技師研修面,以及增強企業積極性,突出企業在培訓中的主體作用,仍需從政府層面積極推動,并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濃烈氛圍,將研修工作從政策性培訓轉變為滿足企業發展、高級技師個人成長需求的培訓。
(二)精選教學模塊,注重方法指導,彰顯高端引領
為充分體現高端引領、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承訓學校需結合研修前的調研情況,注重問題梳理分類,科學確定培訓內容;注重精選教學模塊,合理實施訂單培訓;注重知識技能提升,著力創新思維方法。此外,培訓內容要重點突出智能制造,讓學員了解本工種相關專業和產業發展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術;培訓形式要堅持“崗位研修與集中培訓相結合”,充分考慮成人學習的特點,盡可能將面授時間安排在周末,減少工學矛盾;培訓方法要側重知識傳授、技能強化與課題研究方法指導,采用講演、交流、研討、事跡報告、案例分析、課堂講授、遠程輔導、企業考察等多種方式,為研修人員提供專業化與個性化的培訓服務,力求將崗位研修活動變成高級技師能力拓展與提升的過程。
(三)深化校企合作,實施產教融合,發揮協同效應
通過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促進承訓學校與研修人員所在企業深度合作,促進企業高級技師的“產”(實踐→理論→實踐)與職業院校教師的“教”(理論→實踐→理論)的有機融合。校企應互為師資、互為基地、互為載體,共同發揮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作用。一方面,承訓學校要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龍頭,通過拓展院校型技能大師工作室功能,注重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高級技師的有效對接,突出企業技術革新能力提升培訓,共同解決企業生產實踐中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分析企業高級技師成長典型案例,密切聯系高級技師的成長路徑與專業發展的實際,建立企業兼職教師師資庫,由企業高級技師指導承訓學校專業教師生產實踐和學生生產實習,更好地發揮校企在高級技師隊伍建設中的協同作用。
(四)結合崗位實踐,科學制定課題,創新培訓方式
結合高級技師崗位特點與生產實際,承訓學校應科學制定研修內容和研修方式:一是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建設,不斷引進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滿足培訓需求;二是牽頭組建專家團隊,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為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研修提供優秀的培訓團隊;三是充分發揮校內外專家團隊在生產技術革新中的技術培訓、實踐指導和參與作用,幫助研修人員精選課題,共同進行項目攻關,切實解決生產難題并促進技術革新;四是創新研修評價方式,將崗位研修評價從課題評審向生產實踐延伸,即評價從生產實踐問題開始,再到理論研修與新技術提升,再到研修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的運用。推動課題研修成果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真正提升高級技師的崗位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