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躍峰
摘要:隨著人民群眾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物質生活逐漸得到滿足,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因此,各種文化活動開始受到公眾的關注,基層公共衛生文化服務是基層民眾接觸文化活動的重要方式,文旅融合對于基層文化傳播、創新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公共文化起到了聯系大眾、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吸收國外先進文化的作用,公眾通過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及時了解到國家文化的動向,因此,為了提高公眾接受文化的質量,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部門要借助文旅融合大背景,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滿足公眾對文化的需求。
關鍵詞:文旅融合;發展背景;公共文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30-0234-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163
國家注入一些投資給公共文化服務,以此滿足大眾的精神幸福生活追求。基層文化服務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的主要陣地。新時代中,如果文化中心想要把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做好,必須順應文旅融合的大時代背景,提前把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策略順利規劃好,然后依照策略按部就班的進行,盡最大努力豐富群眾的精神,幸福生活令國民幸福指數不斷上升。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面臨的障礙
(一)旅游試點的選擇問題
智慧旅游的優勢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進一步凸顯。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不僅強調需加強文旅融合力度,還就旅游景區、文化文博場館的有序開放和融合印發相關文件。各地也紛紛根據本地的情況結合新科技、新技術,為游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服務。浙江自然博物館、杭州西湖、蘇州園林、周莊等景區已集體上線網上預約系統,有課可以實現網上實名預約;河南云臺山景區根據高德LBS定位信息,及時鎖定游客準確位置,為游客提供了導游導覽、語音講解、玩法路線、餐飲推薦、一鍵救援SOS呼叫等多項服務。今年火爆的線上“云旅游”項目,也是旅游產品順應時代不斷升級的產物,讓游客有了更多的選擇,國內的旅游市場潛力也在不斷釋放,但是國內旅游景點眾多,如何選擇一個景點開展文旅融合的試點工作十分關鍵,這關系到文旅融合在往后階段的發展。
(二)綜合人才匱乏
大眾對文化精神生活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在陸續提高要求,多樣性也存在于基層群眾的文化精神生活活動中。但文旅融合興起時間并不長,依舊處于發展中狀態,因此較缺乏先進設備以及優秀的綜合性人才,給基層群眾文化精神生活活動的發展帶來約束的是基層文化服務的設施以及工作人員并不完善,這兩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文化服務中心在基層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總是一成不變,缺少創新,加之專業工作人員不足,能夠創新的人員也因此而不足,所以文化服務中心開展文化活動的質量普遍較低。文化服務中心缺乏專業設施將會嚴重影響文化活動順利實施,如此下去,不單基層群眾對基層文化活動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且會對基層群眾文化素質的提升造成不良影響。因缺乏優秀的綜合性人才指導文化精神活動的開展,缺乏創造性是文化服務中心開展活動的顯著特點,使得文化館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造成此類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文化服務中心專業人才引進不足、文化服務中心經費不足無法購買足夠的開展文化活動使用的專業設施、政府對文化服務中心重視不夠忽視對設施以及專業人才的管理等諸多方面,都會對大眾文化活動的發展產生很大影響。
(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要革新
文旅融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國家對文化和旅游改革發展的制度性安排,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重要論述精神指導下,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基本原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發展方向,在理念融合、職能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交流融合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們要以文旅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完善文化和旅游現代治理體系和治理機制建設,提升治理能力,努力推動文化和旅游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解決障礙的策略
(一)層次分布——隨機試驗點
一要積極培育新型業態和消費模式,拓展文旅融合新領域。創新是文旅融合深度發展的內在動力,我們要通過內容創新、形式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等途徑,培育文化旅游新業態和新消費模式,不斷拓展文旅融合的新領域,創造和引領文化旅游消費新趨勢、新熱點。二要通過示范區創建帶動文旅融合規范化、規?;l展。以往的文旅融合大多集中在具體的產品和服務層面,較大空間的區域性融合、較大規模的集群化融合等目前還沒有成功的案例和成熟的經驗,因此,要通過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特色、探索模式、積累經驗,即通過示范效應引領全國文旅融合的規范化、規?;l展。
(二)培養公共旅游文化綜合性人才
隨著國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規模也不斷擴大,公眾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為了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文化體系建設要求,各地區要盡快完善人才匹配度,優化人才招聘方案,優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人才隊伍的建設,人員編制方面要確保人才與所招聘崗位的匹配度,滿足人才招聘要求后,才能允許招聘其他人員。申報省級院校人才培養定向計劃,畢業生畢業后直接分配到定向培養單位工作,通過文化隊伍建設,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做好基礎工作。
一是要優化育人渠道,健全人才選拔機制。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新的時期和新的工作場所背景下,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是第一位的,在服務場所面積增加數倍的情況下,必須充分保證各文化館使用單位工作人員的配置,不斷優化內部人力資源結構,保證每一名工作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價值。打鐵還需自身硬,尤其公共文化單位工作人員,要通過“請進來講、送出去學、坐下來談”等多種方式,擴大視野,不斷開展綜合業務培訓,著力提高個人業務素養。公共文化單位作為黨和政府意識形態前沿陣地,工作人員做為第一線戰斗員,能夠把黨和政府的聲音第一時間內正確傳導給廣大市民,能夠讓廣大市民分享和親身感受文化惠民政策帶來的政策紅利,因此,工作人員更應具備較高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研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