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 宋潔 李潤洪 鄒潔穎 劉文飛
摘? ?要: 本文以湖北省外語翻譯大賽為例,探討學生在翻譯大賽中遇到的問題,總結翻譯大賽對日常翻譯學習的促進,以賽促學,探索更加有效的翻譯學習方法,革新翻譯學習方式和手段,起到良性促進作用。
關鍵詞: 以賽促學? ?創新型翻譯學習? ?湖北省外語翻譯大賽
一、翻譯學習現狀
1.教學課時少,學習興趣不濃。
絕大多數院校在外語專業的低年級階段不開設專門的翻譯課,部分院校到大三學年才開設翻譯課,通常只開設一年,每周學時較少,不能保證翻譯學習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同時,大三、大四學生忙著準備就業、畢業實習和考研等事宜,真正用于翻譯教學的時間和精力所剩無幾。如此短期內想要完成系統性的翻譯學習,包括翻譯的基本概念,歷史淵源,翻譯理論,基本的翻譯技巧,還要兼顧適量的翻譯實踐,難免捉襟見肘。促使翻譯課程教師顧此失彼,學生在翻譯課上往往只觸及毛皮,收效甚微。
2.學生基礎較差。
首先,譯者必須具備良好的雙語知識,比較寬廣的知識面,對跨文化的透徹了解,還需要對翻譯學科和理論、技巧等有一定的掌握。但現實是,部分高校學生語言能力比較薄弱,甚至漢語水平都很堪憂,翻譯學科的基礎學習,比如理論和技巧之類的學習更是缺乏,導致一些學生翻譯能力匱乏。結果必然是,學生對翻譯學習的興趣蕩然無存;其次,翻譯的過程不僅是參照原文的語句進行直譯,還需要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對于譯者的綜合能力有較高要求。
3.重理論而輕實踐。
當前高校翻譯教學模式一般是,教師在課堂上一枝獨秀,學生在課堂上顯得被動。同時,翻譯課過于重視理論傳授,課堂課下練習時間較少,學生即便掌握了理論的精華,但是缺乏實踐和機會運用,淪為紙上談兵。學生面對冗長的語篇,根本不會想著主動翻譯,甚至會直接使用機器翻譯,最多在此基礎之上稍微做修改,后面也不會反思和總結,導致翻譯學習停滯不前。
二、湖北省翻譯大賽
湖北省作為高等教育重鎮,翻譯教學與研究歷史悠久,成果斐然。比如一年一度的湖北省外語翻譯大賽,是湖北省最權威、最專業、最具品牌價值的年度翻譯賽事,在全國翻譯界享有盛譽。湖北省翻譯大賽至今已連續舉辦25屆,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逐步形成規模,最核心的理念是培養高素質語言服務人才,推動高校外語教學整體發展,促進專業學科建設和語言服務行業的繁榮與發展,促進湖北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營造對外開放的軟環境。翻譯大賽是通過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外語知識能力和翻譯水平能力。翻譯大賽面向大眾,形式正規,題型多樣,不僅要求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以加強知識儲備積累的目的,還重在強化學生的雙語能力,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
三、湖北省翻譯大賽對翻譯學習的影響
我校已連續數十年參加湖北省外語翻譯大賽,參與人次越來越多,成績屢創新高,影響日益擴大。翻譯競賽是翻譯教學的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發現和反思翻譯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可以讓參賽者更好地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暴露日常翻譯學習中未注意的知識點,平時經常忽視的翻譯實踐能力,以及翻譯綜合能力和素質培養的問題。通過大賽的參與、組織與評價,探索創新型翻譯學習方法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翻譯的理解和學習,改進翻譯教學和翻譯實踐,突出實效,構建綜合翻譯能力。
1.以賽促學,調動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
參加翻譯大賽達到調動廣大學生翻譯學習積極性的目的。首先,學生參與翻譯大賽本身會運用已學的翻譯理論和方法、技巧。備考的同時,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溫習翻譯理論,技巧、文化差異,對翻譯學習起到促進作用;賽后的評價和反思會促進翻譯的學習。一方面大賽取得佳績能明顯提高學生對翻譯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表現不佳的學生會尋找自身短板和不足,為下次翻譯大賽查漏補缺,提高翻譯能力。再者,從學院層次來看,可以以翻譯大賽為契機,不拘泥于比賽,根據翻譯大賽的獨特性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翻譯能力方面的培養和引導。
2.以賽促練,提高學生領悟翻譯內涵的能力。
翻譯大賽短語翻譯一般取材于具有省內特色事物和現象及新形勢下的時事熱點詞匯,這就要求學習密切關注本省的歷史文化傳統、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及國家大事。此外,大賽經常出現俚語,這些俚語大都來自日常生活,具有特定的文化情境,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跨文化的知識,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大賽題型多樣,既可以讓學生在理解題目整體大意的基礎上猜出短語意義,又可以在閱讀上通過對比理解某一詞匯或句子在整個語篇中的含義,更可以讓學生在跨文化意識下進行中英段落互譯。
3.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探索創新型翻譯學習方法。
鑒于翻譯大賽的特殊性及學生翻譯學習現狀,翻譯大賽中常設題目包括一些俚語、成語等與學生生活有關的知識點,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夯實基礎,又可以體會文化差異。對翻譯內容的選擇要遵循多樣化的原則,促使學生涉獵不同的語料,擴大知識面,更多地了解各種題材語料中涉及的翻譯理論,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
(1)培養思維轉換能力。
湖北省翻譯大賽的題目中的部分干擾選項部分是按照中式思維設定的,這種譯文讀起來比較生硬,體現不了原文的實質。誠然,中式英語在國內各高校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是我們還是要避免中式英語,培養思維轉換意識。一般來講,英漢思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抽象思維與具體思維,客體思維與主體思維,整體思維與分散思維,結果思維與主題思維等。
例:All the wit and learning in the economic circle will be present at the seminar.
譯文:所有經濟界中的專家和學者都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這里的“wit and learning”是一個比較模糊的表達方式,字面意思為“智慧和學習”。要具體理解其含義必須把它譯成具體的形象,即“專家和學者”。
再如:Concern lingers that the banks could experience a shortfall in capital in the future.
譯文:各家銀行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面臨資金短缺,這種擔心揮之不去。
這里的“concern”是一個無靈成分做的主語,但是譯文中的主語是“各家銀行”。據此,可以看出如果不了解這種抽象思維和具體思維、主體思維和客體思維方面的差異,就很難進行靈活、對等的轉換,很有可能導致死譯和硬譯。
(2)擴大知識面。
由于翻譯大賽題型復雜多樣,內容涵蓋商務、金融、貿易、文學、外交、國家政策等諸多領域,因此在設計翻譯教學課程時應該多方面選材,學生通過接觸不同題材的文章能夠較好地運用不同的翻譯技巧。下面以文學翻譯、政府工作報告翻譯為例闡述其中的不同。
例:Taking his cue from Ibsens A Dolls House, in which the heroine, Nora, leaves home because she resents her husbands treating her like a child, the writer Lu xun warned that Nora would need money to support herself, she must have economic rights to survive.
譯文:作家魯迅從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一書中得到啟示,在那本書中女主人娜拉離家出走是因為她憎恨自己的丈夫對待她像對待小孩一樣,作家魯迅警告說:娜拉需要用錢來養活她自己,要有經濟權利才能生存。
文學翻譯題材在翻譯時要注重它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在翻譯時要注意做到達意、達旨、達效和達趣,注意文字修辭手法方面趣味性的體現和傳輸,不能簡單地把原文直譯一遍。
例:We should make effort to earnestly sum up the remarkable outcomes and valuable experience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functional system of Party and state institutions and modernize Chinas system and capacity for governance.
譯文:要認真總結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效和寶貴經驗,鞏固機構改革成果,繼續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種政治題材的譯文常用無主句翻譯,句法結構工整,政治色彩濃厚,在翻譯時要充分考慮基本國情。
(3)重實踐,勤練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多練習,加大練習量,理論知識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翻譯能力的獲得只能通過大量的翻譯實踐。
可以根據翻譯大賽的具體情況,有目的地積累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英語表達。教師要探索新的實踐方式,例如:實習式(hands-on approach)和工作坊式(work-shop approach)等翻譯教學新理念和模式,學生要深入情境體會翻譯學習的真實性和趣味性。與此同時,建立從理論知識到動手實踐的有力銜接,全面培養學生面對真實翻譯題時的自信與團隊合作意識。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加深翻譯理論的運用,不斷總結翻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形成經驗,更好地服務于以后的翻譯實踐。這樣,一段時期的堅持必定會帶來翻譯能力的飛躍和翻譯素質的提高。
四、結語
近年來,如何優化知識競賽并促學,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成為熱門課題。建設創新性競賽模式,改革競賽內容,構建“以賽促學”的競賽模式,建立提高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平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索創新型學習方法是競賽的最終目的。湖北省外語翻譯大賽旨在挖掘和培養在翻譯領域有興趣和潛力的學生,為志在從事翻譯事業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的不足之處,獲得與全省高校翻譯好手交流的機會,借此更好地改進學習方法,加深對翻譯這門學科的認識與了解,從而更好地提高翻譯水平和能力。以上大賽探索出的新型翻譯學習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翻譯能力提升途徑,能有效提高翻譯學習者的翻譯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明.商務英語翻譯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曹明倫.英漢翻譯實踐與評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3]Jone Pinkham.中式英語之鑒[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4]武峰.十二天突破英漢翻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5]鄭曄.近50年中國翻譯教學研究的發展與現狀[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9).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北理工學院2019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探索創新型翻譯學習方法——以湖北省外語翻譯大賽為例”(編號:X201910920095)的研究成果。
通訊作者:劉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