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輝劍


摘? 要:本文從學生滿意度的角度,基于魅力質量理論運用IPA分析法以湖南理工學院2019年公共體育大一、大二這2個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參與體質與健康活動的制約因素。研究表明:體質與健康活動基本質量指標包括成績的評分標準和結構、場地器械等,在活動過程中若該類指標得不到滿足大學滿意體驗就會極度下降;制約活動的一元質量指標包括教學方法合理性和師生關系等,這些指標與大學生滿意度呈現線性增長關系;活動的魅力質量包括教學組織與學習氣氛良好、語言表達能力等屬于超預期指標,雖然不會嚴重制約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活動的體驗,但當這些指標達到期望時大學生參與活動的體驗感會直線上升。
關鍵詞:體質與健康? IPA? 滿意度? 制約因素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9(c)-0241-05
Abstract: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this paper use the IPA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charm quality theory to take freshman and sophomore students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019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to analyze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of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and health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basic quality factor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clude performance standards and structures, equipment, etc. During the activity, if such factor do not meet the student's satisfactory experience, they will extremely decline. The unifying quality factor that affect activities include teaching methods reasonablenes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etc. These factor show a linear growth relationship with college students' satisfaction. The charismatic quality of the activities, including good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learning atmosphere,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etc. are beyond expected factor, although they will not seriously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experience, when these factor meet expectations,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experience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will skyrocket.
Key Words: Physique and health; IPA; Satisfaction; Restraining factor
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體育強國是新時期體育工作改革和發展的目標與任務。2019年9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綱要》提出,到2035年,體育鍛煉人數達到45%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5m2,《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率超過92%。體育強國路徑的堅實基礎必須由體育教育來打造和實現。體育教育貫穿于每一個人的成長之路,而良好的體育活動意識則影響人的一生。以往研究中“影響在校普通大學生身體活動的潛在因素包括健康校園環境中家庭與朋友支持和環境因子”。李先雄(2018)從環境和運動時間相關性著手研究大學生體育活動參與度。“制約孩子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原因是朋友間的拉力因素,而個人自身的原因則是次要因素。”蘇濤(2019)從人格特質對體育活動參與的因素進行研究,“目標定位自我一致和鍛煉自我效能感、與體育鍛煉參與度兩兩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郭文(2010)從運動心理學的角度研究運動參與的制約因素。本課題立足學生為本的主導思想,從大學生參與體質與健康活動過程的滿意度的角度著手,運用IPA分析影響大學生參與體質與健康活動體驗的本質因素。筆者認為從學生滿意度的角度分析參與體質與健康活動影響因素,較以往研究可以更為本質地反映其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更好地為體質與健康活動教學管理提供客觀且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湖南理工學院2019年公共體育大一、大二2個年級的學生。
1.2 問卷調查
根據研究的需要,通過文獻查找最終確定采用史青(2010)大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測查量表[1]中5個維度27個因子作為題項(該量表所有項目的鑒別指數和區分度非常理想,各個測查指標及其參數不僅充分符合學習滿意度的特征,同時也滿足因素分析的數據條件,信效度檢驗結果非常理想),并運用李克特五級量表對這27個因子的感知重要性和滿意程度進行賦值。重要性分為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五級,分別對應1分、2分、3分、4分、5分。滿意度問卷分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五級,分別對應1分、2分、3分、4分、5分。
1.3 問卷發放與回收
針對湖南理工學院體質與健康課授課對象,運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利用問卷星通過任課老師在班級微信群發放電子問卷。2019年10~12月期間以班級為單位,共發放427份,回收394份,剔除無效問卷10份,回收率94.7%,有效回收率97.4%。其中包括文科學生196人,理科生188人,共384人,以上參與調查者專業分布比例相當,數據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4 魅力質量理論
服務質量理論與IPA分析服務質量理論又稱"Attractive Quality Theory" Model of Consumer Demand Satisfaction(魅力質量理論)。該理論是由Noriaki Kano和Fumio Takahashi提出的,它根據顧客感受和質量特性的實現程度,將質量特性劃分為3種類型:基本質量、一元質量和魅力質量。服務質量理論的產生源于對IPA分析方法的變體,追溯服務質量研究歷程,大量研究表明,服務滿意度與重要性之間呈線性相關關系,而區間滿意度與整體滿意度間為非線性關系[2]魏麗坤(2006)。本研究也基于此在應用IPA分析時將大學生需求進行分層構建,衍生出該理論,并通過分析獲得4個象限大學生的體質與健康活動需求類型。
1.5 數據統計與分析
用SPSS 25進行數據統計,進而運用“重要性-表現程度”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由Martilla和James(1977)所提出。本研究運用IPA 模型架構是將重要性(重視度)列為橫軸,績效表現(滿意度)列為縱軸,并分別以大學生對體質與健康活動屬性重要性、績效表現評價之總平均值作為X-Y 軸的分割點,將空間分為4個象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影響體質與健康課滿意度的維度與指標
本研究采用史青(2010)大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測查量表中5個維度、27個因子作為研究指標。5個維度包括:教學氛圍與內容、教師教學能力、同學關系、場地器材和成績評定。如表1所示:教學氛圍與內容維度包括1~8,共8個指標因子;教師教學能力維度包括9~13,共5個指標因子;同學關系維度包括14~19,共6個指標因子;場地器械維度包括20~23,共4個指標因子;成績評定維度包括24~27,共4個指標因子。27個指標通過五級里克特量表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本文運用SPSS 23進行描述性統計各因子均值及標準差,如表1所示。
由表1所示,參與調查的學生認為體質與健康活動中最重要維度為教師的評分,表明在評優、獎學金、入黨等學校各項競爭中分數還是最重要的評價指標。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下體質越健康測評也不例外,在研究過程中甚至經??梢月牭綄W生選擇某位老師的課最簡單的理由是某某老師打分高。感知重要性分數最低的維度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也可以看到該維度因子12、13標準差也是最大的。表明相對其他維度教學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方面,大部分學生選擇的課程都是沒有基礎的,因此也無法對教師的能力重要性做出更為深入的判斷。問卷調查中學生最滿意的是教學氛圍與內容這一維度。說明學生對體質與健康課輕松融洽的氛圍與感興趣的內容體驗較好。同時最不滿意的得分是學校的場地器材,原因很簡單,學校體育場館建設多年來一直滯后于學校整體的發展,在學生體質與健康活動中經常會出現場地安全、器材質量、運動場地缺乏等問題嚴重制約著大學生體質健康活動的體驗。
2.2 基于魅力質量理論體質與健康課滿意度指標的IPA實證分析
2.2.1 體質與健康活動基本質量
基本需求型(滿意度低、重要性高),圖1所示此區域是需要加強改善的重點指標包括1、3、15、16、17、20、21、22、23、26、27是指大學生對體育教師提供的體質與健康活動的最基本要求。這類指標如果得不到滿足,大學生活動體驗就會極度下降。其中成績的評分標準和結構屬于基本質量指標,說明這類指標即使提供充分也不會使學生感到特別的滿意,因為學生對自己的成績總期望能得到更高分數,但一旦不足卻會引起強烈不滿;還有運動量的安排也屬于該類型,學生對教學運動量安排有很高期望教師不容易給予滿足,每節課運動量體育教師需要考慮到個體的差異,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體質甚至是學生的不同運動習慣。筆者任課過程甚至經常會聽到個別同學提出“老師我昨天剛洗澡今天不想出汗”“下課要兼職不想出汗”等各種對體質與健康活動運動量不滿的要求。剩下的關于場地器械的指標也落在基本質量類型這里不難理解,文章維度分析里已做出解釋。因此可以把基本質量指標確定為制約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活動的重要指標。
2.2.2 體質與健康活動一元質量
期待型需求(滿意度高、重要性高),是需要繼重視的指標如:2、4、5、8、9、10、14、18、24、25。此類指標與大學生滿意度呈現線性增長關系,這些指標特性越充分,學生就越滿意,反之則亦然。本研究中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與認真的教學態度營造出的良好師生關系與同學關系,是需繼續關注的。表明教學方法越合理、教學態度越認真大學生滿意度就越高同時表現出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也越好,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因子5教學內容豐富,表明該校體育教師提供豐富教學內容是學生最為肯定和滿意需要教師繼續保持和發揚的,要積極發揮一元質量指標的其有利影響從而減少其制約作用。
2.2.3 體質與健康活動魅力質量
興奮性需求(滿意度高、重要性低),這類質量特點是如果提供充足會使學生期待滿足,但不充足也不會導致其滿意度的下降。圖1所示此區域是超預期的指標包括6、7、11、12、19。教學組織與學習氣氛良好、教師品質、把握重點和語言表達能力、同學互動都屬于超預期指標,大學生對這些指標并沒有過分期待,而教師一旦給予滿足就給學生帶意想不到的效果。此類指標中在體質健康活動課教師的品質端正、表達能力、和同學互動都是學生課前沒有帶著期望而來的,學生一旦在活動過程中發現該老師品質端正、表達又風趣幽默,呈現為一位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體驗將成直線上升。然而在體育活動中學生沒有發現教師品質端正、教師的表達也沒那么風趣幽默也不會導致學生就不滿意這項活動。
2.2.4 非優先指標
體質與健康活動優先順序較低指標(低滿意度、重要性低)如圖1所示,此類指標只有13教學進度快慢適中。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知識接受能力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體育教師在體質健康活動中教學進度的適當調整不會影響大學生的活動體驗。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制約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活動的體驗最重要維度是教師的成績與評定,而影響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活動最不滿意的維度是場地與器械維度。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主觀體驗直接決定活動參與的內在驅動力,好的體驗可以促進和保持大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和內在驅動力,而不好的體驗將制約大學生參與體質與健康活動的熱情和內在驅動力。而場地器械是制約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活動的硬指標,也是最迫切需要滿足的維度。
體質與健康活動的基本質量包含的指標包括成績的評分標準和結構、運動量的安排和場地器械相關指標。這些都是大學生的基本需求指標對此類指標大學生期望較高很容易制約學生的體驗,換而言之,該類指標一旦低于期望就會給學生帶來不好的活動體驗,是制約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活動的重要指標。
體質與健康活動的一元質量包括合理的教學方法、認真的教學態度、良好的師生關系等,該類指標提供充足時,大學生就會滿意,越充足越滿意,越不充足越不滿意呈線性增長關系。因此當該類指標不能滿足是也將是制約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活動的重要指標。
體質與健康活動魅力質量包括教學組織與學習氣氛良好、教師品質、把握重點和語言表達能力、同學互動都屬于超預期指標,雖然這些指標大學生對其期望不高,不會嚴重影響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活動的體驗,但當這些指標都起到積極影響時大學生參與活動的體驗會直線上升,這也是教育工作不可能忽視需要積極追求達成的指標。
3.2 建議
一流學科、圖書館、先進的實驗室與優美的校園環境都緊緊跟隨著一流大學的步伐,為學生提供綜合發展體育場館器械可以借助校企合作,高校有地方合作多種形式實現。
體質與健康活動程評價標準可以根據學生個體基礎來調整而非單一標準,在大眾體育的角度學生在自身基礎上體質與健康水平的提高遠比一個標準的分數更為有意義。
教師隊伍要完善隊伍培訓體系,學??商峁┒喾N平臺、協會、交流會提高教師隊伍教學能力更新教學方法,同時提高教師職業榮譽感樹立正確的教學態度。
加速教師職稱評審改革,教學是教師的根本工作,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應引導教師將主要精力傾注在如何傳道受業解惑,如何上一堂評委滿意、學生更滿意的優質課。
體質與健康活動應課內外相結合,每周2課時運動量是完全無法滿足一名健康大學生的體質發展需要。同時課內外相結合還表現在運用多種APP的改善單一評分結構。如Nike+ Running、KEEP、每日瑜伽等APP已經設計得非常成熟,完全可以滿足教學和自我檢測等需要。
參考文獻
[1] 史青.大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測查量表編制[J].體育學刊,2010,17(7):56-60.
[2] 魏麗坤.Kano模型和服務質量差距模型的比較研究[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6(9):10-13.
[3] 李先雄,陽慧敏.校園環境對在校大學生身體活動參與度的影響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1):75-81.
[4] 應一帆,張鋒.美國與日本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28-33.
[5] 郭文,黃依柱.身體鍛煉自我效能感、目標自我一致對體質健康問題突出的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度的影響[J].體育學刊,2010,17(11):65-73.
[6] Dmitrenko M,Kuzminova A,Zolotarev A,et al.Enhanced Pervaporation Properties of PVA-Based Membranes Modified with Polyelectrolytes.Application to IPA Dehydration[J].Polymers,2019,12(1):1-22.
[7] Padlee,S.F.,Reimers.Keep up the good work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J].Australasian Marketing Journal (AMJ),2019,8(8):1-11.
[8] 黃文勝.“校園APP健身跑”融入大學生體育課的實驗教學模式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3):186-189.
[9] 周靖靖,楊梅.基于滿意度的最優排課方案[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1(1):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