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政一
【摘 要】歌劇是高雅的藝術形式,歌劇鑒賞普及是音樂教育的重要部分,音樂教育對培養大學生的審美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歌劇舞臺表演中,可以看到優美的舞蹈,聽到悅耳的歌聲,西方歌劇藝術在藝術領域占據重要的位置。《茶花女》是19世紀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代表作品,塑造了經典的藝術形象,具有西方歌劇的典型特色。在高校非音樂類大學生中普及西方歌劇藝術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積極作用,本文以歌劇《茶花女》為例,探討西方歌劇藝術在非音樂類大學生中的普及,為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西方歌劇藝術;非音樂類專業;音樂素質教育;《茶花女》
中圖分類號:J617.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3-0057-02
歌劇是通俗的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高校非音樂類專業開展西方歌劇鑒賞普及教育,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高校非音樂類專業學生普遍存在文化素養不高、審美價值觀扭曲等問題,在高校非音樂類專業中開展歌劇鑒賞普及教育十分迫切。為改善歌劇教學現狀,高校應重視西方歌劇藝術的教育價值,發揮現代媒體的作用,加強專業教師的引進與培養,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文化素養。鑒于此,筆者以歌劇《茶花女》為例,對西方歌劇藝術在非音樂類大學生中的普及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西方歌劇藝術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普及意義
歌劇起源于16世紀的佛羅倫薩,是結合時代屬性推動西方舞臺表演藝術發展的藝術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以美聲為主流的傳統歌劇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風格。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文化全球化影響日益加深,我國高校不斷推行素質化教育,西方歌劇藝術對于大學生拓展藝術視野具有重要意義。在高校非音樂類大學生中普及西方歌劇藝術的作用體現在推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豐富藝術教育內容、促進高校素質教育發展等方面。
相較于高校開設的音樂類專業,歌劇鑒賞課程面向全體學生,肩負著高校對非音樂類專業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使命。藝術鑒賞課選用歌劇藝術,原因是歌劇藝術是集西方文化中多個方面內容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對高校非音樂類大學生藝術情操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高校大部分非音樂類專業學生對西方藝術文化缺少了解,西方歌劇藝術為學生提供了了解西方藝術文化的途徑。在現代社會,世界藝術文化不斷碰撞,高校學生只有對中西方文化有清楚的認識,才能對中國藝術發展有新的看法。高校非音樂類大學生在傳統藝術形式的基礎上綜合看待西方藝術,能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二、歌劇藝術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的普及困境
當前,在我國高校非音樂類專業藝術教育中,忽視了歌劇藝術的重要性,存在不重視歌劇鑒賞、歌劇藝術課程相關設備投入不足、專業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制約著非音樂類專業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其具體內容如下:
(一)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不重視歌劇鑒賞
長期以來,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對歌劇藝術的重視不足,忽視了歌劇藝術對非音樂類專業學生的作用,片面地認為非音樂類專業學生不需要歌劇藝術的熏陶,使得歌劇藝術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處于不利地位,歌劇藝術的課時不足,課程設置有待優化。之所以不重視歌劇藝術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學理念的落后,教師不能正確看待歌劇藝術,教學時主觀性較強,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很多時候認為歌劇藝術是音樂類專業學生的學習內容,忽視了對非音樂類專業學生相關知識的教授,非音樂類專業學生的藝術素養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歌劇鑒賞不夠重視,是現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二)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課程設備的投入不足
歌劇的藝術性較強,為較好地呈現出歌劇藝術的藝術效果,往往需要相關設備的支持。但就目前而言,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歌劇藝術教學的相關設備較為缺乏,缺乏歌劇藝術教學的相關設備影響了歌劇藝術教學的效果,使得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即便開展歌劇藝術教學,其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也大打折扣。如歌劇賞析課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應用高清屏幕這一教學設備,但受教學設備不足的限制,無法采用高清屏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歌劇藝術,這樣就弱化了學生對歌劇藝術的感知力。
(三)非音樂類專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
非音樂類專業教師隊伍中具備音樂專業素養的教師較少,而歌劇藝術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具有音樂專業素養的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師整體素質的不高,制約著非音樂類專業歌劇藝術的普及。有的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雖然也嘗試開展與歌劇藝術相關的教學活動,但由于教師自身水平有限,無法傳達出歌劇藝術的精髓,對歌劇藝術缺乏專業性的解讀,使得學生學起來也是一知半解,非常不利于歌劇藝術教學活動的發展。因此,迫切需要提高非音樂類專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歌劇藝術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的普及對策——以歌劇《茶花女》為例
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歌劇藝術教學是薄弱環節。歌劇《茶花女》是威爾第的作品,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探索歌劇藝術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的普及。
(一)《茶花女》歌劇藝術簡介
《茶花女》相當著名,女主人公維奧萊塔為社交女,由于其總是佩戴茶花而得名“茶花女”。維奧萊塔是19世紀巴黎社交圈的名媛,阿弗萊德對維奧萊塔有了了解后對其產生感情,兩人相愛并選擇平靜安逸地生活于鄉下。阿弗萊德的父親阻撓兩人,為了讓阿弗萊德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茶花女忍痛離開阿弗萊德,只身回到巴黎,阿弗萊德知道后氣憤不已,當眾羞辱當時患有肺癆的茶花女,最后阿弗萊德得知真相后后悔不已,但茶花女如絢麗的茶花一般不幸離世。歌劇《茶花女》改編自小仲馬同名小說,其被認為是藝術效果出色的巨著。在高校非音樂類學生中普及《茶花女》歌劇藝術,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歌劇藝術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的普及對策
1.重視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的歌劇鑒賞課
高校開展歌劇鑒賞課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藝術情操,取決于高校管理者對歌劇鑒賞課的重視程度,必須從管理層出發,意識到歌劇鑒賞課的普及價值。根據學校素質教育發展及課程設置情況,有選擇性地開展歌劇鑒賞課。歌劇鑒賞課旨在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開設歌劇鑒賞課應強化教學效果,要通過課外諸多形式形成校園文化藝術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接觸西方歌劇藝術,使其學會從藝術的角度觀察世界,從而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促進高校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
以《茶花女》歌劇藝術為例,對《茶花女》這一歌劇的鑒賞,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應把握好課前導入、課中分析、課后反思三個環節,做好對《茶花女》作品的分析和鑒賞。其中,在課前導入環節,應重點介紹《茶花女》歌劇產生的背景,簡要分析其基本情節,為學生了解《茶花女》這一作品奠定基礎。在課中分析環節,應注重對《茶花女》中主人公形象進行分析,威爾第特別注重使用詠嘆調和宣敘調,要有重點地強調表演中背景音樂的作用。在課后反思環節,應發散學生思維,重點探討歌劇《茶花女》的創作特色,闡明音樂語言與戲劇表演的融合,提升學生的歌劇藝術審美品位。
2.加大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課程設備的投入
藝術課程不同于其他專業課程,要想呈現良好的效果需要相關設備的支持。歌劇鑒賞課開展需要有良好的設備作為教學基礎,才能保證呈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歌劇鑒賞課中的顯示屏幕應為高清屏幕,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歌劇音樂的獨特魅力,在感受歌劇藝術震撼力的同時產生對歌劇藝術的興趣。如果音響效果不好,會影響學生對歌劇藝術的認識。高校應重視對課程設備的投入,強化歌劇鑒賞效果,更好地促進歌劇藝術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普及。
以《茶花女》歌劇藝術為例,在教學過程中,高清屏幕的配備至關重要,非音樂類專業教師應該通過高清屏幕,讓學生觀看《茶花女》歌劇中的人物形象,并將人物與音樂相結合,如在第三幕“維奧萊塔在巴黎的臥室”中,作者使用小提琴進行主題背景音樂的演奏。幕啟前,管弦樂奏出短小的前奏曲,以極富表情的小提琴旋律作為中心,強烈地表達出維奧萊塔內心的悲嘆。單純、哀傷、凄涼的曲調,深深打動人們的心弦,這樣容易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品味曲調,體會歌劇的魅力。
3.提高非音樂類專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教師是高校歌劇鑒賞課教學效果的保障,只有具有專業素養的教師才能讓學生了解歌劇中蘊含的西方文化。在高校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要提高對歌劇鑒賞課的重視程度,加強歌劇鑒賞課專業教師的引進和培養,可以從校外招聘專業歌劇老師。將歌劇鑒賞課列為非音樂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提高學生學習歌劇藝術的積極性。不具備專業素養的教師往往采用死板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西方歌劇藝術產生興趣,要想落實歌劇鑒賞課的教學,必須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以《茶花女》歌劇藝術為例,在整個《茶花女》表演中,注重音樂的使用是該部作品的主要特色,因而加強非音樂類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要注重對教師的音樂素養進行培養,結合歌劇藝術的教學特點,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提高非音樂類專業教師的音樂水平,使之能夠勝任歌劇藝術教學工作。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聘請音樂類專業教師進行演講、經驗分享等,增加非音樂類專業教師和音樂類專業教師的交流和互動,提高非音樂類專業教師的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教學水平,從而助力非音樂類專業學生的歌劇藝術學習。
四、結語
總之,歌劇藝術在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的普及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對非音樂類專業教學而言,普及歌劇藝術勢在必行,可以從重視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的歌劇鑒賞課、加大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課程設備的投入、提高非音樂類專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等方面采取對策,做好非音樂類專業教學中歌劇藝術的滲透,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非音樂類專業學生的歌劇藝術欣賞水平,促進非音樂類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段哲.威爾第歌劇<茶花女>音樂和聲技法分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賈睿佳.歌劇對藝術類高校聲樂教學發展之我見[J].科技風,2009,(21):5.
[3]付鵬.從中國歌劇的發展談歌劇的民族化[J].音樂時空,2016,0(3):101-102.
[4]楊珊.戲劇與音樂的完美結合——談歌劇<茶花女>的審美感受[J].中國培訓,2016,0(16):278.
[5]劉曉雷.中國歌劇與西方歌劇的差異研究[J].黃河之聲,2019,0(12):55.
[6]賴雅琳.普通高校經典音樂賞析課的教學思考[J].天津育,2019,0(31):44-45.
[7]張玲玲.談威爾第歌劇<茶花女>的藝術特色[J].藝術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8,0(1):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