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涵 趙鑫 李金玉 焦裕姝 王鵬
【摘 要】Vlog作為短視頻的一種特殊形態,以其個性化、真實性、互動性等特點,深受當代大學生青睞,成為大學生表達個人多元訴求的重要載體。文章主要梳理基于Vlog的大學生網絡話語表達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新時代大學生通過Vlog進行科學合理的網絡話語表達的可行性對策,以期提高新時代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構建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
【關鍵詞】Vlog;網絡話語表達;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206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3-0197-02
隨著短視頻的異軍突起,社交方式呈現出“視頻轉向”的趨勢,Vlog作為短視頻的升級版,逐漸為大學生的網絡話語表達打開新的“窗口”。筆者對于新時代大學生基于Vlog進行網絡話語表達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樣本為曲阜師范大學學生,采用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對大學生Vlogger(視頻博主)進行專訪,并在各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中等比例發放調查問卷,共回收樣本257份。本文擬通過調查研究,試圖總結大學生運用Vlog進行話語表達的特點規律,并通過對目前大學生運用Vlog進行網絡話語表達所存在的問題的研究,提出相對應的實施策略。
一、基于Vlog的新時代大學生網絡話語表達
當下媒體格局發生著深刻變革,Vlog為大學生的網絡話語表達提供了個性化的“窗口”,給“原本缺乏話語表達通道的大學生帶來了表達‘狂歡”[1],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基于Vlog的網絡話語表達現狀呈現出新的多樣性的樣態。
(一)分眾化與圈層化
Vlog的題材、內容類型眾多,有旅游、美食、萌寵等,每個類型都有其受眾群體,承載Vlog的APP也呈現分散化、社區化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圈子或者社區,發展出了該圈子或社區獨特的話語表達文化。每個圈子內部有精英與草根的劃分,精英是所屬圈子的意見領袖,一般是粉絲量比較多的Vlogger,他們所拍攝日常生活比較精彩,而草根一般是粉絲或精英的拍攝風格、主題等的模仿者,大部分的大學生目前基本處于草根這個階段。例如在抖音平臺擁有千萬粉絲的“東北人(醬)在洛杉磯”,采用幽默風趣的東北話將自己和朋友在洛杉磯的日常生活用Vlog記錄下來,并帶動身邊的朋友一起拍攝,觀眾像追連續劇一樣,從“東北人(醬)在洛杉磯”到他的朋友們“小野不聽話”“蘆星樾的劉阿姨”等的Vlog中,觀看他們的生活、工作日常。他們以其獨特的風格在抖音創建了“醬式Vlog”的話題,播發量達82億次,擁有2.2萬個視頻。不少大學生參與到話題中。例如原創校園生活Vlog博主“這貨不是洋少琪”就經常發布帶有“醬式Vlog”話題的視頻,這種效仿的方式也為其帶來百萬粉絲。對于Vlog的內容,上到記錄國家大事,下到記錄雞毛蒜皮的小事,除了記錄大學生活,還可以記錄自己的愛好、特長等,分眾化與圈層化明顯。大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根據自己的特色風格,進行網絡話語表達,說自己所想、記自己所愛。
(二)娛樂與學習結合
調查顯示,關于“您為什么喜愛觀看Vlog”選項比例最高的是“娛樂放松”,比例達80.09%,“學習,進行自我創作”的選擇比例位列第三,達到了33.48%。在“您為什么喜歡該視頻博主”中,“娛樂輕松”選擇比例最高,為80.54%,“可以學到知識”也達到了43.44%;在“您喜歡看什么類型的Vlog”中“娛樂搞笑”的選擇占61.54%,“學習教程”的選擇也達到了42.99%;在“您為什么喜歡這些類型的Vlog”中,“有趣、輕松、放松、搞笑”等詞匯出現頻率較高,同時也有部分“學習”等詞匯。面對學業壓力和信息焦慮,大學生轉向輕松有趣、新奇有創意的Vlog來放松心情、宣泄情感、排解焦慮,進行自我激勵與認同同時,大學生大多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能夠熟練運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有許多大學生將自己的考研、考公務員等的學習過程以Vlog的方式記錄下來,一方面不斷激勵自己,記錄自己這段特殊歷程的記憶;另一方面,將自己的備考過程記錄下來可以讓后人少走彎路,為后人提供更多的學習經驗。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理性、有目標追求、有責任心的話語表達。
(三)價值取向與表達多樣化
首先,當代大學生追求個性化的網絡話語表達,價值取向多元,有的開放,有的時尚,有的愛國,例如各種彈幕評論“不忘初心”“現充”“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其次,他們對網絡話語表達的認同具有非標準化的特征,其對于某個Vlogger的喜愛可能因其耿直真實樸素,而不是帥氣漂亮,甚至僅僅因為被Vlogger的某個觀點、某句話吸引而產生認同。例如,B站Up主“愛吃年糕的阿澤”是一名北京大學的學生,經常拍攝學習、旅游、美食等Vlog,并一直鼓勵粉絲要多讀書、學習,才會看到更精彩的世界。正是這種多姿多彩的生活使粉絲們在精神上找到了共鳴。最后,當代大學生樂于展示自己和了解他人,調查顯示,在“您為什么喜愛觀看Vlog”中,“可以了解別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獲得一種滿足感”選項的比例較高,為70.14%。在制作Vlog的大學生中,分享生活和興趣的社交滿足感大于職業需求和功利化目的。
(四)碎片化與即時性
當代信息時效性的提高和信息量的爆炸增長,使人們在每條信息上停留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使利用多媒體符號并在短時間內表達更豐富全面信息的Vlog被大學生所青睞。在觀看方面,大學生多在課間等碎片化時間觀看Vlog,其話語表達帶有碎片化特點。在制作方面,Vlog時長較短、分享便利的特點,使即時性成為大學生分享日常生活的特點之一。
二、基于Vlog的大學生網絡話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度娛樂化、低俗化、同質化傾向,深度內容較少
首先,過度娛樂化。有些大學生利用Vlog分享自己的戀愛生活時,將娛樂變成了八卦,幽默變成了惡趣味,形成了一場浮躁的、喧囂的,甚至無節制的信息娛樂盛宴。這不但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而且消解了某些話題的嚴肅性,使大學生忽視社會價值,減少其政治性的網絡話語表達,導致大學生對國家和社會事務漠不關心。其次,低俗化。新媒體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草根群體獲得了空前大的網絡話語權,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草根群體網絡亞文化,然而很多無聊的、低質的Vlog卻借草根之名躥紅,形成了低俗化的網絡話語表達。“在網絡草根文化的包圍和裹挾之下,當代大學生的網絡話語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無不沾染上了草根習性,傳統精英知識分子身上的那種社會歷史主體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擔當意識在當代大學生身上正在被不同程度地消解和侵蝕。”[2]最后,同質化。從數量上看,Vlog已不再小眾化,被更多大學生所使用。然而從質量上看,Vlog行業內存在同質化現象,大量模仿內容模式相同,缺少創新內容,話語表達單一。
(二)網絡話語表達的濫用,個體道德感弱化
基于Vlog的大學生網絡話語表達存在一定程度的濫用和不理性,易導致個體道德感弱化,表現為網絡話語表達欠思考和存在惡意引導煽動等。第一,網絡話語表達欠思考。一部分大學生在制作Vlog的內容、評論和彈幕中,言辭激烈,惡意宣泄負面情緒,甚至無理由地中傷他人,例如在雪莉事件、科比去世事件相關視頻中不少網絡“噴子”“為黑而黑”的言論。第二,惡意引導煽動。部分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弱、抗干擾能力差,受輿論影響大,易被受商業利益驅使的、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引導、煽動。
三、基于Vlog的大學生網絡話語表達的對策
(一)生產優質內容,升級作品精神內核
在信息龐雜的新媒體時代,堅持“內容為王”,生產優質內容,進行積極向上的網絡話語表達,才能取得長足發展。優質Vlog憑借精良的制作、清晰的邏輯、完整的故事、有深度的內核被大學生普遍喜愛。首先,挖掘內容深度。Vlogger生產內容時不要一味注重流量、數量、形式,更要注重質量,用心做視頻,現在有許多視頻剪輯的手機App,例如剪映、inshot等,都是比較簡單易操作的視頻剪輯軟件,可使作品內容蘊含情感,體現作品內核,深化話語表達。其次,進行內容創新。一味模仿外國的Vlog創作風格,創新動力不足,是導致同質化的原因。這要求制作者找到自己獨特的風格,作品體現個人特色,以UGC與PGC結合的方式提高創新驅動力。最后,注意版權保護。一方面,創作者要提高版權保護意識,保護自己的作品不受居心不良者利用、竊取,另一方面,平臺和政府也要完善版權保護管理機制,為創作者、大學生進行網絡話語表達提供更好的環境。
(二)做好話語引導,高校教育與學生自律并進
要解決Vlog所反映出的大學生網絡話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離不開高校教育和學生自律。首先,高校要扮演好教育者、溝通者的角色,改進溝通方式,做好網絡話語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其網絡道德素質,引導大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其次,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加強自律,不沉迷于過度娛樂化、低俗化的內容;提高自身辨別力,增強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輕易被引導煽動;促進道德意識和責任感的培養,不濫用網絡話語表達中傷他人,關心國家大事和社會事務。此外,高校和大學生應進行雙向互動,培養大學生意見領袖,建立新型溝通機制。
(三)加強平臺管理、政府監管,審核與激勵共發力
首先,平臺要加強管理,健全管理機制。一方面,平臺要完善審核制度,提高審核效率,同時通過改進用戶舉報等措施,平臺審核與大眾審核結合,創造良好的內容生態。另一方面,改進平臺激勵體系。平臺運用算法推薦,根據受眾喜好推薦相關視頻;采用推薦新手的首支Vlog等激勵方式,增加其視頻點擊量,既能激勵創作者繼續創造,又能鼓勵大學生由觀看的受眾轉變為創作者,壯大Vlog創作隊伍,豐富基于Vlog的網絡話語表達。其次,政府把關和激勵結合。一方面,政府要制定關于Vlog發展的政策、制度,加強監管,做好“把關人”角色,治理行業內亂象。另一方面,政府應繼續扶持Vlog發展模式。政府可扶持、幫助平臺健全目前已有的培養Vlogger意見領袖的方針,例如免費課程、政策優惠等,促進基于Vlog的大學生網絡話語表達的繁榮。
四、結語
個性化鮮明的Vlog為大學生提供了記錄生活點滴、抒發個人情感、表達多元訴求的重要載體,是大學生社會交往重要的手段和途徑,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大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和生活觀。合理有效地使用Vlog,提高網絡話語表達的有效性,不僅對新時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大有裨益,更是新時代綠色健康的網絡空間構建的應有之意,需要政府、高校、家庭和大學生個體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馮剛,龍波宇.大學生網絡話語的文化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8(6):79-83.
[2]陳長旭.大學生網絡話語方式的轉變及其影響[J].編輯學刊,2017(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