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喜景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以及工業化進程的不斷發展,旅游業開始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關注問題,旅游業在給經濟帶來利益的同時,也給旅游地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因此,提高和建設園林景區的生態質量,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流形態。優化景區的生態問題,加強園林建設的發展,需要在保護園林景區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的和諧與自然的穩定。
關鍵詞:園林景區;生態質量;策略
1 園林景區生態質量存在的問題
園林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重要標志,而新的歷史時期針對園林景區的生態環境需要得到新的關注,尤其是在將建筑美與自然美相結合的過程當中,需要充分考慮到生態環境理念下的園林景區的建設,能夠使園林景區的規劃設計通過合理的表達方式,將建筑人文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從而充分發揮園林景觀的人文特點。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建設生態園林是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方向,但在實際生態園林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問題。從南方與北方的園林建設發展特點來分析,南方園林受到景觀建設思想的影響,以當地的植被為基本構造實現生態保護;但北方的園林建設往往沒有自己的特點,忽視了北方特色資源的開發。
園林在生態的影響之下,過多地強調綠化及生態的理念,從而使得南方與北方的特色資源在開發的過程中并沒有將關注點放在生態景觀的營造上,使得園林景觀建設在自身的基調以及設計上忽略了其自然景觀帶來的巨大影響。由于生態園林的建設以及發展偏離了其本質的特點,造成了園林在藝術美的過程當中大大失色。這就需要在園林景觀中采取有效措施,科學營造多結構、多層次、植物群落功能豐富的景觀環境,以達到順應自然、效仿自然,創造有利于人們身心健康的園林綠化環境。
2 建設和提高園林景區生態質量的策略分析
2.1 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實現園林景區的生態穩定
對于園林景區的構建,要充分利用其自然條件,發揮氣候調節以及水利方面的作用。加強管理,促進園林植物的生長。深度挖掘園林的文化內涵,打造園林景區的文化符號,構建園林景區的文化記憶,不斷擴大其美譽度、影響力,提升景區魅力,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緊緊圍繞“旅游+”戰略,加速推進旅游業態培育和產品打造,實現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游轉變,由門票經濟向旅游目的地經濟轉變,由建設景點向建設全域景區轉變的華麗轉身。在綠色生態環境的基礎之上以生態為基點,在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園林的景觀建設,為環境創造良好的基礎,從而提高園林景區生態質量的同時,有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2加強和創新綠化養護工作
堅持可持續的發展,提高園林景區的生態質量,就需要在園林的綠化養護過程中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通過精確化、科學化的管理方式,進行相應景區的維護,結合新時代背景下旅游的特點分析,健全園林的日常管理,提升園林綠化的養護功能,實現園林的生態保護,這不僅僅為生態系統實現一定的改善和修復,同時也能夠提高人們的審美需求,在改善園林景區生態質量過程中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園林景區的管理系統可以為大眾提供了更多的認養形式,通過全民的參與,提高了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積極性,也利于監督園林景區綠化工作。
2.3提高園林景區的綠化,建設生態園林城市
建設和提高園林景區的生態質量,需要考慮當前城市綠地的建設,將景區的生態質量與城市的建設相互結合起來,將生態園林城市作為人們追求和諧以及實現自然環境、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標準,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之上實現由景觀到生態的轉變。重視景區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全面提高和維護景區的生態質量。在經濟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融人園林景區的生態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相互結合,充分發揮園林景區的人文價值與社會效益,促進入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相互融合,使得園林景區的生態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實現其自身的協調性。
3 結語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將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作為建設和提高園林景區生態質量的重要方向,而建設和提高生態環境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因此,把生態文明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強園林生態的質量,才能夠在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的基礎之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有效地建立健全園林景區的管理制度,在尊重生物多樣性基礎上全面統籌地實現園林景區的管理。這既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的特點,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新的理念以及建設園林景區生態質量的過程當中,通過園林的基本特點以及生存的環境,利用相應的手段和方式,創新理念,打破過去的觀念,實現生態文明的建設和發展,更好地促進園林景區的生態質量的建設,進步一為旅游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基礎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