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曹庵鎮李橋村,這里環境整潔、綠意盎然,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李橋村曾經是一個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空殼村”。通過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強化村“兩委”班子建設,現在走出了一條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57萬元。
李橋村的“蝶變”,是淮南市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淮南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通過黨建引領、產業支撐、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活力不斷增強,預計到2020年年底,全市829個行政村將有456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占比超過55%。
抓實“一把手”工程
高位推動謀發展
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18年順利摘帽。該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每年列支500萬元對發展成效好的鄉鎮、村進行獎勵,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從2016年的2953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7617萬元,村均達28.3萬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我們要求縣(區)委書記擔任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領導小組組長,建立縣級領導干部包村聯系制度,把扶持村級集體經濟情況納入縣鄉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內容,推動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財政和農業農村部門統籌推進,有關部門支持配合,市縣主導推動,鄉村具體落實的工作格局。”淮南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馬文革介紹。
圍繞加強組織領導,淮南市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關于進一步做好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包村聯系有關工作的通知》,從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資金支持、人才保障、產業扶持、項目支撐等各個方面強化保障。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撬動作用,2019年投入財政扶持資金3770萬元,重點扶持112個行政村的發展項目;2020年再次投入5190萬元,扶持177個重點村的發展項目。
堅持“黨支部”領航
凝心聚力促發展
王磊磊是八公山區山王鎮人,研究生畢業后返鄉創業,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2018年,王磊磊當選了南塘村黨支部書記,依托八公山旅游資源的良好發展態勢,帶領黨員群眾探索成立了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和農村電商交易平臺,打造了親子游為主題的“憨豆樂園”,注冊了“南塘春”商標,發展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走出了一條“以旅富民”的新路子。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要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增強村黨組織引領農村改革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市委組織部農村組織科科長鄭克玉介紹,近年來,淮南市大力推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在全省率先推進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實行村干部任職資格聯審、村干部承諾制,嚴把入口,暢通出口,著力選優育強管好用活村干部隊伍。同時,通過深入實施“雙技”培訓、“雙培雙帶”先鋒工程等,著力培育黨員致富帶頭人,帶動廣大農民群眾共同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發展格局,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探索“多元化”路徑
因地制宜強發展
壽縣壽春鎮古城、壽濱、陡澗三村,抓住取締壽六路沿線汽車銷售違規占道經營、進一步規范汽車行業銷售市場的機遇,利用存量集體建設用地45畝,三村共同出資450萬元,興建全縣最大的汽車銷售服務市場。通過商鋪出租,每個村年集體經濟增收約16萬元,同時還為當地群眾提供了100個就業崗位。
目前,淮南市村極集體經濟發展已先后探索盤活“三資”型、資源開發型、資產經營型、村企聯建型、協會帶動型、農旅融合型、服務創收型、抱團置業型等多種發展模式,有效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據初步統計,自2018年以來,全市薄弱村數量從273個降至150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10萬~50萬元的較強村的數量同比增長20.4%;50萬元以上的強村新增33個,增幅122.2%;村均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由13.9萬元上升至18.4萬元,增幅32.4%。16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量達到3958萬元,村均達到24.7萬元。預計到2022年年底,全市所有村年經營性收入將達10萬元以上。
(資料來源:《鄉村干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