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榮
摘 要:形勢與政策是高職院校進行思想理論教育的主陣地,形勢與政策教學內容變化快,理論性強,課堂教學是其主要的教學方式。“課程、教師、學生”三維協同打造活力課堂,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促進學生理論的內化和信仰的建構。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活力課堂;高職;思想政治教育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形勢與政策課是高職院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是高職學生了解國際形勢,學習國家政策方針的主渠道,在高職學生現實關注、價值引領和能力提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8年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擴大優質課程的覆蓋面,提升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效果。”形勢與政策課與高職另外兩門政治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相比,時效性強,政策性強,教學內容變化快,對教師來說,課時少,備課難度大,對學生來說學分低,距離日常生活遠,與自己的專業聯系性不強,往往會被學生所輕視,很長一段時間形勢與政策課被尷尬的邊緣化了。近些年來國家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非常重視,從部屬高校到地方院校也都在不斷尋求加強形勢與政策課程吸引力的辦法,在課程的內容設計、課堂教學、課外實踐等多方面進行了摸索和改進。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依然存在一些阻礙課程發展的問題。如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增強形勢與政策課堂吸引力,幫助學生認清形勢,增強社會責任感是當前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堂教學現狀
(一)課程設置方面,形勢與政策的教學內容隨著國際國內新聞熱點的變化而變化,沒有完整的課程設計,每學期的教學內容都不固定。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每學期下發形勢與政策的教育教學要點,是教學的重要參考,國際國內重大事件、國家的大政方針、每年的兩會基本精神等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國內外熱點問題以及臨時突發的重大事件,比如今年的中美貿易戰、孟晚舟事件等是形勢政策教育的重要內容。山東省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以《形勢與政策(山東高校專版)》作為教材,每學期更新一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各高職院校根據教育部教育教學要點結合本地區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具體授課專題。教學內容的迅速變化對任課教師的應變能力是極大的考驗。對國家政策的解讀,對新思想高科技的吃透和融化,對風云變幻的國際關系的關注,都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二)師資隊伍方面,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相對復雜,一部分是思政課專職教師,另一部分是學校黨政管理人員、校團委二級學院的輔導員等兼課教師。由于形勢與政策課沒有相對固定的統編教材教學,授課內容常變常新,學科背景復雜,涉及到國內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而這門課的管理工作又是由校黨委宣傳部、教務處、思政教學部等多部門齊抓共管,備課難度大,導致很多專職思政教師并不愿意用心去上。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學方法滯后,缺乏針對性和吸引力。往往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甚至有些老師照本宣科,干巴巴的念PPT,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改革,需要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與教師的共同努力才能夠順利實施和最終實現。
(三)學生方面,高職生生源比較復雜,除了參加普通高考錄取的夏季高考生(包括部分高考失利的藝術生特長生),還有春季招生,單獨招生,以及3+2中職錄取的轉段的初中畢業生,專本銜接階段的專科生,對口升入高職院校的中專生等等,這些學生基礎相對較差,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形勢政策政策性、理論性強,涉及領域廣泛的特點,也加大了課程學習的難度,致使部分學生認為形勢與政策無聊無用,甚至在潛意識中有些排斥。在課堂上往往是啟而不發,三緘其口,成為低頭一族。而那些見多識廣,有思想的學生有時候對老師的“看法”有自己的“看法”,也用沉默來對抗老師。往往教師在臺上口若懸河,學生在臺下沉默不語,師生之間沒有必要的溝通交流,課堂氣氛安靜沉悶缺乏活力。
當今社會網絡發達,各種新媒體、自媒體蓬勃發展,高職生大部分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伴隨著智能手機長大的一代,網絡知識掌握熟練,得到訊息的渠道廣,對于很多國內外大事以及熱點話題比老師了解的都多,所以上課時常用一種批判、戒備的態度來聽課,甚至會給老師“挑毛病”。但是他們閱歷有限,知識有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政治敏感度低,對當前的社會制度、國情民情一知半解,他們很難分辨網絡上那些良莠不齊、 甚至是別有用心的訊息。面對這些思想活躍,基礎較差的高職生,提高“抬頭率”,改變厭學的現狀,需要全方位調動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讓我們的教學內容真正達到入腦入心、見行見效。
二、 高職院校打造形勢與政策活力課堂路徑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構建活力課堂的前提
教學團隊精心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讓靜態型的知識變成具有生命力的知識,就要做到知識的經驗化激活,即講授的內容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將天下事講成身邊事,將有意義的事講成有意思的事,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延伸至生活中,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增長學生的見識,這樣才能將知識生活化、趣味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方說講到節能減排中小企業關停問題,可以結合當地大型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生產模式以及網絡上流傳的“天藍了,霧霾也沒有了,大家可以放心的喝西北風了”等段子分析國家企業的改革的困境,幫助學生理解改革的艱難。把抽象的理論與現實中生動的實踐相結合,將政治理論所涉及問題化為大學生可感可知的事件與場景。以生動適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吸引力。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比如供給側結構改革、精準扶貧等不容易理解的內容,不能就理論講理論,而應該顧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深入淺出地用生活中的案例或者小故事講出其中蘊含的大道理。
(二)教師有活力是構建活力課堂的關鍵
2019年3月習近平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實現活力課堂的前提和保障。首先學校要給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提供更多的高層次學習和外出社會考察的機會,開闊教師的視野,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對國家政策的把控能力和對國際國內環境分析能力,只有老師真懂真信,才能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分析和疏導學生的困惑疑慮。其次是成立形勢與政策教研室,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分工合作,資源共享。分專題由專家輔導教學內容,指導教學方法。校領導、二級學院黨總支書記、團總支書記、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專職輔導員走上講臺,充實教學隊伍,打造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形成一批形勢與政策示范課。
形勢與政策課程特點決定了講授是本課程教學的主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但是也決不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新一代的高職學生,見多識廣,對于國際國內形勢和社會上的各種現象都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課之前教師不僅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最大程度上尋求“真相”,還要將大道理轉換成學生能聽得懂、愿意接受的教學語言,比如網絡流行語、動漫游戲話語等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創造輕松愉悅的活力課堂,給這些充滿困惑的學生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與此同時不以強權壓制學生,允許學生大膽質疑,科學求證;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傾聽學生的解釋,提醒學生注意訊息的來源,提防那些別有用心的甚至反動的言論;對學生不同的觀點,甚至比較極端的觀點,應該做到不上綱上線,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對話、交流中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答案,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得到覺醒和感悟。只有讓學生敢于并且愿意說出心中的困惑,教師才能夠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價值訴求,與學生的交流才有針對性,才能提高課堂活力,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三)學生有活力是活力課堂追求的目標
學生的生命活力首先體現在學生要有自主意識,學生能意識到自己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能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興致盎然地參與到教師的話題當中,師生互動是活力課堂的重要內容,為了調動同學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杜絕“點名簽到,人到心不到”的現象,引導同學們課下積極關注新聞時事,形勢與政策課程安排學生分組,輪流利用課前十分鐘進行一周新聞播報,既鍛煉學生敏銳的思維能力和迅速發現時政要點和新聞熱點的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從中發現學生關注新聞的方向,從而做出正確的主流價值觀引導。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互聯網+,利用超星“學習通”“優學網”等網絡學習平臺,打造活力課堂,實現課前預習、課上簽到互動、作業提交、課后反思等功能;讓學生在線學習課程,網絡同步記錄學習時間和成績,也可以進行當堂測試,并且教師可以隨時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大大地促進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活力。師生之間在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共同構建起一個良性互動、共同成長的學習空間。
活力課堂的構建并不是教學的娛樂化,不能一味地降低標準迎合學生,偏離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躍了課堂,削弱了甚至徹底喪失了形勢與政策課程育人功能和目的。打造活力課堂,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程獨特的課堂吸引力主要目的是幫助大學生認清國內外的形勢,全面準確地了解、掌握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把“天底下最難講的課”講成學生最愛聽的課,讓學生聽得懂、信得過,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理論進課程,進頭腦,促進學生理論的內化和信仰的建構,增強大學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參考文獻]
[1]李潔明.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實效性對策探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01):71-73+82.
[2]趙文平,陳金國,徐鴻洲,姜華東.課堂活力從哪兒來[J].江蘇教育,2018(20):6-15.
[3]張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4]本報評論員,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N].光明日報 2019-03-20(01).
[5]李森,伍葉琴.有效對話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50
基金項目:2019年度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職教活力課堂視域下“課程、教師、學生”三維協同管理機制創新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號:2019335;山東省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基于“四個正確認識”的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 18CSZJ34)階段性成果;2019年聊城職業技術學院職教活力課堂視域下形勢與政策三維協同教學機制創新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9LZYJ2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