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芬
摘 要 “三農”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解決“三農”問題,進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田園綜合體是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參與并受益,把循環農業、創意農業和農事體驗融為一體的新發展模式,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首先開展,最終實現新型城鎮化、鄉村現代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基于此,重點對鄉村振興與田園綜合體的政策進行分析研究,梳理出共性特點,以期為鄉村振興和田園綜合體融合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政策;共性
中圖分類號:F323.8;F323.2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7.061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尤為突出。目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促使第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國家引導農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田園綜合體符合國家的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它是鄉村發展的創新實踐,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鄉村振興和田園綜合體相關政策進行研究,梳理歸納二者之間相關政策的共性,能夠更加有效地指導和推進鄉村振興與田園綜合體建設。
本研究的相關政策文本是自2017年田園綜合體首次被寫入中央政策文件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政府網站已公布的政策文件,由于相關政策數量多,只選擇明確體現鄉村振興和田園綜合體及其產業的適用政策,對不明確或研究意義不大的予以剔除,最終梳理有效政策文本37件,其中鄉村振興政策15件、田園綜合體政策22件。
1 鄉村振興與田園綜合體關系分析
為縮小城鄉差距,建設美麗新農村,實現鄉村振興,國家于2017年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進行田園綜合體建設,于2018年在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田園綜合體是指選定有條件的地區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將鄉村農業、休閑旅游和社區生活聚集一起,綜合開發形成多種產業、文化和經濟的產業綜合體。建設中不能把農民剝離出去,必須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其核心產業和基礎產業是現代農業,只有打好現代農業根基,才不失鄉村的特色,才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相關支持、配套及衍生產業幫助農民脫貧,使鄉村人民受益。
發展田園綜合體有利于解決農村的環境問題和生產難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改善鄉村的生態環境,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拓寬農業發展模式,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為落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新途徑。田園綜合體的思考原點是中國鄉村的發展之路,在田園綜合體建設中必須以農為根基,突出“田園”特色。鄉村振興中的“三農”問題和田園綜合體的以農為根基,歸屬本質是同源。
田園綜合體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是促使中國農村未來成為引人入勝之地、農業成為令人向往之產業、農民成為令人羨慕之職業的一個重要突破點。
2 鄉村振興與田園綜合體政策共性研究
2.1 實施意義
田園綜合體建設順應了我國當前農業農村發展趨勢和歷史性變化,反映了農業農村內部和外部的客觀要求,對于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農業農村實現重大轉變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及現實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關鍵舉措、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無論是建設田園綜合體還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都是為了在政策支持、資金支持等措施下化解我國目前社會的矛盾,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2.2 基本原則
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基本原則是堅持以農為本,堅持循序漸進,堅持市場主導,堅持共同發展。鄉村振興的基本原則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鄉村全面振興。
田園綜合體建設和鄉村振興二者必須是黨建引領,規劃先行。要以農為本,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發展現代化農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增強和壯大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從實際情況出發,遵循客觀規律,循序漸進。
2.3 實現目標
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發展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動機。戰略要求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業產業的生產和經營,帶動經濟增長,優化資源配置,促成人員回流,實現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田園綜合體建設也是通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搭建新的平臺,以農業為基礎產業,通過招引項目來培植和發展產業,使現有產業和發展載體升級換代,實現三產融合,促進經濟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態宜居是關鍵,鄉村是生態涵養的主體區,生態是鄉村最大的發展優勢,戰略要求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倡導以農村原始生態為基礎的綠色發展方式,統籌規劃布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統一,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田園綜合體主要對建設區域進行整體規劃,因地制宜,保護綠水青山,融合風土人情、鄉土特色,通過建設使水更綠、山更青,實現人與自然互促,融合互動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中,鄉風文明是保障,鄉村是中華文明的載體,鄉風是一個鄉村的靈魂,要完善文明鄉風管理機制,遏制陳規陋習,引導培育良好家風,以家風促民風,以民風帶鄉風,讓農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田園綜合體有助于實現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的融合發展,有助于傳承和發展傳統農耕文化,有助于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
鄉村振興戰略中,治理有效是基礎,鄉村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層,也是薄弱環節。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思維方式相對簡單,復雜的治理模式不易被理解和推動,從而導致治理推動難度大,有時甚至出現“政府干,群眾看”的局面,為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必須要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使之簡單化、易執行,從而逐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在發展生產、壯大產業方面較之前有明顯提升,鄉村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更加完善。隨著周圍生活環境的改變,村民對于社會治理的認知程度也會逐步提高,對促進鄉村治理具有積極作用。
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活富裕是根本,農民既是鄉村振興的參與者,鄉村振興的受益者,也是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感受者。只有在國家政策支持及當地政府引導和推動下,充分發揮農民生產生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拓寬他們的增收渠道,才能使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田園綜合體要求打造園區景區化、農業田園化、農旅一體化的田園綜合體,形成鏈式效應,并衍生各種新業態和新產業,帶動更多村民致富。
由此可見,田園綜合體建設在試點區域內能集中滿足鄉村振興的總要求。
2.4 政策文本共詞分析
通過對鄉村振興和田園綜合體政策進行詞頻統計、共詞及聚類分析發現,除“三農”問題始終是重中之重外,國家鄉村振興政策主要聚焦在生態環境保護;各類制度體系改革;農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城鄉融合與鄉村文化的振興與發展;農村農業綜合開發和農產品質量與安全保障;永久基本農田、耕地、土地的劃定、整治和保護;政府、企業、城鎮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支持七大方面。田園綜合體政策主要聚焦在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制度和改革、基礎設施建設、特色農業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開發與財政資金支持、鄉村旅游發展六大方面,兩者政策相關詞頻的相關度極高。
3 結論
通過梳理分析國家田園綜合體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政策可以得出:兩者的本質是通過政府的引導,讓農民充分參與,撬動和發揮社會資本的力量,通過整合土地、房屋,利用和提升自然風光、民俗農創等各種資源,創新產業發展思路,進一步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完成鄉村的復興和再造,讓落后的鄉村重新煥發活力,改善農村的生活方式。
田園綜合體建設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以點帶面”的作用,因此可以把田園綜合體建設看作是鄉村振興的“星星之火”,待到“燎原之勢”則是鄉村振興全面的勝利,因此田園綜合體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動力和重要支撐,具有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給田園綜合體的發展厚植了土壤,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進行田園綜合體建設必定會大有作為。田園綜合體發展越好越能促進區域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現。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