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喜
摘 要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在日常運營以及發展中,雖然整體發展前景相對比較良好,但是不可否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在專項審計方面,由于在技術領域上的定義模糊不清,企業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等諸多問題的影響,導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水平并不是很高。因此,本文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專項審計中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在引進先進審計理念和技術手段的同時,尋找行業內部相關部門和專家的幫助,最大限度地保證高新技術企業專項審計水平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 高新技術 專項審計 問題
由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在日常運營以及發展中起步相對較晚,運行時間也比較晚,所以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問題。比如專項審計工作展開中,仍然存在現有專項審計制度不完善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無法在實踐中得到妥善處理,勢必會直接限制高新技術企業自身的穩定、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要在實踐中針對現存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保證。
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現存問題
(一)技術領域定位過于模糊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是申報企業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自身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的表現,同時國家在政策方面也給予了明確的支持,無論是在資金、資源、稅收或者是在整個融資方面,高新技術企業都可以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也正是由于這種發展形勢,很多企業都想要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質,這樣才能夠實現企業自身的長期穩定發展。然而由于受到根本利益的影響,部分企業會利用“包裝”的方式,將并沒有達到高新技術水平要求的產品以不同的渠道、方式包裝成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要求的產品。審計人員雖然被稱之為財務管理方面的專家,但是在高新技術領域方面,其專業知識認知存在嚴重的偏差,很容易導致技術領域的定位不夠清晰、準確[1]。這種太過于模糊的定位,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過程中很容易將一些不達標的產品納入合格的范圍,無形之中導致了審計風險不斷增加,這也是現如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中比較常見的問題。
(二)科技投入有待提升
結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發展現狀進行分析,不難看出企業對科技投入方面的重視程度普遍比較低,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目前我國一些具有科技型特征的中小型企業,整體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比例普遍較低。雖然近年來由于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創新和經濟水平的持續增長,企業對科研經費的投入在不斷增加,但由于科研經費投入增加過快,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進程相對比較緩慢,所以兩者之間仍然存在非常明顯的差距。久而久之,高新技術企業在科技整體的投入方面嚴重不足,同時,現有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投資、融資體系并沒有形成,這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會造成嚴重的威脅和影響。
(三)研究開發材料費用與申報項目之間沒有建立良好的關聯性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而言,企業在整個研發過程中投入的材料費用缺少合理性,材料費用在某些項目的研發中存在少報、錯報等不同類型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部分非研發材料費用,存在一并上報的現象[2]。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迄今為止企業都沒有在實踐中構建出一套符合現實要求的內部管理體系和控制制度,最終導致企業在開發中,現有的材料費用與研究項目活動之間無法建立有效的聯系,會給專項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造成嚴重的阻礙。
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現存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尋求業內專業人士的幫助
在日常運營和發展中,專項審計工作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但是在實踐中,由于對高新技術產品以及產品對應收入的認定方面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導致專項審計工作的實施難度也越來越大,甚至一些地方涉及的內容已經超出了注冊會計專業可以勝任和承擔的范圍。針對這一現象,審計人員在不涉及或者是不熟悉的工作領域范圍中展開審計工作時,為了從根本上實現對審計風險的有效規避,盡可能地減少審計風險帶來的威脅,必須要積極向行業內部的專家尋求幫助。行業現有管理部門以及行業內部的技術人員、專家等,具有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在理論知識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也可以將當前的整體行業發展形勢理清楚,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展開專項審計工作。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可以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有利于推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引進和利用先進的審計理念和技術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工作的具體展開過程中,要想從根本上保證審計工作的認定效果,保證審計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就必須結合現實要求,對有關專項審計的先進理論、方法以及技術手段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引進和利用,尤其是要引進計算機技術以及財務分析等方法。眾所周知,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網絡化和電算化已經成為專項審計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專項審計必須要經歷的重要階段。審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在網絡化、電算化的基礎上,對企業內部現有的控制管理制度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將該制度作為基礎,對當前企業內部現有體制是否健全等諸多問題進行客觀分析,確定會計核算是否有對應的規范標準作為依據。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高新技術產品中是否存在潛在風險進行確定,通過合理運用先進的理論方法以及專業技術,可以幫助審計人員對這些問題進行確定,保證專項審計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審計人員專業素質的有效提升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在日常運營以及發展中,必須要順應整個時代的發展要求。要對當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客觀分析,這樣才能夠實現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自身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必須要對專項審計當中各種不同類型的需求進行客觀的分析和確定,并以此為基礎,對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問題進行合理的劃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工作的完善和優化,必須要有注冊會計師的參與,同時還要將注冊會計師在其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注冊會計師在整個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注冊會計師由于自身能力等原因,無法勝任專項審計工作。因此,必須要保證注冊會計師隊伍的專項審計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日常工作時,要定期為其提供參與培訓的機會和平臺,加強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監管人員與注冊會計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樣才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要安排具有一定專業素養、綜合實力過硬的審計工作人員,保證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工作的全面落實。對于部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的企業單位,應當盡可能拒絕為其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
(四)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科學合理的構建和應用
對當前專項審計工作展開現狀進行分析時,可以發現在實踐中要結合現實要求,妥善處理直接材料費用與申報項目之間關聯性嚴重缺失等諸多問題。為了實現對這些問題的有效分析和處理,企業必須要結合實際要求,在實踐中構建和完善健全、合理同時具有可操作性特征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申報企業應當保證內部高新認定涉及的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保證對研發費用的管理、審核以及一系列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注冊會計師必須要保證嚴格按照規范化的流程展開一系列的審計工作,同時還要對現有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給予客觀的評價。這樣不僅可以從根本上實現對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的有效規避,而且還可以推動企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國家現有優惠政策的支持,同時還會有很多可靠的資源作為支持。但是由于政策方面存在很多偏差,導致注冊會計師在專項審計工作的具體開展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對企業自身的發展也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影響。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具有多樣化特征的背景下,必須加強對專項審計人員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和優化現有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以此為基礎,保證專項審計工作有序開展,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作者單位為浙江富春江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蘇子廣.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業務風險控制舉措[J].現代商業,2020(08):179-180.
[2] 朱建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業務中若干具體政策把握問題探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08):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