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菁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從本質上解釋了從事武術活動的身體活動及內外兼修的品質,長期堅持武術鍛煉不僅能夠強身健體,增強肌肉力量和關節柔韌性,而且能明顯改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的機能,改善心肺功能。當前,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武術選修課,但課程開展更多停留于武術的教與學,在武術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研究尚待深度挖掘,還未能搭建起科學的大學武術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教學體系,亟需予以完善。
從古至今,武術健身功能在武術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項研究主要以寧夏自治區部分高校武術教學參與者為調查對象,調查分析高校武術的健身價值。通過探尋大學武術教育對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價值所在,并通過分析高校武術教學開展現狀,嘗試找出大學開展武術教學更好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方法路徑,以期對社會各領域的武術健身的開展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通過中國期刊網、知網等數據庫對武術健身、武術推廣模式、高校武術健身等進行文獻檢索,走進圖書館查閱武術、武術健身、體育社會學等相關書籍、理論文章,進行歸納和整理,形成了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根據本研究內容,設計了專項調查問卷,主要采取網絡發放的答卷形式,對寧夏自治區5所高校進行問卷的發放和回收。每所學校發放問卷20份,總共180份。在已發放180份問卷中收回問卷178份,回收率為99.9%,回收問卷中無效問卷6份,得到有效問卷172份,有效問卷占總問卷的95.6%。
整理回收的各種數據資料,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武術講究從人的整體出發,側重于身體內外兼修,從內到外,循序漸進地,鍛煉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協調等機能,適合青年大學生長期鍛煉。通過調查發現,大學武術訓練群體中對武術具有全面認識的占被調查者的25.2%,具有部分認識的占53.6%,認知有偏差的占21.2%。調查結果說明大學生對武術的科學全面認知尚未建立,意識決定行動,當前參與大學武術健身的動機甚至于還存在僅僅因為新奇好玩,難以形成主動參與武術訓練,提升自身體質的濃厚氛圍。
武術的健身價值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價值,武術更多的是結合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促進人體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心肺功能得到完善和健康的發展。長期進行武術練習能夠消除神經疲勞,改善睡眠質量,有利于更好的生活和學習,也有利于減少青少年肥胖機率,從而塑造青春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勻稱的身體。通過調查發現,對武術促進體質健康價值具有全面認識的占被調查者的23%,無全面認識但具有部分認識的占被調查者的46%,缺乏深刻認知的占被調查者的31%,說明現階段青年大學生對武術的健身價值還停留在表層認知,需要持續加大武術健身價值的宣傳推廣力度,形成濃厚氛圍。
一項活動的參與度高低決定于背后的動機,高校武術教學的參與也決定于此。通過調查發現,現實中出于興趣熱愛參加武術健身的占被調查者的8%,出于隨機性選擇的占被調查者的56%,出于獵奇好玩的占被調查者的36%。說明高校大學生參與武術健身缺乏內生動因,并非出于看中武術的健身價值而選擇武術這一體育選修課,缺乏積極狀態下的武術教學參與很容易造成過程中的隨波逐流,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武術教學效果。
武術健身參與的持續性能很好地說明武術教學的真正狀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武術健身價值效用發揮的好壞。現實中能夠長期、有規律堅持武術健身的占被調查者的12%,能夠長期堅持但訓練無規律的占被調查者的56%,偶爾進行武術健身訓練的占被調查者的16%,參加第一期武術選修課中途調課或舍棄的占16%。調查說明高校武術教學在大學生長期堅持武術鍛煉的引導上還有不足,沒能促使大學生養成武術健身習慣,還存在教完學、上完課、考完試就萬事大吉的思想,這也就讓武術的體質健康促進價值難以有效發揮。
武術教學開展雖然具有場地適應性強和器材設備簡單的特點,但對武術教學進行硬件支持和持續投入還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是開展武術教學的物質前提,也是切實有效發揮武術健身價值的根本保障。學校要加大武術教學的硬件投入與支持,如增設武術場地,特別是開辟林蔭場地、綠地場地等,購置武術訓練器材和教學用圖書、音像制品,為學生創造一個舒適便利的武術學習環境,營造出武術健身的物質氛圍,這對武術體質健康促進作用的發揮至關重要。
當前高校武術教學對健身價值的不盡人意,某種程度上與傳統的武術教學方法緊密相關。傳統武術教學更側重于教師動作示范、學生模仿訓練的模式,很容易讓大學生感覺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學習興趣,讓武術健身變的難以持續。高校武術教學實踐中一是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語音、影像的結合充分理解武術的健身內涵,激發學習動力。二是要主動引入游戲化武術教學,讓武術學習寓教于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愉快。三是要充分利用移動互聯技術的應用,教學中增加反饋互動版塊,可以利用微信、QQ等建立線上交流平臺,不僅體現教學相長,更能讓大學生課下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堅持武術健身訓練,讓武術健身理念逐步得以樹立,讓武術健身價值的發揮做到課上與課下的有機結合。
所謂名師出高徒,要使武術健身價值充分加以挖掘,高校武術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影響突出。一方面武術任課教師要持續提升自身武術的技術水平,只有自身武術技術達到高水平才能帶動武術教學的高水平。另一方面武術任課教師要持續提升武術教學能力。善于把武術教學由枯燥轉化為充滿吸引力,讓武術教學朝著趣味化方向發展。同時,武術任課教師要適應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善于利用多媒體、移動互聯工具,提升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只有教師通過自身武術技能和教學技能的持續提高,才能達到提高武術教學質量效益的目的,也才能讓武術健身的價值向更深層次挺進和挖掘。
氛圍激發興趣,興趣導致從事與熱愛,大學武術健身氛圍的營造對武術教學的開展意義重大。一是學校要注重武術的宣傳,充分利用校內宣傳媒介對武術進行宣傳報道,讓大學生耳濡目染,置身其中,發揮出輿論引導作用。二是舉辦武術講座、請武術名家進行表演,增加學生對武術的接觸與交流,以名人效應和示范效應營造武術健身氛圍。三是組建校內武術俱樂部,俱樂部聚集的是對武術志趣相投的青年大學生,在俱樂部內武術訓練的氛圍最濃、效果最優,要充分支持武術俱樂部的發展,在做好規劃引導的同時投以物力財力支持,使其建設成為發揮武術健身作用的橋頭堡。四是增加校際校內交流,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請進來,開展不同學校、不同院系的比賽、切磋交流,這符合青年大學生熱愛榮譽和渴望交流的心理特性,更容易調動大學生武術學習興趣,使武術健身活動在校園蔚然成風。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是我國文化瑰寶,其健身價值幾千年來一直滋養著中國人民。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也是中華武術的繼承者與發展者,更是中華武術健身價值的受益者。實踐中我們一定要深挖武術對青年大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價值,加大武術硬件投入,創新武術教學方法,提升教師隊伍武術教學能力,營造出濃厚武術教學氛圍,通過持續努力,久久為功,讓中華傳統武術的健身價值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