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鵬偉 楊永立
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28;
《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的最新數據數顯示截止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49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8.2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及近幾年手游、短視頻媒體的爆發式發展,近年來青年網絡異化問題尤為嚴峻。青年網絡異化問題已不單指青年游戲成癮,互聯網娛樂過度的問題更加突出。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網絡視頻、網絡音樂和網絡游戲的用戶規模分別為6.12億、5.76億和4.84億,使用率分別為73.9%、69.5%、58.4%,巨大的數字背后是龐大的青年網民群體,下面幾組數據能充分體現這一現狀。
“青年”的定義隨著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一直在變化,雖然各國和多個組織對“青年”所定義的年齡區間有所差別,但主要年齡段存在著高度一致性。我們以中國國家統計局所認定的15—34歲為青年年齡段為標準,分析網民年齡結構圖。從圖中發現,近兩年我國10-39歲年齡段網民所占比例均達到65%以上。雖然10-19歲和30—39歲年齡段包含了一部分少年及中年年齡段的上網人群,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這兩個年齡段網民更多的集中于青年群體;其中20—29歲年齡段青年群體人數最多。由此可見青年群體是我國網民的主要人群。
當前我國各上網群體的平均上網時間沒有確切統計,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組數據分析出青年網民比其他年齡段網民在網絡上花費更多的時間。下圖是2018年各年齡段網民人均手機APP數量統計,從圖中看出15—19歲年齡段網民群體人均手機APP數量為59,遠多于其他年齡段。20—29歲年齡段群體人均手機APP數量為45,在數量上位列第二。30—39歲年齡段人均手機APP數量為39,數量上位列第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移動網民經常使用的各類APP中,即時通信類APP用戶使用時間最長,占比15.6%;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短視頻、網絡音頻和網絡文學類應用使用時長占比分列二到六位,依次為12.8%、8.6%、8.2%、7.9%和7.8%,網絡游戲所占時機甚至只能排在第九位。毫無疑問,手機APP的安裝都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安裝更多的APP意味著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使用它們。由此推斷我國青年網民在上網時間上定遠超其他年齡段網民。
青年人學習能力強,善于接受新事物;但青年人同樣自制力差,特別是學生階段的青年人更容易失去自制力,沉迷于網絡。我國青年群體上網人數多,上網時間長的現狀既是青年網絡異化問題的前兆,更是青年網絡異化問題的結果顯現。網絡異化問題已經嚴重影響青年群體的學習和生活,如何預防、消解青年網絡異化問題刻不容緩。
青年網絡異化問題歸根結底是青年的個體發展問題,青年作為個體在動態的社會環境中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如果只從家庭、學校等方面探析消解青年網絡異化問題的途徑必將是不完善的。1988年McLeroy等人在健康促進領域引入生態學理論,提出了健康行為生態模型。健康行為生態模型構造了一個四層次因素系統,分別包含(1)個人因素;(2)個體間因素;(3)組織因素;(4)公共政策因素。本研究試圖以健康行為生態模型為框架基礎,從體育健康促進的視角探尋消解青年網絡異化問題的途徑。當前對于體育健康促進較為統一的認識是:體育健康促進就是利用體育手段來優化人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過程,其目標是增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體育健康促進在個人因素層面對青年網絡異化的消解,主要途徑在于引導青年個體有意識的嘗試各種健康的鍛煉方式,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提高對網絡異化問題的自我認知,提高自控能力。體育健康促進倡導針對不同人群和個體選擇最佳的鍛煉方式。在選擇最佳鍛煉方式的過程中要將興趣作為要考慮的首要因素,興趣不足則動力缺乏難以持久。其次要充分考慮個體能力,能力不足則容易在運動中體驗更多的挫敗感甚至遭遇損傷。在興趣和能力均具備的條件下,結合自身經濟能力便能明確符合自身的體育鍛煉方式。青年個體最佳體育鍛煉方式的確立能夠直接促進其體育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養成,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從“機會成本”這一經濟學原理來看,體育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養成必將占用很大一部分青年個體的生活閑暇時間,進而擠壓上網時間。青年上網時間的主動減少意味著網絡異化程度的減弱,因此體育健康促在個人因素層面對青年網絡異化的消解有著最直接、最有效的促進作用。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是一個主動的、積極的過程,不僅包含健康行為的改進,更包含健康意識的提高。因此體育健康促進有利于青年群體養成健康生活意識,認識到網絡異化的危害,提高自控能力,最大程度的消解網絡異化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
影響青年網絡異化問題的個體間因素指與個體產生直接接觸、聯系和影響的社會組織內個體,具體來講主要包含父母、朋友、老師三個方面。青年群體興趣廣泛,興趣選擇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群的影響;特別是對處于學生階段的青年群體,父母、朋友、老師的導向作用直接影響其興趣愛好的養成。作為家長,父母首先要言傳身教,適當使用網絡,保持良好的體育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例如,保持每周規律的運動鍛煉習慣,為青年個體樹立正確的體育健康促進導向。在網絡傳播方面,朋友、同學作為青年人的密集接觸群體相互之間有著不可避免的相互影響。例如青年個體之間某種網絡游戲的流行,某個視頻APP或直播軟件的獲取通常是在朋友、同學之間展開。如果這種影響是負面的則會加速青年網絡異化的發展,體育健康促進為減輕青年之間網絡異化問題的負面影響提供了新的辦法和途徑。共同的運動愛好、健身習慣等體育健康促進方式將極大的消解青年人之間網絡異化的影響。作為青年重要的人生指路人,老師的要求和導向對青年人意義重大。特別是對學生階段的青年人,老師通過灌輸他們體育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提出抵制過度網絡游戲和和網絡娛樂以及嚴格限制上網時間的要求,將對消解青年網絡異化問題產生積極影響。基于體育健康促進的個體間因素產生合力將更有效的預防、消解青年網絡異化問題。
影響青年網絡異化的組織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學校、社區三個方面。家庭是社會基本結構和單位,基于體育健康促進的家庭因素對消解青年網絡異化問題離不開各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學校體育作業的完成通常是在家里完成,需要家長監督;社區體育活動的參加通常是以家庭為單位;體育鍛煉的代際傳遞也是在家庭中實現。家庭體育健康促對青年網絡異化問題的消解有著最直接、最有效的干預作用。學校作為學生階段青年群體的教育單位對青年人的網絡生活有著直接的教育和導向義務。體育是最好的教育,學校體育健康促進的教育、導向作用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體育觀,增強學生階段青年群體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趨利避害學會合理運用網絡,減少網絡異化對自身健康、學習帶來的困擾。社區是個體生活、活動的重要場所,居民社區體育健康促進的實現首先要求社區及周邊具備良好的體育活動環境和較為完善的運動場地及器材。在此基礎上社區管理者要加大社區體育活動的指導,針對社區人群開展社區體育指導員培訓,帶動社區體育健康促進的發展。社區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有利于社區居民體育健康促進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消解社區內青年群體網絡異化問題產生積極作用。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和公共部門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依據和準則。在體育健康促進領域,公共政策一般指國家或地方所制定、頒布的有關學校體育健康開展、全民健身綱要、健康城市發展等政策性、指導性文件。青年網絡異化作為一個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已經成為各領域體育健康促進開展的重大阻力。因此體育健康促進領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可針對青年網絡異化問題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方針,同時加強政策落實和監督,杜絕政策執行力不足和體育健康促進方案缺失的問題。針對青年網絡異化問題制定具體體育健康促進方案過程中可編制更為具體的指南或方針,進而大力推廣。例如制定網絡媒介使用指南、健康生活方式手冊等包含如何正確、健康使用網絡的指導性資料。基于體育健康促進的科學具體的公共政策,明確完備的實施方案,有力的政策執行、監督,將形成由宏觀層面到微觀層面的政策合力,對青年網絡異化起到預防、消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