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鵬 北京體育大學
隨著競技體育的發展,體操項目的技術動作呈現出朝著高難技術發展的傾向,技術復雜,驚險、高難的技術動作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運動損傷也越來越多,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運動員一個身體部位-局部的輕微運動損傷可能耽誤運動員參加正常訓練和影響比賽進度及暫停技術訓練,產生嚴重的身體部位損傷甚至有可能迫使運動員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賽,提前結束運動員的職業生涯,這給體操事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和影響。
動作的難度及完成的程度在一定程度影響運動員所取得的成績。隨著動作難度的不斷增加,這給運動員的身體和心理都帶極大的壓力。這就要求運動員充分準備好體能、技能、戰術、心理和智能等各個方面的準備。如何將體能康復訓練更好的融入運動員的訓練中,更好防止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在今天已經成為訓練中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通過對我國體操運動的發展,及比賽中的動作的選用進行分析,同時了解并結合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的分布特征,分析運動損傷的特點和主要損傷因素,指出體能康復訓練在運動員的日常訓練中幫助運動員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和提高運動表現的作用。
通過研究分析在第12屆全運會中,對于男子藝術體操單項決賽動作,不同項目的特點主要表現如下:(1)鞍馬動作:IV類組合是近些年我國鞍馬動作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正(反)交叉轉體180°,起倒立等組合是近些年我國鞍馬動作發展和編排的方向和重點,以FLOPS 組合成套動作為重點動作得以發展并構成了近些年我國優秀運動員鞍馬成套動作難度價值的基礎和主體內容。(2)吊環動作:Ⅰ類中對于C和D以上成套難度等級動作的使用比例有持續增加的變化趨勢,直體前空翻2周使用次數較之前有明顯增多,慢翻上升形成一個水平十字成為近些年來我國優秀吊環運動員所廣泛運用的動作。
隨著體操運動員在比賽中動作難度的不斷增加,為了保證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及在比賽中能夠成功的發揮出應有的技術水平,不僅需要專業的專項技術教練給予運動員高水平的指導,同時需要專業的保障團隊幫助運動員順利的克服各方面遇到的障礙。
有研究證實,在體操運動員中調查發現慢性損傷多于急性損傷。(1)慢性勞損性傷在體操運動員中,由于體操技術動作的特殊性和多樣性,慢性勞損性運動損傷常發生的部位有:手腕關節、踝關節腱鞘炎,膝關節的髕骨軟骨病、膝關節的伸膝筋膜炎、髕尖末端病、肘關節的創傷性骨關節病以及髖關節的股骨頭骨骺滑脫和壞死居多。(2)急性一次致傷在體操項目訓練和比賽中,最容易發生的就是體操運動員在表演運作失誤時落地姿勢不正確而導致的嚴重損傷。
運動是一把雙刃劍,每個項目的運動都會給身體的相應部位帶來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其主要原因取決于該運動項目本身的動作技術對人體的各方面要求和常見損傷部位的生理解剖學等結構特征。
我國在男子體操項目中,包括6個單項,在訓練和比賽中落地動作、身體的翻轉和回環在每個單項的比賽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由此使得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往往主要的關節是承受壓力的部位。我們可以從技術動作上看到,如單杠、鞍馬中的反吊握杠和單環轉體等動作都需要該運動員的前臂的過度旋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其肌肉、肌腱、關節應該承受的壓力,從而增加了男子體操運動員前臂受傷的可能性。在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訓練中經常引起運動員損傷的動作主要有鞍馬項目中常采用的單環轉體、單杠項目中常采用的中穿反吊,吊環項目中常產生的運動損傷動作多為大回環十字壓上、翻上成十字[2]。
女子體操運動員訓練項目中的4個單項,在訓練和比賽中:空中翻轉動作、落地動作和各種回環動作在各單項中的使用概率非常高。
從人體關節的解剖結構特點來分析,以踝關節為例,提踵起跳的動作主要是由跟腱及內外踝、小腿后側的肌肉三部分協作完成。造成在此角度下跟腱承受力過大的解剖結構弱點,當跟腱承受的張力進一步加大或因運動員身體狀態不佳或疲勞時,動作控制失調,跟腱就很容易發生問題,嚴重時會發生斷裂,這也是自由體操動作過程中空翻動作導致受傷的內在主要因素[4]。
對我國男女體操運動員的常見損傷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冬季往往是運動員損傷事故發生最多的一個季節,占45%,比其他季節高出很多。在冬季由于天氣較冷,導致肌肉的收縮能力和活動力度下降,關節和身體組織的活動能力相對比較僵硬,活動能力下降,肌肉對關節、身體組織的保護能力也隨之下降。肌肉的收縮和伸展受到抑制,關節和身體各組織受傷的機會也就提高[5]。
在一些發達國家,專業的運動隊常見的配制除了專項教練員、相關科研工作人員和醫務工作人員外,還會備有:運動康復師、防護師和專業體能教練。目前,在我國競技體育體操隊的配制則主要有教練員、科研工作者和運動隊隊醫3個基礎組成部分構成。相比之下,那些配備了專業的運動康復師、防護師和專業體能教練的運動隊,其運動員受傷后的傷病恢復,運動員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的防傷處理,整體運動員的運動水平都要較高于平均水平。
在訓練前安排具有針對性體能康復性質的準備活動,可以激活相關部位的穩定肌群(例肩,脊柱),活化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同時,可以減輕由損傷部位對訓練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達到全面熱身的目的。
根據運動員的現狀(訓練水平)及需求,體能康復訓練師可以與專項教練共同做出個性化的改善訓練方案,加強運動員在訓練中所表現出來薄弱環節,從而達到提高運動員在平時訓練時的訓練水平,為其在賽場上表現高水平的技術提供先決的保障。
對于術后的康復的運動員,體能康復訓練師可以根據醫師的診斷結果和相關建議,結合專項教練員的意見,給出合理化的康復訓練周期及方案;并進行階段性評估,及時跟進運動員訓練真實狀態,并與醫師和教練員做好反饋,降低傷病的反復的概率,提高運動員訓練的效率和水平。
在運動員訓練后,體能康復師可以制訂有利于運動員機體積極恢復的相關安排(拉伸、冰敷、按摩),不僅可以有效的緩解機體疲勞和控制炎癥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有助于運動員提高訓練水平,增強訓練效果。
體操項目屬于技能主導類難美性表現類項群,動作的難度及其完成的質量與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的成績密切相關。隨著動作難度不斷發展,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也提出來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體能康復訓練師可以全面評估運動員的基礎體能,借助科學化的評估工具(如,FMS,SFMA等)發現運動員基礎體能中的薄弱環節,全面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加強相關小肌肉群的訓練,與運動員的專項素質的發展齊頭并進,這樣可以有效地預防慢性損傷的發生,并保障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好的表現。
通過體能康復訓練,能夠有效地彌補我國現行競技體制的不足。體能康復師具備專業的體能訓練理論和實踐、運動損傷預防和治療的能力;通過良好的體能康復訓練,不僅可以提高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的防傷、治傷、恢復以及運動員重返賽場的能力,還可以提高運動員的專項運動表現,有效的延長運動員因傷病而導致運動生涯的縮短,使運動員的最佳競賽周期有效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