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城輝 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第三中心小學
美育,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教育教學提升學生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創作美的能力,是一種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美感的教學方式,而對小學生進行美育教學是社會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當今社會,受到立德樹人教育觀念的影響,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的美育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該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對小學生進行美育滲透,從而在美育滲透教育實踐方式的過程中凈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除此之外,美育以促進學生追求人生的理性等為目標,在小學啦啦操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有著其他科目教育無法替代的作用。
在傳統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教師認為啦啦操教學只是一種學生鍛煉身體的形式。通過啦啦操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啦啦操教學缺乏對小學生進行美育滲透的意識,這就導致啦啦操教練員在啦啦操教學的過程中,通常都是對學生進行啦啦操教學的動作示范,然后讓學生們進行練習,并沒有對小學生進行美育滲透,這嚴重忽略了對小學生的美育教學,限制了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不符合當今社會對小學生啦啦操教學的要求[1]。
在大部分的啦啦操編排過程中,都會適當的加入新穎的動作,讓學生在跳啦啦操的過程中充分展現身體藝術的美。而在啦啦操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肢體柔韌度等提出一定的要求,既要表現出舞蹈的優美,又要表現出體操的健美,要求學生在跳啦啦操的過程中動作要靈活,跳舞的姿勢要優雅,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幫助學生增強體質,塑造良好的身材。同時,學生在跳啦啦操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體會到動作的旋律,運動的姿態,可以促進學生的身體協調發展[2]。如此之外,學生在跳啦啦操的過程中,要大方的舒展自己的舞姿,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生堅毅的性格以及優雅的藝術情操。在啦啦操教學的過程中,音樂是啦啦操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啦啦操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播放配樂可以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激發學生的藝術靈感。讓學生在啦啦操表演的過程中把握自己的節奏,有效的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趣,啟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啦啦操動作與音樂融為一體,從而促進學生在跳啦啦操的過程中動作視覺、聽覺共同引起人體美感上的情感共鳴,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啦啦操表演當中,從而利用啦啦操教學深刻的對學生進行滲透美育。除此之外,由于青少年時期學生性格比較敏感,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情緒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就導致大多數的青少年學生心理狀態不是很好。而啦啦操教學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在啦啦操教學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平時鍛煉還是表演賽場上,都需要學生們穿著華麗的服裝,聽著動感的音樂,以一個最佳的心理狀態在舞臺上表現自己,在這樣歡快的氛圍下,可以讓青少年學生放松心情,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青少年學生調整心態,從而建立健全的人格[3]。
音樂是啦啦操的靈魂,優美的音樂可以有效的調整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投入到啦啦操學習的過程當中來,同時音樂還可以渲染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啦啦操的過程中快速的找到旋律與節拍。因此,音樂是啦啦操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啦啦操教學的過程中,要把啦啦操教學與優美的音樂有機的結合,慢慢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讓學生通過音樂的節拍聯系到啦啦操的動作,充分體會音樂當中的情感。比如,教師在日常啦啦操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選擇比較輕快的音樂供學生們一起欣賞,從而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節拍,激起對啦啦操的想象,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領悟力,增加學生音樂美感。促進學生在啦啦操學習的過程中與音樂進行有機的聯系,從而在學生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對美育進行滲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積極的鼓勵學生去尋找美妙的音樂,利用課余時間去傾聽自己喜歡的樂曲,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學生美育的滲透,逐漸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力[4]。
當今社會中,各個方面和領域都需要交流、需要溝通,人和人之間要交流思想,溝通感情最為直接簡便的方法就是語言,教育領域也同樣如此,優美的語言可以幫助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在啦啦操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講解動作時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通過優美的語言提高學生對動作的掌握。同時學生在學習啦啦操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適當的利用一些節拍詞語提示語,這樣可以通過固定的用詞來提高學生對啦啦操動作的掌握,偶爾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啦啦操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啦啦操學習的熱情。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的與學生進行語言交流,還可以有效的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幫助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從而提高課堂效果。比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優美的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通過教師鼓勵的語言樹立起自己可以做好啦啦操的信念,增強學生自信心[5]。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但是在傳統的啦啦操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教學啦啦操的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通常都是到時給學生做一遍動作示范,然后學生根據教師的動作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大部分的學生在啦啦操學習的過程中過于依賴教師,一味的模仿教師,嚴重影響了啦啦操的發展,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學生領略啦啦操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在啦啦操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在啦啦操練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能動力,對啦啦操動作進行積極的創新,鼓勵學生在舞臺上大膽的張揚自己的個性,促進學生對啦啦操動作進行積極的創新,讓學生不斷的領略啦啦操富有個性豐富的美,從而為學生的美育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6]。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互聯網已經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得到了普及,同時在教育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給教師教學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性。除此之外媒體教學設備具有時效性、豐富性等特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對學生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在教學小學啦啦操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小學啦啦操動作的視頻,這種直觀的方式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從而快速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小學啦啦操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在觀看小學啦啦操教學視頻的過程中,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小學啦啦操動作的掌握,提高小學生欣賞體操美的能力。除此之外,到時還可以在小學生練習啦啦操的過程中對小學生們精彩的表現進行錄制,然后做成視頻,以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媒介進行播放,學生在欣賞自己跳體操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自信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成就感,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以更飽滿的姿態投入到啦啦操學習當中去,是學生學習啦啦操的內驅動力[7]。
生活是一切知識的來源,任何科目的學習都離不開生活的實踐。因此,在教學啦啦操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有利資源,對學生開展生活化的啦啦操教學,通過生活化的啦啦操教學,加強對學生德育的滲透。比如,教室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們一起進行啦啦操演習,或者在學校組織一些必要比賽的過程中,讓學生們自由的組建成啦啦隊伍,然后帶領學生們一起進行啦啦操表演,給他們助威打氣。這樣學生通過啦啦隊的表演可以有效增加學生們的自信心,給學生們帶來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們學習啦啦操的興趣,激發學生參與到啦啦操活動中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有效的將體育教學與美育教學有機的結合,從而促進學生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8]。
綜上所述,啦啦操作為一種新型的體育運動方式,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的最佳方式。但是在傳統啦啦操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啦啦操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比如多媒體教學設備、音樂、語言等,積極的發揮啦啦操教學對于學生美育教學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情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