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谷華
摘 要:針對南方離子型稀土開采與利用的現狀,根據國家的環境保護計劃要求,必須從清潔生產的角度出發,對離子型礦開采全過程實施清潔生產應用與實踐,探索稀土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就離子型稀土開采利用過程中出現的環境保護問題進行了清潔生產應用與實踐,總結出較清潔的生產方案——原地浸礦工藝開采稀土及生態保持等清潔生產應用。
關鍵詞:離子型稀土礦;環境保護;清潔生產;原地浸礦工藝
中圖分類號:TD8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5.085
稀土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并享有“新材料之母”的美譽,已經被西方發達國家列為影響國家安全和戰略的重要戰略資源。而我國是世界上稀土資源的最主要資源的儲藏和開采利用國家,而且稀土資源中的南方離子型稀土不但在稀土資源中的比例很少(僅約1.4%),更因其中的中重稀土元素是高新技術領域特別是國防工業高精尖武器制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而使其成為稀土資源這個瑰寶中的瑰寶。同時,離子型稀土資源可以說是我國在世界上獨有的礦種和重要的戰略資源,其開采工藝發展也是我國相對獨有的工藝技術。與以往的堆浸工藝相比,目前主要采用的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礦工藝在開采利用過程中不再采用植被破壞、表土剝離、礦石開采搬山及浸后的尾砂堆存開采方法,不會引發生態破壞與環境保護問題。
然而,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礦工藝在應用過程中,因目前仍然沒有得到系統的研究,沒有統一的工藝技術標準和開采工程規范,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諸多的資源利用率、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等問題仍需逐步解決。隨著國家對稀土產業的實行高強度源頭管控、高政策門檻準入、嚴格的環保核查及高壓的打黑治非等系列強政策性措施管理稀土行業,離子型稀土礦在資源的開發利用,原地浸礦工藝的不斷優化與持續改進、礦山生態保持與清潔生產應用等必將成為南方離子型稀土礦開采企業所面臨且必須解決的影響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大課題。
而清潔生產是現代工業生產技術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推行清潔生產技術在稀土礦山的應用與實施,是減少甚至杜絕污染、保持礦區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實施稀土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1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清潔生產的意義
1.1 離子型稀土礦山生產方式存在的問題
我國離子型稀土礦經歷了從池浸堆浸工藝到原地浸礦工藝的工藝發展過程。目前,原地浸礦是主要的開采工藝,但在稀土礦伴生回收、開發項目壓覆稀土資源搶救性回收中,堆浸工藝仍有采用。當前,離子型稀土礦開采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①沒有統一的國家或行業開采工藝標準與工程技術規范。各企業開采均以原地浸礦工藝相關研究論文及企業自身經驗積累的技術工藝為開采標準。②仍然存在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問題。堆浸工藝對開采區植被完全破壞,尾砂堆存的復墾與生態恢復成為行業突出的問題;原地浸礦工藝殘留的在礦體中的氨氮、含硫酸銨的浸液滲漏對采區及下游的地下水污染問題。③稀土礦的浸出率、浸液回收率低。④浸出母液處理車間采用油布作為工藝池內襯帶來的滲漏和污染問題。⑤采后的復墾與生態修復問題。⑥開區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問題。
1.2 離子型稀土礦山實施清潔生產的意義
離子型稀土礦山實施清潔生產具有以下意義:①可以更加規范離子型稀土礦山的開采技術與工程規范,提高礦山工藝技術和環境保護能力,還可以促進離子型稀土礦山開采工藝技術標準、清潔生產示范標準的建立。②通過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在離子型稀土礦山開采中全過程、全方位地推行清潔生產,以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提高稀土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和保持采區生態環境,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還可以提高礦山的社會效益,特別是環境保護能力。③離子型稀土礦山通過推行清潔生產控制,提高浸液回收率,減少生產過程中工藝液體的滲漏,從而大大減少開采過程中的污染,減少采后環境恢復及污染所造成的成本費用。
2 實施清潔生產的方法與措施
離子型稀土礦山清潔生產是對稀土開采全過程、全流程、全方位采取預防和減少污染的綜合控制措施。推行清潔生產是一個綜合性的項目,要求企業轉變觀念,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與節約意識,從礦山生產管理與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的原則出發,根據國家及行業生產與發展的方針、政策及稀土資源有效利用的相關要求,綜合考慮行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特點,掌握離子型稀土礦開采生產整個生命周期的情況,制訂有效的方法與措施推進清潔生產,并實現以減少污染、提高稀土資源綜合利用率、降低消耗來提高礦山經濟效益和礦區生態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