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海南海口 570203)
高爾夫運動是一項貴族運動,飽受高端圈層的關注。但隨著各國文化的深度交融,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入到高爾夫運動之中。體能訓練是高爾夫運動訓練中的重要內容,而功能性訓練則屬于體能訓練的一種特殊衍生,被納入到體能訓練的體系中。客觀來說,高爾夫運動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摸索階段,無論是高爾夫場地還是輔助器材設備,都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對于高爾夫運動的體能訓練,主要停留在專項技術訓練上,對于核心的技術動作,教練常常是采取示范教學和原理講解相結合的方法來教授。功能性訓練已經開始應用在其他競技體育項目中,彰顯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對于高爾夫運動來說,高效率的功能性訓練,有助于運動員構建扎實的揮桿框架,提高揮桿的穩定性。因而探究高爾夫運動功能性訓練的內容和方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學術界尚未對功能性訓練的概念作出明確的界定。美國國家運動醫學院認為,功能性訓練主要針對的是運動鏈和運動三維平面中加速、穩定和減速的動作。另外,也有學者將功能性訓練定義為“發展身體被設計的動作”。盡管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功能性訓練作出了不同的界定,但依然存在共通之處。一是強調了加速度、功能平衡狀態和多維度的重要性;二是都認為功能訓練是運用神經控制肌肉機制的原理,最終達到自動化狀態。本文認為,所謂功能性訓練,實質上并不僅是針對運動員單個肌肉或某個技術動作的強化,而是運用靈活的訓練策略,提高運動員的綜合技術能力。相比于其他體能訓練方法,功能性訓練能夠運用運動神經系統,增加肌肉群和運動神經系統的相互刺激,幫助運動員更好地適應比賽環境,在比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人體的大部分肌肉群都是縱向排列的,例如背肌和四肢肌肉等,但仍有一小部分是斜向排列的,譬如腰方肌和腹外斜肌。正因如此,使得人體的軀干可以惻屈、屈伸和扭轉。在高爾夫運動中,要求運動員保持穩定的揮桿平面,并且能夠靈活把握好揮桿和發力的角度,確保出球的穩、直、快。這對于運動員的肌肉能力提出了頗高的要求,任何一個失誤,都會對揮桿質量造成顯著的影響。功能性訓練能夠實現不同角度和不同平面的綜合訓練,確保人體的各部分肌肉都能得到練習。對高爾夫運動員而言,功能性訓練也能實現全身肌肉的整體訓練,并且在日積月累中提高對肌肉的掌控能力,進而在激烈的競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因此,多角度和多平面的功能性訓練,是高爾夫運動體能訓練中值得關注的一項內容。
功能性力量訓練關注動作的一體化和動態平衡。在高爾夫運動中,能否將不同部位的肌肉收縮和專項運動融合起來,形成契合高爾夫專項運動規律的肌肉“記憶鏈”,從而為運動員的肢體末端釋放力量做好充分的準備。另外,高爾夫運動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運動,無論是發球還是擊球,都對運動員肢體動作的動態平衡性提出了頗高的要求。相比于其他諸多的體能訓練方法,功能性力量訓練能夠通過分解練習和連貫性練習,幫助運動員不由自主的投入到動態平衡訓練中,使得全身的肌肉和力量得到訓練,不斷提高動態平衡的能力。長期而穩定的功能性訓練,能夠增強運動員身體的動態平衡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揮桿穩定性,有助于運動員打出更高質量的球。長此以往,高爾夫運動員在競賽中的技能表現也會得到顯著的改善。
除上文提及的兩方面訓練之外,高爾夫球運動對運動員的整體協調性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上桿時,需要保持身體中心軸線不變,重心向右偏移,落桿之后,需要借助胯部力量,將重心轉移到左腳外側。在此過程中,如果不具備整體協調性,那么運動員的重心就會左右搖擺,很難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功能性訓練將重點集中在運動員核心部位的肌肉穩定性訓練上,強調要維持肌肉的穩定狀態,減少競賽中的肌肉損傷。同時,這也是因為其對運動員身體的整合工作和協同用力產生了重要的樞紐作用。值得關注的是,運動員的核心肌群對四肢的運動也具有控制作用。也就是說,當運動員的核心力量得到改善或提高時,其軀干才能得到穩固的支撐,四肢的承受力也會相應的減弱,使得運動員的四肢能夠更加協調,完成各項專業的技術動作。
首先要組織專業的調研隊伍,深入考察高爾夫體能訓練的現實情況,及時辨識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詳細的功能性訓練方案,對發球、揮桿、擊球等動作進行分解,明確各階段的功能性訓練要求。最后,還要實現“教練員—運動員”的高效聯動,即:教練員根據運動員實際的體能水平,制訂針對性的功能性訓練計劃,運動員嚴格落實各項要求,確保達到預期效果。這種高效率的聯動,能夠從源頭上保障高爾夫體能訓練的效果。此外,功能性訓練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復雜,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運動員的訓練質量,本文認為還可以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體系,量化出多個考核指標,根據考核的結果來評價各個運動員的功能性訓練效果。同時結合各個運動員自身的情況,展開進一步的深度訓練,幫助運動員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任何一項運動都需要遵循力學原理。提高擊球距離的功能性訓練,首先要定期開展臀部肌肉群的強化訓練。高爾夫揮桿技術中,運動員必須保持良好的身體姿態,因為任何一點細微的身體姿態變化,都會直接影響擊球的質量。臀部肌肉由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組成。對臀部肌肉的功能性訓練,能夠減少代償動作,幫助運動員學會利用腿部肌肉和腰腹力量有效發力,增強對高爾夫揮桿和擊球的掌控能力。其次,加強骨盆靈活度的訓練。骨盆靈活度訓練的目的,是確保運動員能夠完成雙手抱肩,雙膝彎曲等擊球準備姿勢,自由控制骨盆做前傾或后傾運動。總而言之,擊球距離的功能性訓練也要求教練員根據各個運動員的自身條件,對高爾夫動作進行科學的分解,制訂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
高爾夫運動員對于距離和方向的把控,是建立在揮桿穩定性的基礎上的。所謂穩定擊球技術,就是指基礎好球的概率遠高于擊球失誤的情況。針對因揮桿穩定性差引起的失誤,教練員應予以高度的關注,及時尋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再進行功能訓練,盡可能的降低擊球失誤率。揮桿穩定的功能性訓練包括兩方面的重點內容,一是脊柱穩定性訓練。針對脊柱穩定性的功能性練習,不僅要確保脊柱的穩定性,也要確保在揮桿過程中,運動員的脊柱處于靈活狀態。對此,可以利用瑞士球進行輔助訓練,并輔助持之以恒的努力。二是運動鏈訓練。高爾夫運動是一項綜合性的運動,良好的運動鏈訓練,能夠提高運動員的體能,減少擊球失誤,提高擊球的質量。
高爾夫運動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綜合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目前的訓練方式依然停留在專項技術訓練上,尚未形成靈活的功能性訓練體系。今后,應該積極制訂功能性訓練方案,構建出完備的實施體系,不斷提高高爾夫運動訓練水準。當然,高爾夫功能性訓練并非短期內可以取得顯著的效果的,這還需要教練員及運動員保持充分的耐心,并付諸持之以恒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