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迅 沈陽體育學院
初中學生是整個基礎教育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要注重學生德育、體育、美育工作,讓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從而使得學生在這一關鍵時期能夠全面健康的成長。開展充分有效的體育鍛煉能夠有效的激活人體的思維活力,在眾多中學都開設了籃球教學課程后,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來加強學生的身體、品德、思維、創新力建設,是學校管理層和科任教師應當重點關注的方向。
我國教育的理念始終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此品性品德的培養是重中之重,也是學生以后在社會中立足的必要前提。開展籃球課程教學的一大重要價值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品德素養,形成健康前面正確的人格取向。這也與籃球運動的組織活動特征密切相關的。當前主流的籃球運動有不同的運動規則,但是都至少要基于3人以上的團隊相互的對抗,是團隊合作與競技活動的重要表現形式[1]。該運動對于學生的身體機能的鍛煉提升時毋庸置疑的,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誠信意識和互幫互助意識,這些都是人在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良好品質,這些品質可以通過在籃球的運動組織與教學訓練的過程中,以各類的個人動作、配合動作、團隊交流、競技對抗等不同的環節逐漸的融入到學生的思想習慣當中,在潛移默化間,讓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團隊集體榮譽感,公平競爭尊重對手的規則感和尊重意識,以及敢于面對挑戰、永不服輸的堅忍不拔的斗爭品質。這些都是以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應當具備的,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未來青年成長的殷切期望。因此教師應當把籃球教學中蘊藏的德育功能著力的發揮出來,助力學生成材。
學生的心智培養是初中階段的教學工作一項重要任務。心智建設包括了基本的心理素質即心理調適能力、適應能力和紓解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記憶力、創造力、想象力等智力水平。就籃球運動本身來說,它能夠通過調動學生的身體各個部位的處于一種活躍狀態,促進體內相關舒緩壓力的激素分泌,從而達到解壓、舒心的心理調適作用。當學生專注于籃球場的上籃、過人、防守、扣籃等環節,與隊友之間活躍的互動交流時,會暫時的忘卻一些煩惱壓力,這對于他們樂觀向上和抗壓能力的提升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籃球在既定規則之下的運動形式是極度開放和靈活的,能夠讓學生極大的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各項智力水平的發展,同時在運動過程中形勢瞬息萬變,需要及時的觀察、反思、做出應對,也要做好各隊員之間的配合協調,這對學生的應變、邏輯、歸納等思維能力是極大的促進,進一步挖掘了學生的內在潛力。
當前籃球教學的功能價值不能有效實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推進保障機制,這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社會組織、學校三者共同配合,合力推動包括籃球教學在內的體育課程投入保障機制建設。一方面人才隊伍建設,對現有的籃球教師隊伍進行全面的培訓開發,轉變他們的教學理念,要把育人的重要內容融入到日常的籃球教學,包括籃球精神、規則意識、團隊合作等[2]。另一方面是基礎設施建設,要著力提升籃球教學準備的質量水平,包括場地、器材等,以此為學生的廣泛加入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運動平臺。此外還要轉變考核評價機制,把籃球教學的思政育人價值實現成果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督促教師加大重視力度。
實施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廣泛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在籃球教學中,老師要充分借助現代教學技術的優勢,把理論內容通過比賽短視頻、動畫或者游戲等形式展現,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的趣味度,讓課堂的形式更富有活力,形式更加新穎,增強學生的興趣度,在其中把德育、體育的重要內容貫穿其中,寓教于樂,讓學生也更易于接受。同時在實踐操作中,老師也要轉變角色,以隊員、隊長、教練的身份加入其中,模擬真實的賽況,從訓練、準備、比賽、評估等四個環節,讓教學更具有代入感,在貼近真實的賽事比賽中,深切的感受和領悟籃球的精神和價值。
綜上所述,為了達到素質教育的人才要求,學校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籃球教學方法,宣揚籃球精神和文化,讓學生可以在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始終用籃球運動悟出的價值觀指導個人的所思所想所為,更好的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實現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