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南京 210012)
情感是當人們面對某一客觀事物時,對其與自身需求的符合情況進行判定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與反應,它充分體現了人們對某一客觀事物的喜惡程度。例如,只要是能夠滿足個體的需要就可以得到快樂、滿足及熱愛等;反之,則會引起憤怒、哀怨以及憎恨等。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體育課程主要表現出2種情感效應,即正性情感效應與負性情感效應。其中,正性情感效應指的是當學生對體育課程形成充分的認識,并有著濃厚的興趣時,便會克服重重困難而努力學習的情況;負性情感效應則是指學生對體育課程缺乏足夠的認識與興趣,從而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將情感教育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正性情感效應,進而助力于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情感效應的產生主要源于教師情感的投入。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將自身的情感充分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并樹立良好的正性情感形象,以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應對體育教育事業有著高度的熱情與責任感,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愛,并且能夠嚴格規范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言行舉止,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通過自身積極正面的情緒感染學生,將自身對體育的熱愛傳達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身的言行與情緒,充分感受到體育運動中所蘊含的魅力,并對體育形成正確全面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與運動習慣。
體育教師要想充分發揮自身的情感效應,離不開與學生的充分交流,只有當自身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溝通,才能實現情感的充分交流。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通過眼神、語言與動作等方式來向學生傳達自身的情感,并始終保持自身正性情感的傳達,以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學生通過自身的言行充分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始終以平等、寬容、鼓勵、欣賞的眼光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對于運動水平低的學生,更應該加大對其的關愛與關注,避免使用各種“蠢”“笨”等詞語,對于學生的進步,應該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只有當教師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正性情感交流,才能充分發揮正性情感效應。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轉變以往單純注重學生技能提升、以運動成績達標為標準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注重課程設計的優化,充分利用情感效應,使體育課程的學習變成一個輕松快樂的過程。這就需要體育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設定差異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例如,可以將近幾年來出現的新型教學形式如小班化教學、專項體育教學等引入教學過程中,以實現體育教學的正性情感效應。
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不僅出現在課堂上,還可以出現在日常生活中。要知道,教師不僅要做到教書,還需要做到育人,即在傳授課堂知識之外,還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以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要想做到這點,教師就需要不斷學習先進體育理論及技巧,堅持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具備足夠高的德行以及嚴謹的作風,這樣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以及表率。在課余時間,體育教師應該多找機會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生活、學習及心理上的困惑以及困難,取得學生的信任,努力和學生建立起良師益友的新型師生關系,以身作則帶領學生養成運動習慣,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主動性。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恰到好處地進行情感投入,來促使學生能夠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以保證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
所謂的“優體生”指的是那些身體素質比較好,且學習進度也很快的學生。對于這部分學生,體育教師要盡可能與他們進行合作,即利用這類學生所起到的骨干作用,讓他們負責帶領同學練習動作。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促進“優體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責任感,滿足其表現欲;還能調動起班級里其他學生的練習熱情,進而促使課堂上的氛圍更加活躍。除此之外,這樣的做法還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彌補教師不足的現狀。
在體育教學中,除了需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師自身的情感效應,更重要的還需要激發學生的正性情感效應。具體而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合理制定教學目標。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制定一個難度適宜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通過一定的努力實現,既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體育運動的熱情,又能使學生體驗到達到學習目標時所帶來的成就感,這是激發學生正性情感效應的重要手段。二是體育教師應該充分注重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鼓勵學生感受自己克服各種學習困難的過程,從而使其充分感受到體育運動所帶來的美好體驗。三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從而充分體驗到師生之間與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例如,體育教師可以經常性地組織各種團隊活動,以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團結互助的精神。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負面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及時通過有效的情感交流,來對這些負面情緒進行調控,盡可能地避免這些負面情緒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體育教學過程中常見的負面情緒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驕傲自滿的情緒。一些運動能力相對較高的學生,一般很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對于這類學生,教師不應該對其進行批評打壓,而是應該引導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團隊核心作用,幫助其他學生,并且在自身的運動能力范圍內做到精益求精,以進一步提升自己。二是消極厭惡的情緒。對于出現這類情緒的學生,體育教師應該加強與其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情感糾正,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體育運動對于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逐步激發其體育學習興趣,引導其正確的體育行為,以使其漸漸感受到體育運動所帶來的各種好處。
不可否認,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情感效應”可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這種影響起作用的關鍵就在于教師通過與學生交流,將自己的期望暗示給學生,以此鼓勵學生努力向上。因此,要想將“情感效應”的作用發揮出來,就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提升自身的“教學情態”。此處的教學情態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流露出的感情與姿態。具體來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情動情,即通過親切眼神、期待的語言、飽滿且穩健的情緒來激發學生情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并不因成績的好壞,就對學生進行有差別對待。不可否認,學生之間會由于受到先天與后天因素的影響,出現身體素質以及能力強弱上的區分。但是這不意味著教師可以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要知道一旦出現教師戴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就一定會為師生之間情感的建立帶來障礙。三是發揮“暈輪效應”。在建立初步印象時,教師應該先以自身所擅長的項目給學生留下一個好印象,之后再運用暈輪效應,一步一步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