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宇健 深圳市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
不同運動項目均有著鮮明的自身特征,而“團隊競技”則是足球運動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高中足球教學活動組織與開展的指導方向與重要目標之一。若要順利實現該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出發。
明確且兼具科學性的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保障。“團體性”是足球運動的主要特征之一,傳統模式下的高中足球教學側重點多為對學生群體進行技戰術的訓練與培養,而顯少關注對學生群體“團體意識”的培養。如此,雖可使學生有效掌握相關技戰術,但其在足球運動參與過程中卻無法通過良好的團隊合作,將相關技戰術進行自如且有效的應用。因此,基層教師應為學生設計更具團體意義的足球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與能力通過足球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得以有效提升。
在足球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教師可圍繞“團體意識”為當前學生群體設計科學合理的足球學習目標與任務,使之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在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得以顯著地提升。首先,在帶領學生完成相關理論知識與基礎動作的學習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大型足球比賽視頻,并根據視頻內容就相關運動員的賽場角色與作用向學生進行講解,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對足球運動本身的全面且客觀的基礎認知。其次,教師可通過對特定賽事的細化講解,使學生明確賽場上每位運動員的職責,使之對該項運動本身的“團體性”以及賽場上不同職責運動員的“不可或缺性”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認識。此外,在視頻觀看也講解過程當中,教師可對賽場上所有運動員所使用的運動技巧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深入分析,此種在真實情景中的講解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群體的足球學習與參與興趣,還可有效降低其對相關技術技能的理解與掌握難度。
在真實比賽情境中組織開展的教學活動,較之傳統模式下的足球教學而言,更具全局性,學生的學習內容與任務已然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技戰術學習,而是通過更為直觀的形式,使學生對足球運動本身的“團體性”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知,從而使其在之后的學習及訓練過程中更加重視與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
在明確當前高中足球教學的側重點之后,教師應著手將團體意識與能力的培養納入高中足球教學范疇,并以此為據進行教學方案的科學設計。在高中足球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教師可選擇通過更具團體性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替代傳統教學開展形式。
首先,教師應將班內學生群體按人數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引導并鼓勵學習小組內的所有成員參與至討論學習過程中去,并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各學習小組根據本小組成員的實際情況制定初步的學習及訓練計劃。在初步學習計劃得出之后,基層教師應對相關計劃進行把關,并通過科學的調整切實提高相關計劃與小組成員之間的契合程度。
在實際教學活動的初始環節,教師還應帶領學生做好課前熱身活動,同時配合以一定量的體能訓練,幫助學生在正式學習與訓練之前迅速進入足球運動狀態,從而盡可能的降低學習及訓練過程中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率。在教學主體環節,教師應引導各小組按前期小組成員共同制定的學習與訓練方案進行開展學習活動,而教師則應對各小組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監督,在發現小組學習過程中的明顯問題時,應為其提供及時且正確的指導。
在各學習小組所設計的足球學習與訓練方案的基礎上,教師應對其學習與訓練內容進行可持續的補充與完善。
各學習小組在進行足球學習與訓練方案的設計時,均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團隊意識與能力的培養納入了學習目標范疇。但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且是需要通過在其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得以輔助性培養的。基于此,筆者認為,基層教師應根據當前各學習小組給出的學習與訓練方案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若發現既定方案當中的學習與訓練內容及形式不足以實現對小組成員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時,教師可根據小組成員的實際現狀,對相關方案當中的訓練內容及方式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補充與完善,從而使學生群體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最終通過完善學習方案的落實得以有效提升。
足球是典型的團體性體育運動,在足球運動的組織與開展過程當中,對運動參與者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方面的要求通常較高。但通過對本校及周邊地區高中的足球教學活動開展情況的調查可以發現,當前大部分體育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或進行教學實踐時,習慣將教學重點放在技戰術方面,而忽略了對學生群體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基于此,筆者展開以上論述,希望可以對當前中學足球教學現狀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