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哲 哈爾濱北方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體育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體育課程的開展,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并強化對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的培養。因此在當前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需要重視將職業能力培養納入到體育實際教學中來,通過積極推進課程改革,促進高職體育課程與職業能力培養的有效融合。
基于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要求下,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將培養學生品德素質和學習能力作為已任,同時還要在教學中進行不斷創新,重視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強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在高職體育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能力培養,在教學中強調體育的自我體驗和個人實踐,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鍛煉,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在體育教學開展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體育精神,使學生積極參與,并養成永不放棄意志品質,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且體育精神也是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學生步入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是以體育鍛煉為中心的教學活動,通過開展一系列的運動,有效的增強學生的心肺功能,進一步改善學生的柔韌性和骨健康水平。而且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還能夠增強體育知識,進一步豐富自身對體育的認知程度,并樹立終身運動的觀念,這無論是對學生未來的自身發展還是身體健康水平的提升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體育課程教學中,通過增加職業能力模塊,充分的應用競爭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以及在體育教學中獲取到的意志品質和專業精神,這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和未來職業發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當前教育領域中,素質教育綜合人才的培養已成為熱點問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通過融入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的內容,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同時也能夠樹立良好的三觀,為未來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相較于傳統體育教學,針對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的內容更具實用性和有效性,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更為重視,有利于培養高技能的綜合型人才。
高職院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在實際社會生產過程中,職業具有多樣性的特點,這也使職業體能存在差異性。在高職體育課程中,設計的課程不僅要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還要與未來職業工作需要相適應,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強化自身的職業體能鍛煉,為未來高強度的工作打造一個良好的體能基礎,增強對工作的適應能力,為自身職業能力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1.職業體育課程教學模式
基于培養職業能力的體育課程,需要重視對學生體能、體育理念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身心素質。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具體可以從最初的練素質過程中滲透技能培養,到開展以職業為主的實用性課程,最后則采用體育俱樂部的形式,這樣學生在畢業之前的頂崗實習時提前鍛煉了職業技能和體能,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2.職業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計劃安排
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中,可以在第一學年課程教學中即要融入職業課程,并對課程內容比例進行合理調整和科學分配,在保證學生課堂學習的同時,還能夠確保學生體質測試素質達到標準要求,增強自身的心肺功能效果。而且在體育知識和技能學習過程中,高職學生通過掌握相應的運動技能,還能夠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并在運動學習和鍛煉過程中,促進高職學生體質的增強。另外,體育課程中還要有針對性的開展與職業特點相符的體能鍛煉,使學生的體能能夠更好的適應今后的職業生活。
對于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宜通過構建一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針對課程改革的成敗進行有效衡量。實際評價體系要基于兩方向入手,即學生和教育的視角。教學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具體需要將學生運動態度、運動能力和運動習慣養成等有效的融入到學生評價體系中來,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在高職體育課程與職業能力相結合的基礎上,具體還要結合專業特點,將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納入到考試中來。并運用綜合評價手段,弱化比賽成績在考核中的比重,促進老師積極轉變思維,加強對整體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視。另外,對于教師的評價,宜基于教、學、做、評等方面入手,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
在當前高職體育教學中,通過構建有效的職業體育課程,強化職業化的實用性體育鍛煉,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體能,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職業工作。因此在實際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的就業需求相結合,積極對體育課程結構進行調整,整合體育教學資源,在體育教學各個環節中融入職業能力培養的內容,并根據專業崗位核心素質要求,合理進行體育課程設計,全面培育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