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星 廣西百色市右江區百東中學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在巨大的學習壓力及緊張的學習節奏下,學生的身體素質也越來越令人擔憂。不僅如此,在傳統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中,學生多以被動的方式參與教師組織的各項體育運動及活動安排,加之很多活動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及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降低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基于此,我們將針對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就如何提升學生主動參與,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以期提高我們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在傳統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立足于教學大綱而開展的一些教學目的非常明確地體育運動教學,比如田徑中的接力跑,學生能夠在接力跑中充分鍛煉自己的短跑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還有球類運動中的籃球,籃球是我們中學最常開展的球類教學項目,籃球運動也是一種綜合性運動,對球員的身體素質,籃球技巧,運動能力,協作能力等均具有極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學生還能夠在籃球比賽中感受并發揚優良的體育精神。這些體育運動項目雖然有趣,但是并不一定能夠吸引所有學生的目光,亦很難激發所有學生的主動參與的熱情,從這一角度來看,這些項目仍然缺乏必要的趣味性。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首先就要引發學生對活動的興趣,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優化教學設計,組織開展一些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球類及田徑是我們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活動的設計上,我們可以立足于課程教學大綱,將多個項目進行趣味化處理,使學生獲得綜合性發展。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將接力跑與籃球相結合,將接力賽中的接力棒換成籃球,然后讓學生以籃球運球的方式完成接力傳遞。這種綜合性的運動方式相較于單一的活動項目來說較為新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積極參與的主觀能動性,但是要想使學生的參與熱情保持下去,還是要融合更多的趣味性和競技性,具體的需要我們根據教學實際優化設計,但是要注意融合一定的合作性和趣味性。
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中,除了對學生體育知識與運動技巧的教學外,我們均應注意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主導,優化設計教學方案。在提高學生參與度方面,我們可以考慮增加適當的競技性游戲活動,然后以團隊的形式組織開展競技對抗,讓學生在合作與競技中,鍛煉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1]。例如,我們可以以三人兩足的形式設計接力比賽,首先,我們要將學生按照男女分為兩個部分,然后分別選取三名學生組成與一個小組,再根據實際情況劃分為兩到三個參賽小隊,譬如我們班有三十名男生,三十名女生,那就應有十個男生小組,十個女生小組,然后將十個男生小組劃分為兩個參賽小隊,十個女生小組劃分為兩個參賽小隊,男女生分別進行接力比賽。在比賽中,每組行進五十米完成接力棒的傳遞,最先到達終點的小隊宣布獲勝。比賽開始后,每組的三名成員并行而立,用兩條繩索分別捆綁成員兩腿的腳踝部分,然后站立方式起跑,信號槍響,三人同時向前移動,在移動五十米距離后,即到達接力棒傳遞位置,該組即完成比賽,以此類推,最終所有小組完成傳遞運動即宣告比賽結束。比賽結束之后,分別選出速度最快的三人小組以及最先完成比賽的參賽小隊,對這些成員給予一定的鼓勵。這種方式以小組、小隊為單位開展,讓學生將個人的榮譽與小集體、大集體相關聯,更容易讓學生感受到其在社會集體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是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應當以多元化為主,即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中,我們多以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為最終的評價依據,這種方式有失偏頗,并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尤其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們更加強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單一的評價方式亦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我們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優化設計教學評價體系,從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精神與態度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這也是體育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2]。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設計更利于保證評價的客觀性,進行評價的主體既有體育課程老師,也有其同學,老師和同學分別會從不同的角度對評價主體進行不同層次的點評,這種評價最能體現學生實際的健身實踐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對自己的實際綜合素質有一個準確地了解。當然,我們不僅要讓學生通過對自己的評價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從而針對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進,更重要的還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充分認識到體育對學習及生活的重要意義,使學生更加重視運動與健康。
綜述,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中,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和熱情,就要以趣味性的方式優化設計體育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參與中感受到更多的趣味性,合作性以及競技性,這樣更能保證學生主動參與的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