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娜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代王城鎮中心學校
音樂是小學生必修的學科之一,學好音樂知識可以有效陶冶學生情操,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放松學生心情,使其處在相對比較愉悅的學習氛圍之中。那么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究竟應當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展現音樂教學魅力呢?本文筆者將結合自身的理解和認識,對相關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和探究。
對于小學生來說,音樂對他們有著天然的吸引力,許多學生甚至是聽著音樂長大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接觸音樂也比較頻繁,比如說在觀看電視劇、動畫片時,經常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兒歌以及流行歌曲出現,音樂中歡快、愉悅的情感,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部分自己感興趣的歌曲,學生甚至會自己模仿演唱者的腔調,自行學習演唱。但是,音樂課堂上教師在講解音樂知識,則不僅僅只是局限于學生們比較熟悉的各種歌曲,其還包含有樂器、樂理等方面的知識,其中有諸多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能并不是很高。同時,每個學生的綜合素養都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時天賦異稟,但是也有部分學生缺乏音樂細胞,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在構建“高效性”音樂課堂上,教師就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認識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能力有效,要從長遠角度出發,以激發音樂學習興趣為主,堅持基礎性原則,盡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而要做到這一點,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進一步深入鉆研教材,分析教學內容是否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是否可以保證各項教學活動順暢實施等等。
在學習和探索音樂知識時,學生之間可以說是差異巨大的,為了更好的構建“高效性”音樂課堂,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音樂知識的興趣,在教學知識時,教師就應當想辦法創設相對比較寬松的音樂學習氛圍,盡可能讓學生們無拘無束的學習和欣賞音樂。教師應當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尊重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時的意見和看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音樂學習的自信心,他們在學習音樂知識時能夠感受到快樂,學生欣賞、表現音樂的潛能也將會被充分挖掘出來,其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以更好的凸顯,教學質量也能夠真正得到優化。
在音樂教學中相信許多教師也發現了每個學生由于性格、成長環境以及認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于音樂的理解和認識是不同的,其對于音樂的愛好也是迥異的。因此,在實現音樂教學“高效性”時,教師就不能過于刻板,不能只是單純的以教材作為參考,將教學目標、內容以及要求等固化,這樣容易束縛學生思想,使其喪失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開放性的原則,教學做到系統化、多元化,加強音樂與其他多個學科的聯系,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徜徉在音樂的海洋之中,感受到音樂給自身帶來的快樂,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究和學習音樂知識的空間,讓學生們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升自我音樂素養。
小學階段的應用教育所追求的并非是培養歌唱家、音樂家或者是作曲家,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妙之處。而為了讓學生們感受到音樂之美,教師必須要從多方面著手:一方面教師需要借助多項活動,讓學生們感知到音樂之美。比如說,可以給學生們播放相應的歌曲,讓他們在課堂上自主發言,表達自己在欣賞了該歌曲之后的感悟,不同學生的審美認知不同,在欣賞這些歌曲時也將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認知,學生表達自身看法的過程中,思想也將會不斷交流碰撞。此外,音樂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嘗試開展一些音樂創作活動,讓學生們自主的進行音樂創作,以此提升學生的音樂創造力與素養。
音樂在實際生活化中可謂是無處不在的,打造高效音樂課堂時,教師必須要靈活的進行創新和優化,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只是將目光局限于課堂之上,還應當深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之中,讓他們感受音樂的魅力。比如說,可以組織學生們參加各類民間音樂藝術活動,借助多元化的社會實踐,如可以將當地知名的音樂人請到課堂上,讓他們講解有關于音樂方面的知識,加深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和認識。同時還可以開展民歌搜集活動,借助這些活動,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面,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有的教師認為學生會教材中的歌曲會進行簡單的伴奏,就完成教學任務了,這一做法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中,開發其音樂潛能。對音樂進行再創作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學音樂過程中,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理解、體驗。讓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讓學生深人的理解音樂的內涵,真切感悟音樂之美,獲得情感體驗及藝術熏陶,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高效性”的實現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好的事情,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必須要做好教材研讀工作,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分析學生所需要的課堂究竟是什么類型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打造優質課堂,提升音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