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峻瑋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變得尤為關注,而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所以很多父母選擇給孩子報名各種體育課程班,讓孩子掌握一項技能的同時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而且隨著國家不斷發布的文件,例如: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所以很多民間體育訓練營也陸續開展起來,以籃球、足球、乒乓球居多。本論文便以籃球訓練營為例,來深入探討一種學習方法——觀察學習,雖然這一種學習方法一直被廣泛的應用,但是對于觀察學習的深入研究相對較少,對于民間體育訓練營的學員學習情況及學習方法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論文將積極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觀察學習能力,使觀察學習理論得到充分的認識,也希望本論文對以后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幫助。
本論文以觀察學習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探究為研究對象,以濟南市AND1籃球訓練營的西城籃網校區學員為調查對象,學員人數40人,男生36人,女生4人。
1.2.1 文獻資料法
文獻資料法主要是通過搜索、鑒別、整理文獻,對觀察學習的含義、過程、意義及其與其他相關學習的區別與聯系,從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觀察學習有一定的科學認識。
1.2.2 訪談法
訪談法是指通過有計劃地與被訪問者通過口頭交談等方式來收集資料的一種方法。本論文主要訪談的對象為學員、教練、家長。訪談主要通過了四個階段,首先在訪談之前做好了相關的準備,準備好了相關的訪談資料積極掌握了有關觀察學習的知識,選擇的對象為學員、家長、教練。訪談家長學生的時間為課間休息時間,或者家長陪同孩子加練的時間,教練選擇的是下班時間或者休息時間。第二個階段通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熟悉之后,通過自然接近,有利于消除被訪問者的緊張和戒備心理。第三個階段在訪談中注意策略,對家長教練稱呼要讓他們感覺親切自然,給予充分的尊重,對學生溫柔,面帶微笑,有利于訪談的進行。第四個階段是對訪談過后的整理,做好相關記錄以防丟失或遺忘。
觀察性學習:觀察性學習又稱不嘗試性學習或替代性學習。它是指通過觀察學習對象的行為、行為和結果來獲取信息,對學習對象的大腦進行加工、區分和內化,然后將學習行為反映在自己的行為、行為和概念中的一種學習方法。
班杜拉根據學習者觀察學習的不同層次,將觀察學習分為三種類型。首先,它是最基本的觀察學習——直接觀察學習。顧名思義,直接觀察學習是觀察者對演示者或模型行為的簡單模仿。歌德曾經說過“模仿是人的本性”,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次觀察學習都屬于這種類型。第二類是觀察者他們舉出行為的例子,總結其共同特征、內在特征、原則和關系等,然后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出反映這些方面的行為,而不必重復異常反應。第三種類型是創造性觀測學習,其最后階段是形成新的行為方式,即通過觀察和創建新的行為來總結示范者的行為。
班杜拉將觀察學習納入了四個過程:注意過程、保持過程、再現過程和動機過程。
注意過程是觀察學習的出發點,如果示范者的行動或表達引不起觀察者的注意,就不可能進行觀察學習。
保持過程包括將從外部獲得的信息轉換為觀察者存儲的運動圖像,如果觀察者不記得演示者的動作,那么觀察就沒有意義,它主要由圖像和語言編輯系統存儲。
再現過程包括:將學習者頭腦中的記憶表象轉換為行動,并根據運動反饋調節其行為,該過程反過來可分解為多個部分:反應的認知組織、反應的啟動、反應的監察和依靠信息反饋對反應進行改進和調整等幾個環節。其實,示范行為能否再現取決于學習者記憶中示范行為各個部分是否完整以及學習者是否具有再現這些行為的技能,而學習者的監控和信息反饋能力則決定著示范行為的準確性。
動機過程是能夠再現示范行為之后,學習者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范行為還受到行為結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他人對示范行為的評價;第二,學習者本人對自己再現行為能力的評估;第三,他人對示范者的評價。
觀察學習和模仿學習是不可分割的,觀察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觀察榜樣的行為、習慣以及高尚品質,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但是觀察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行為模仿,模仿只是觀察學習的初級階段——直接的觀察學習,對榜樣的行為進行簡單的模仿。模仿是觀察學習的基礎。觀察學習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對榜樣行為的模仿,還包括對榜樣性格、興趣、等等方面的模仿,但是觀察學習不等同于模仿學習,模仿學習只是對行為的簡單復制,而觀察學習是從別人的行為或者后果獲得信息,觀察學習中可能包括模仿學習,也可能不包括模仿學習。
觀察學習這一個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因為人可以通過語言跟非語言的形式從外界獲取信息來調節自己的行為,所以人不必親身經歷去做每一件事情,可以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就可以學會復雜的行為信息,也無需自身體驗強化,只需要觀察別人在一點條件下完成強化便可以完成學習。個體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得到某一種認知表象,并用它來指導自己以后的行為,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錯誤嘗試。桑代克的試誤學習班杜拉的觀察學習有著本質的區別,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基本學習方式是試誤學習,人的學習方式可能要復雜一些,但是本質是一致的,他認為試誤學習成功有三個條件,即練習率、準備率、效果率。試誤學習需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嘗試,親身體驗經歷,依靠一次次的練習并與結果的反饋結合起來,才能完成學習。這與觀察學習的觀點有著本質的區別。
在籃球訓練營期間,學員的首要觀察對象為教練,通過上課時間教練的示范講解,形成對技術動作的模仿練習,通過不斷的練習與教練的糾錯改錯,完成觀察學習技術動作,其次學員與學員之間互為觀察對象,技術動作優秀的與技術動作稍差點的進行對比觀察學習,對技術動作好的同學進行模仿交流,對于技術動作稍差的同學,觀察差別在哪,盡量避免。第三,學生以家長為觀察對象,很多父母選擇讓孩子練習籃球,而父母也比較愛好或者有一定基礎,在下課加練時間,父母對孩子的技術動作進行指導,自己做出示范讓孩子進行觀察模仿練習。最后學員觀察學習的對象還包括自己的明星、偶像等等。
籃球訓練營的孩子年齡階段為八歲到十八周歲,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八到十二歲的孩子為一個階段,他們好奇、好動、喜歡模仿,情緒容易不穩定、且自控力不強。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變得內控、深刻、自覺,情緒控制能力還是有限。但是年齡階段的孩子競爭意識逐漸增強,如果他們體驗到的成功多于失敗,他們會形成勤奮進取的性格,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相反則會形成自卑的性格對新的學習任務產生畏懼感,而且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對于好的東西都喜歡,差的東西都不喜歡,不易隱藏,且獨立意識逐漸增強。十二歲到十八歲的孩子心理特點變化明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但是從眾心理很重,既想與眾不同但又害怕脫離集體,而且自尊心大大增強,渴望得到平等的對待,得到尊重和理解。同時自我意識明顯增強。
5.1.1 注意過程
要想進行觀察學習,首先要對青少年的注意品質進行培養,引起學生的注意是進行觀察的首要環節。首先培養學生的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態度,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只有當學生形成了正確的學習態度,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注意發展水平。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延長,提高學習的效率。另外,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了解學生已有的興趣特點跟每個年齡階段的興趣特點,當學生對學習的東西有興趣的時候,注意力便會自然的集中,興趣是激發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重要條件,才能對知識技能進行有效的學習。加強學生的意志鍛煉,雖然學生有時候對某些東西并不感興趣,但是當學生的意志品質足夠自制,注意力便會相對保持。最后要養成良好的注意習慣,教育他們無論對待學生還是生活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集中注意、深入思考。
5.1.2 保持過程
保持過程在觀察學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對觀察到的東西進行了第一階段注意過程并進行了模仿練習,所學習到的并不深刻,便很容易遺忘,所以要想進行觀察學習必須克服遺忘過程,眾所周知,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過程,剛開始遺忘的過程是非要快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慢。教師或者教練員要讓學生適度的過量學習知識或者練習技術動作,這樣便可以有效加深記憶痕跡,組織遺忘的進程,過度量50%左右最佳。第二,在學習或者練習時,要讓學生進行多種感官共同記憶,效果會更好,正所謂“眼到、手到、心到”。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合理的復習,對之前學習過的東西進行有層次的復習。
5.1.3 再現過程
示范行為能否再現取決于學習者記憶中示范者的示范行為各個部分是否完整以及學習者是否具備再現示范行為的技能。這就要求示范者要在學習者頭腦中留下完整的技術動作痕跡,教師可以通過分解動作示范與完整的動作示范相結合的方法,分解動作示范可以使學生充分理解技術動作的各個環節,而完整的動作示范可以給予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動作痕跡。如果學習者沒有具備學習該動作的技能,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的動作從而遷移到該技術動作。在學習者學習示范行為時要及時地糾正改正,因為這決定著示范行為的準確性。
5.1.4 動機過程
根據奧蘇伯爾的學習動機分類,把在學校情景當中的成就動機分為三類,即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跟附屬內動力。在較小的兒童身上附屬內動力是主要成就動機的成分,所以在學生學習跟練習動作時要多采取鼓勵、表揚等形式來滿足學生需要。但是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卻不同,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渴望得到應有的尊重,自尊心很強,要以平等的身份與他交流,滿足學生的需求。
5.2.1 八到十二歲學員
根據八到十二歲的孩子心理特點,他們好奇、好動、喜歡模仿,情緒容易不穩定、且自控力不強。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變得內控、深刻、自覺,情緒控制能力還是有限。此年齡階段的孩子競爭意識逐漸增強,對于好的東西都喜歡,差的東西都不喜歡,且獨立意識逐漸增強。首先要利用好他們該年齡階段的好奇心與好動喜歡模仿得特點,讓學生對學習的東西產生好奇心,教練或者老師引起孩子好奇心的手段有很多,例如每節課的導入環節,設置好問題情景,讓孩子帶著問題去上一節課。根據該年齡階段孩子好動喜歡模仿的特點,多進行示范講解練習,進行多次示范,讓學生觀察模仿,教師通過糾錯來完成一個技術動作的學習。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競爭意識逐漸增強,可在觀察學習模仿后,進行比賽,選出技術動作好的同學,進行表揚,讓其他同學進行積極的觀察學習。
5.2.2 十二到十八歲學員
根據十二歲到十八歲的孩子心理特點,這個年齡階段也叫初級叛逆期,他們表面什么都不在乎,但是從眾心理很重,既想與眾不同但又害怕脫離集體,而且自尊心大大增強,渴望得到平等的對待,得到尊重和理解。同時自我意識明顯增強。所以要在學習的基礎上給予他們更多的尊重,理解關系他們,但是同時要給予他們相對的獨立思考空間。
觀察學習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孩子的觀察力是與生俱來的,但是也需要教師家長耐心、細致的培養,希望家長跟老師能夠是孩子的引路者,帶著他們用眼睛、用嘴巴、用心去觀察事物。它不僅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學習能力,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形象思維,促進學生獲得經驗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因此我們要充分的深入了解觀察學習理論,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去正確的運用觀察學習理論。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觀察學習能力,才能更好的進行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