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磊磊 上海市朱家角中學
基于上海“雙新”背景下,圍繞“素養·專項·融合”,將新課標、新教材的實施與教學基本要求研制聯動,經過學習與觀摩,打開了新視野。就“探討如何發揮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促進高中生全面健康發展。”談幾點認識。
體育教學圍繞育人,培養學生必備的品德和價值觀念。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道德的核心價值是健身育人。傳統意義上體育基本運動能力是指生活、勞動和運動中所的能力;專項運動能力專指參與某一項運動所需要的能力。體能、運動技能、運動認知是高中生運動能力發展的重點。積極適應外部壞境,改善健康狀況,逐漸養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關鍵為了增進身心健康。高中生堅持鍛煉的習慣、自我情緒調控和社會適應能力是健康行為養成的重點。高中生重點培養勇于進取、遵守規則、社會責任感等體育品德。體育品德集中體現在精神、道德和品格三方面,體育精神包括勇于進取、超越自我、意志頑強、自尊自信;體育道德包括公平正義、遵守規則、誠信自律;體育品格包括社會責任感養成、文明禮貌、相互尊重。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道德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上海在義務教育基礎上明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增進高中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標的課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體育鍛煉意識,保持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雙新背景下體育課以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一定的體育鍛煉達到適宜的運動負荷和強度,采用有效手段進行體能、運動技能等學習,運動項目強調學生以自身特點和需求,進行興趣化自主選擇,培養運動愛好和一兩項體育技術專長,以體教結合的方式,融合健康教育,注重體育學科德育養成,培養學生正確的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強調改變傳統意義上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不應該因循守舊毫無出入。徹底改變五種課堂模式:軍事課、測試課、安全課、說教課、單一課。抓住課堂教學關鍵要點,抓住運動負荷、體能、結構化技能學習,能夠使學生提高運動技能、運動體能,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保持每節課運動密度達到75%左右,運動強度達到40%左右,中高強度一小時左右,教師講解時間不宜超過十分鐘,并在運動過程中進行指導。運動必須強調連貫性,為了讓學生動起來,每堂課都需達到運動強度和密度,并加強結構化運動技能的學習。
上海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內容設計理念:保基礎,重選擇,相融合,重運用。要求教師在促進學生體能、技能、健康知識、技能方法學習基礎上,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逐步形成健康的常態化生活方式。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最大程度的開展不同類型課程,多方向的選擇喜愛的項目進行長期有效的課程學習,在三年的專項課過程中真實感受運動帶來的成功感,提升個人自信心,獲得良性個性發展。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重視體育與健康教育內容,關注學生內心發展,集體意識培養等品德,注重身體素質養成:體能、技能、比賽等多方面的有效結合,提高技運用到實戰的能力。體育學習、體育鍛煉、運動競賽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影響,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老師在教學設計中的重點考慮。學科核心素養為“引”(靈魂)設置目標,選擇內容的方法和目的,基于可信素養確定課程內容。
關注學科本質,結構化教學課程具有基礎性、實踐性、選擇性和綜合性。高中分兩個方面,必修必學,必修選學。分三塊內容,運動技能項目根據自身愛好選項學習。教學與評價方式,高中教學強調復雜的運動情境。活動情景不可預測,不斷變化。體育課、健康課、課外體育活動、學生體育社團活動、體育競賽活動都是提高認知運動技能發展體能,培養學生體育道德、體育精神、體育品格,形成鍛煉習慣,促進身心和諧,改變適應能力的有效方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聯系緊密,相輔相成,在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得以全面發展,并發揮作用與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復雜情境。
保證基礎,強調選擇,關注融合,重在運用。促進學生體能、運動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識,重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項目進行學習,注重體育與健康教育內容,將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運用到體育學習、體育鍛煉、運動競賽和日常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要做到平時的體育課堂教學是完整的教學活動體驗,體驗完整的教學模式。技術與戰術是相互聯系的,不可分離。
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如何從新課標要求出發,結合教材重點內容,使學生認識體育育德的重要性,了解體育課程的多樣性和綜合性,借鑒不同的體育內容學習方法,感受現代體育的前沿性和多樣性。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運動技能的教學主要讓學生學習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并以活動和比賽為主。我個人認為結構化簡單來說就是組合技術,運用到比賽與競技當中。單一技術學習應該是融入結構化中去學習,創設復雜運動情境,比如:運球消極防守過渡到積極防守。一對一對抗到二對二對抗到……每節在實踐過程中強調課內外一體化,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體育鍛煉,加強體育競賽活動。教會勤練常賽,全體學生都要參加的比賽。比如在羽毛球課程中,設置各類型的比賽。比賽對抗有益于學生掌握一至兩項運動。單一運動進行徹底改變,比如單一的跑步,做操等。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要全面考慮。教學提示強調內容,怎么教,如何教,更強調教和傳遞的過程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的過程培養了學生什么核心素養。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核心素養方面達到什么程度。課都要對抗練習,對抗比賽。比賽有益于學生享受技能學習的樂趣,人人運動。高中采用18學時集中學習,模塊學習。模塊學習仍舊采用單一技能學習不利于學生技能的掌握。體能、健康教育和運動技能系列三者之間是相互練習、相互促進的平行關系。我們更多要思考與實踐:怎樣打造新穎活潑的學習方式,適應時代要求,促進學生發展。
學習發達國家和地區體育教學,結合上海前期課程改革變化及學生需求,繼承與創新上海市過去優秀教學經驗,努力體現上海市高中體育健康的時代性與前沿性。推進新課程實施,探索普通高中“雙新”背景下的教學與教研新范式,“素養·專項·融合——高中體育情境化、結構化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探索等新形勢下新研討模式的推廣,是上海國際化大都市人的創新與探索的勇氣。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任重而道遠,一切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本,不斷提升教師自我認知,堅持健身育人的教學觀。關注學科本質,在摸索與實踐中完善結構化教學是我們每個體育人的責任和目標。
在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不但是教學資源的利用者,更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體育教學資源的鑒別,利用,積累和開發集中體現了體育教師智慧化,更加表現出體育教師作為體育教學資源的重要載體,是學校體育教學環節中重要的條件資源。在學校體育課程資源中:其他人力資源的優化、體育設施器材的不斷更新、體育課程內容形式的豐富與改變、校外資源的加入、社區資源的豐盈,現代化信息技術與體育的有機結合利用,都需要體育教師不斷進步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社會對體育教師突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新時代背景下體育課程資源建設不斷要求提高體育教師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從而帶動其他課程資源的優化發展。
教師在研修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能,經常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表達自身的問題意識,彰顯獨特個性,勇于創新,個人生活經驗等素質融進體育活動中。比如:挖掘課堂中右體育特長的學生,給予特定任務。組織開展課堂技術游戲、比賽等,展現其體育技能涵養的實際運用,活動中不僅能給同學產生榜樣意識,也能發展其自身在某一技術上的不斷深入學習創造屬于自身的體育特色。在教學和各種活動中,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熱情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同時,還要利用學生愛動好玩的天性,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讓他們自己去創造新穎的,安全的,健康的,有趣的游戲,并對競技化,成人化的運動項目進行改造,使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融進體育活動之中。讓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輪流來當體育委員,讓他們參與教學組織,如輔導,指導活動等。學生是體育課堂活動中的活躍因素,參與某一專項技術學習中直接從事和完成各種身體練習和動作,同時是他們體能,智慧,情感,意志等過程中相互統一的結果。
當代社會體育很大程度的融入了家庭中,發揮家長的作用,培養良好的家庭體育鍛煉習慣,社會性運動場館的開放,大面積綠化草坪,文化廣場不斷涌現,社區、家庭、單位通過組織“家庭運動會”“趣味運動賽”等,使學生與家長互動、家庭與家庭互動,社會體育和學校體育有機結合,使校外體育活躍起來。還可以組織經驗交流會,讓家庭體育開展好的學生和家長介紹他們的經驗與做法,以此來促進和推動家庭體育活動的開展。通過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家長的“互動”作用,培養學生和家長的體育鍛煉習慣和情感交流,使全民健身得以實現。
因此,在上海雙新背景下學生體育學習直接從事和完成的各種身體練習。在開發體育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教師作為輔助功能,發揮學生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