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短跑項目一直以來是我國弱勢項目,縱觀近些年世界短跑項目成績發展趨勢可以發現,這一項目的世界級選擇主要是來自于部分國家,如牙買加、巴哈馬、法國等。短跑項目呈現出很強的集中性趨勢。總體而言,當前短跑項目呈現出明顯的特點,包括運動水平表現出顯著的起伏波動性,整體成績不夠穩定,差距依然非常大。另外從當前短跑技術發展趨勢看,關注技術的個性化發展,同時注重技術的規范化以及整體技術的持續優化。在技術訓練過程中強調的是肌肉力量訓練,結合運動員的柔韌性以及協調性發展,更加關注心理層面和人才的培養。因此從短跑項目發展來看,對于技術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這使得短跑項目競爭性不斷增強。
在中國田徑項目整體發展水平依然相對較弱,這與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以及國民身體素質特點有著極大的聯系。近些年隨著我國國力的持續提升,加上體育發展過程中舉國體制的建設,田徑運動受到的關注度在持續上升。從當前國內短跑運動發展趨勢看,在國際中依然處于較落后的地位。當然導致我國短跑運動項目成績較差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從研究結果也可以發現,這一問題的出現與我國運動員的放松技術的運用有很大的關系。劉建教授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針對短跑運動技術進行了相應的研究,指出我國短跑技術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放松能力不足。我國短跑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動作節奏很容易被破壞,動作僵硬問題突出。反觀國際知名短跑運動員,往往具備了良好的放松跑技術,這些技術的掌握水平將極大的影響到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因此針對這一方面加以研究,為實踐教練訓練提供參考依據,是我國短跑運動項目發展中必須要關注的地方。
目前,我國部分田徑專家針對短跑技術的影響進行了相應的研究,但是針對放松跑技術的研究主要還是集中在放松技術的運用及影響方面,而目前針對這些研究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相應的研究重點還沒有能夠獲得突破,在實踐中很多學者還難以針對放松技術加以合理利用。因此針對短跑技術訓練過程中如何使用放松技術,并且對于短跑放松技術所帶來的影響加以分析,能夠更好的發現短跑放松技術帶來的影響,由此能增強運動員和教練員的重視度,對于全面提升運動員的短跑成績具有積極意義。
對于短跑運動員而言,正確合理的放松跑技術非常關鍵,運動員在高速跑動的過程中,通過合理放松肌肉,能夠讓肌肉在下一次的收縮過程中獲得更快的速度,同時也能夠獲得更長的維持時間[1]。在跑動的過程中,身體不同的部分由于放松所帶來的影響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例如一名運動員保持面部緊張和保持面部放松,對于短跑成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過度緊張的面部表情會導致多余的能量消耗。因此這就要求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必須要能夠保持放松狀態,并且能夠確保頸部、肩部、雙手的放松[2]。
短跑運動員在短跑過程中,當上肢放松擺臂,向前擺動大約90°時,這樣的動作主要依靠的是三角肌的快速收縮能力,同時達到放松拉長三角肌的后頭肌,為后續的持續擺臂動作奠定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同樣需要其他肌肉的參與。就上肢擺臂動作來說,主動肌和對抗肌在不斷的調整自身的定位和角色,放松快速擺臂能夠對整個動作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上肢和下肢的協調性需要依靠良好的放松技術維持,通過放松技術能夠讓短跑運動員的上肢和下肢變得更加協調,進而影響到身體的動作[3]。
短跑是一項爆發性很強的運動項目,在運動過程中,運動員除了需要保持良好的速度,同時還必須要依靠協調放松來保證持續性[4]。在短跑運動過程中,主動肌和對抗肌之間的活動需要保持一致性,這樣就能夠更好的克服阻力,推遲疲勞感產生的時間。根據國外學者調查數據顯示,如果肌肉緊張可以劃分為100%,那么肌肉處于30%左右緊張時,肌肉中的血液會出現流動減緩。當肌肉處于60%緊張時,則肌肉中的血液將會完全停止流動。相反如果能夠保持肌肉放松,那么血流速度將會提升1.5倍。從這一點來看,放松技術能夠保證血液流動,防止出現體力下降的問題。
由于短跑運動的爆發性要求很高,而肌肉力量的強弱將會直接決定肌肉收縮能力[5]。通常短跑能力強的運動員,其肌肉纖維參與運動的比重將高達90%以上。相反如果短跑能力相對較弱,那么其參與運動的肌肉纖維可能只有30%。通過這一點不難看出,肌肉的收縮能力強弱將會存在巨大的差異,肌肉放松對于保證肌肉收縮能力會帶來巨大的影響[6]。
大腦皮質層運動中樞的興奮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短跑運動員的能力[7]。如果運動在短跑過程中盲目的追求高頻運動來提升速度,而非通過進行動作挖掘來增加幅度,那么在短時間內就會導致大腦過度興奮,從而經過短暫的時間后,快速出現頻率下降等問題,最終影響到運動員的整體運動能力[8]。而放松技術能夠保證運動員的中樞神經系統保持較強的活動度[9]。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選取了江蘇省田徑隊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共計選擇其中13名短跑運動員展開研究。其中國家一級運動員7名,國家健將級4名,國際健將級2名,男性運動員,平均年齡24歲,平均運動年限6年。
1.文獻資料法
本文在分析過程中根據研究目的及內容需要,通過利用知網平臺、萬方平臺等網絡文獻資料平臺,對相關文獻資料加以檢索,從而為后續分析奠定理論基礎。
2.對比分析法
在分析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短跑放松技術帶來的影響,了解放松技術對于速度所帶來的影響力度,因此采用對比分析的方式,通過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成績差異,因此發現短跑放松技術帶來的變化,嘗試分析其中的內在原理。
3.實驗研究法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采用了實驗研究方法,針對江蘇省田徑隊短跑運動員展開實驗調查分析(見表1)。本次實驗將13名田徑運動員劃分為兩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本次實驗共計為8周時間,通過采用放松技術訓練與傳統技術訓練對比分析,了解放松技術帶來的影響。其中實驗組運動員在日常訓練過程中除了進行短跑技術訓練以外,還融合短跑放松技術。而對照組運動員則主要采用常規技術訓練手段,重點針對短跑技術強化訓練。二者在訓練總時間方面保持一致性,根據實驗設計,就實驗組放松技術訓練主要采用一些訓練方法[10]。

表1 短跑運動員實驗訓練方法
第一,順風跑。這一訓練方法主要是依靠風的推動力,讓運動員在放松的狀態下能夠更好的快速跑動起來,并且保持一段距離。隨后再進行第二次的加速,這樣的訓練方法能夠依靠風的動力讓運動員感受毫無阻力時的放松狀態,保證運動員在后程加速中保持較強的能力。
第二,變速跑。變速跑會導致肌體承受一定的壓力。因此肌肉的用力基本無法達到過度緊張的程度。在放松技術運用過程中,這種訓練方法往往對于年輕運動選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種方法在前五次使用中主要是為了增強運動員的速度,而在后五次中則通過逐步增大符合的方式來達到改變運動速度的目的。
第三,放松大步跑。在采用這種練習方法進行訓練的過程中,重點是要打開骸關節,通過腳不能協調放松訓練,讓腳步的協調性得到提升。在這一訓練過程中強度80%左右往往更有利于掌控,幫助運動員更好的掌握擺動技巧,實現運動員肌肉放松能力的提高。
第四,下坡跑。為了能夠保持快速跑動的平衡,并且合理使用慣性力,在放松狀態下通過下坡跑保持較大的速度,讓運動感受到放松的感覺。這一訓練方法是目前公認較好的放松技術訓練方法。在下坡訓練過程中,運動員能夠很好的利用物理作用,在放松狀態下實現自身動作頻率的提高,并且能夠提升神經系統的協調能力。
第五,牽引跑。這樣的方法是較早采用人拉人的方式幫助運動員進行放松訓練,不過這樣的方式比較難以控制,在訓練的過程中必須要關注牽引的強度問題,防止出現牽引強度過大而影響到最終的訓練效果。
第六,加速跑。這一訓練方法要求兩腳前后站開,并保持50cm左右的距離,同時要求運動員的各個部位需要放松,前后擺動雙臂約90°,通過訓練放松狀態下運動員的擺臂技術動作,加強運動員擺臂規范化,以此達到放松技術訓練的目的。
第七,專項100米反復跑。反復跑強調的是訓練的強度,這可能反而導致運動員技術動作的緊張感。不過針對這一項放松技術訓練依然非常的關鍵。很多運動員會通過對100米進行反復訓練,以此讓身體適應100米運動的要求,讓運動員從緊張逐步變為不緊張。
通過采用放松技術訓練對實驗組運動員做好訓練,并且對于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運動員的短跑速度成績進行對照,發現放松技術對于短跑運動員的速度影響。
1.實驗前對比分析
在對短跑運動員開展放松技術訓練之前,首先需要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速度素質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主要是通過60米短跑、100米短跑、200米短跑三項測試來分析運動員的短跑能力,通過對不同的項目測試結果來反映運動員的短跑速度素質情況。針對這一點,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速度素質水平進行測試統計,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的速度成績對比
在實驗開展之前首先針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速度素質進行測試,根據表2中的數據統計結果分析可以發現,其中60米短跑、100米短跑、200米短跑最終測試結果差異并不明顯,實驗組與對照組各項成績對比P值檢測結果均為P>0.05,由此不難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速度成績方面并沒有顯著的差異性,滿足實驗的基本要求。
2.對照組實驗前后對比分析
對照組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采用傳統訓練方法,即在訓練時主要針對運動員的技術技巧加以訓練,從而提升運動員的速度素質。在此次實驗過程中采用8周的訓練,隨后針對對照組的速度素質進行測試,最終測試結果統計如表3所示。

表3 實驗前后對照組速度成績對比
從表3中的數據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對照組運動員在經歷為期8周的訓練之后,整體速度水平呈現出一定幅度的提升。從60米短跑結果對比可以發現,在實驗前后整體成績并沒有十分顯著的差異,P>0.05,這表明傳統訓練方法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運動員60米成績的提升。由于60米對于運動員的爆發力要求更高,同時持續時間很短,因此在這一方面所產生的影響較小。隨后針對100米短跑加以分析,可以發現,通過訓練之后運動員的成績有了比較顯著的提升,同樣在200米短跑方面,運動員的成績同樣出現了比較顯著的提高。這表明運動員在通過強化訓練之后,往往能夠對自身的速度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同時隨著劇烈程度的增強,相應的影響力也會隨之增大。
3.實驗組實驗前后對比分析
實驗組采用的是放松技術訓練,根據既定方案對實驗組運動員開展短跑放松技術訓練,以此來強化運動員的速度素質。通過對實驗組實驗前后速度成績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實驗前后實驗組短跑速度成績對比
從表4中數據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在實驗組完成短跑放松技術訓練之后,通過對運動員的速度成績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各項數據均出現了比較顯著的變化。從最終檢測結果可以發現,在完成短跑放松技術訓練后,60米短跑項目測試結果出現了比較顯著的特點,而在100米短跑以及200米短跑項目方面,成績均出現了顯著的差異,最終測試結果P<0.01。因此從這一點不難看出,在通過短跑放松技術訓練之后,實驗組在實驗前后的測試結果有了顯著的提升,這表明通過采用短跑放松技術訓練能夠對運動員的短跑速度成績產生積極的影響。
4.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數據對比
在完成實驗之后,針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運動員的成績提升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以此發現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具體測試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短跑速度成績對比
從表5中數據統計結果可以看出,通過運用短跑放松技術訓練之后,實驗組成員的速度成績相比對照組有了更大幅度的提升,各項數據對比均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差異,這表明通過短跑放松技術訓練后,能夠對運動員的素質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1.肌肉放松對能量代謝的影響
在短跑運動項目中,如何有效的利用能量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短跑運動項目中,能量代謝所帶來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隨著距離的增長,糖酵解功能所發揮的作用將遠遠超過磷酸所提供的能量,進而影響到人體酸性物質產生。在運動過程中如果出現肌肉緊張的情況,那么會直接導致造血功能的下降,引發血管壓力增大,降低血管內血流的速度。相反如果能夠保證肌肉處于放松狀態,就能夠降低血管壓力,實現血液流動速度的加快。因此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實施放松訓練之后,運動員能夠通過減少血管壓力,并且能夠實現血液流動速度的加快,加速肌肉內代謝速度,減少酸性物質的生成,最終達到提升人體機能的目的。放松技術訓練能夠讓細胞獲得更多的養分,這樣有利于肌肉的收縮,加速ATP的形成。
2.短跑放松技術的具體作用
在現代短跑運動實施過程中,實效性以及經濟性是其基本特點,而這對于運動員的機體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機體具備強大的協調能力,同時還需要肌肉放松,依靠神經協調作用實現每一個動作的達成。通過放松狀態能夠讓肌肉的緊張狀態更好的過渡到放松情況,并且能夠讓肌肉快速從放松狀態轉變為緊張收縮狀態,這樣的狀態轉變能夠讓運動員的機體更快的適應比賽環境,以達到提升自身短跑能力的目的。
3.放松技術的生物解剖學分析
從運動訓練角度來看,通過合理的訓練能夠強化人體肌肉力量,但是在具體訓練過程中,具體強化程度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肌肉力量對于某一肌肉的力矩會在相應的范圍內,如果肌肉力矩相對固定,那么減少計提遠端關節的橫移距離,能夠提升縱向運動的速度。尤其是在短跑運動中,通過觀察大腿運動狀態,可以看出通過放松技術訓練,能夠減少下肢縱向運動冠梁,進而實現大腿周期運動角速度,提升腿部運動的頻率。另外在運動過程中,從短距離沖刺原理可以發現,小腿遠端著地角度與距離成反比作用,小腿遠端關節著地角度能夠延長運動關節的緩沖,從而使得整個緩沖動作變的更加完整,實現運動成績的提升。
首先短跑運動雖然是一項爆發力要求很高的運動,對于人體有著很高的要求。但是人體在運動過程中主要受到自身的動作頻率等因素的影響,動作頻率則會受到自身供能以及機體能力等眾多因素的影響,需要人體在運動過程中做好必要的放松動作,同時在動作中還必須要具備放松技術能力,這樣才能夠更加有效的節省能量,實現動作協調,達到好的運動成績。
其次放松技術是一項運用技術,必須要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才能夠讓運動員掌握。另外在訓練過程中,通過合理的訓練能夠讓運動員的放松技術能力得到強化。
最后在短跑運動實施過程中,放松技術的使用對于提升運動員的身體協調能力具有積極作用,通過放松技術能夠讓運動員的速度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讓短跑運動員的成績有所提高。
首先放松技術的實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尤其是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關注每一個運動員的自身特點,根據運動員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方案。尤其是在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科學規律,在掌握運動技術的同時,還要關注運動員的發展階段。從短跑運動發展來看,針對青少年運動員做好放松技術培訓是絕佳的選擇,因此在這一方面需要重點加以研究,通過合理舉措培養青少年短跑運動員的放松技術水平。
其次對于短跑運動員而言,當其發展到一定年齡之后,整體運動水平達到較高的水平,在比賽中的具體水平發揮會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放松訓練的時候,不僅要從運動學角度進行思考,同時還需要從運動員的心理角度加以分析,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對運動員開展放松技術培訓,讓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增強,達到提升短跑運動員速度素質的目的。
最后在本次實驗過程中,所選取的對象數量相對較少,因此在實驗過程中最終所收集到的結果數據可能會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并不能夠真正反映出運動員的各方面情況,相應的分析結果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適用范圍。在后續的研究中還需要擴大研究范圍,并且提升研究的對象數量,更好的發現放松技術訓練與速度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