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璞 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初在教育改革意見上提出了合作學習的概念,指出,“鼓勵教師授課中的合作學習,教師與學生教學相長?!薄扼w育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及:“尊重學生創造性,適時引導學生積極探索,采取合作、討論、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最近兩年對于普通高中核心素養概念的定義已逐漸明確,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和學科文化素養,具有良好的溝通合作能力和自主發展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對體育課提出了新的要求,主張減少單一授課的灌輸式教學,提倡多樣化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合作學習,設置教學情景,融入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利用知識技能應對體育實踐,從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合作學習作為我國新課程改革提倡的新形勢,也是新課改的亮點,在教學實踐中也逐漸展開,并融入核心素養。體育與健康本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完美與課程結合,注重培養有理想,重協作的優秀學生。此次研究就小組合作展開調查與探討。
首先,“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從情感上使學生形成團結協作識,對于技能的學習更是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培養學生更快適應社會,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其次,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讓學生在組間合作的環境下,積極探討,學生之間相互指教,同時,培養學生敢于指出和積極改正錯誤,培養學生正確處理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在提升技能的同時鍛煉社交能力。
因此,學生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時間與空間進行自主和合作學習,在技能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補充,相互鼓勵,正確評價。自身技能的形成來自于團隊協作,使學生對技能的要求更加完美,印象更加深刻,訓練更加積極。不僅能夠很好地掌握技能,還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以及積極動腦思考的優秀習慣,為今后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1.體育核心素養
學科核心素養直接體現育人的最終價值,是學生在不斷的學習積累中所形成的關鍵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而具體到體育學科,主要包括體育品德、運動能力和健康行為。
(1)體育品德
在運動中必須遵循的體育行為規范,以及在運動體驗的同時形成的正確的價值觀和體育精神,對遵守社會規范以及擁護社會良好風尚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具體表現在自尊自信、積極進取、誠信自律、文明禮貌、公平正義、有社會責任感等方面。
(2)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綜合體現在體能、心理和戰術能力三方面,是人體活動的基礎,也是關鍵。
(3)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通過時間的運動參與,對于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和提高健康意識有了習慣性思維,逐步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在生活中能夠養成良好的作息和飲食習慣,逐步學習和掌握健康知識,學會如何調控情緒和適應環境。
2.合作學習
指的是為完成學習任務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并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昂献鲗W習”第一次被提出是在美國,它倡導組內互動和組間競爭,從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實現課堂學習中的交流合作,并以小組成績來進行學習成果的評判標準,從而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采用現場詢問的方法對學校教學狀況進行資料收集,以及去到所調查的學?,F場進行調查或被訪問校不知情的條件下,對他們的教學行為進行反復調查。
生成訪問問卷和調查表,分別對老師和學生進行發放,并及時回收。
通過CNKI、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進行大量文獻資料的查閱,有針對性的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
對調查整理的材料數據進行文字化處理,總結教學規律并形成一套適用于常規體育教學的教學理論。
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相比傳統授課眾多的優勢,我們可以通過利用合作學習教學的特點來分析其意義。
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策略,作為一種新型教學理論,其表現出來的形式具有以下特征:
1.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而進行的學習形式。它區別于傳統教學的以單一學生練習為教學手段,而是以小組為單位與核心,教師布置教學任務,明確教學重難點,學生在小組合作的空間內進行共同學習。
2.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總成績為評價標準,改變了傳統以個人成績為獎勵依據,組內共同學習探討,更能夠激發集體榮譽感與社會責任感,學習效率更能夠事半功倍,學生竭盡所能的互助式教學,更能促進學生的體育技能學習。
3.小組合作學習維持了一種合作的氛圍,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鮮明性,組內成員拋開個人成功,而是帶動成員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了技能和情感目標的雙贏。
1.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學生的未來是服務于社會的,終將走向社會。在體育教學中反復設置合作學習情境,發揮個人的主觀意識,逐漸適應并融入一個小集體,再逐步延伸到適應大的團隊,使學生感受到在團隊中的重要性,并能夠在共同合作中感受到合作的樂趣和使命感,逐步的認可團隊合作,理解凝聚力的重要性,真誠對待組內每一位成員,悉心聽取他人的意見,通過不斷交流,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逐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2.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從大的教育方向來看,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要將學生培養成思維開放型社會人才,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具備較強的社會交際能力。通過體育課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從小范圍開始培養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大膽充分的利用語言,發表自己的見解。
3.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理解往往存在誤區,僅僅當成了活動的場地,對于老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不加思考,回答也是敷衍了事,課堂效果不能達到預期。形成小組進行探討可以相互帶動討論情緒,樹立集體意識,共同達成目標,從而激發學生為團隊凝聚思維的精神,提升學習效率。
4.對課堂效果的提升

相比傳統的教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學生的練習密度,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與練習當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不僅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志品質,還能夠對教學效果有顯著提升。
第一,小組合作練習講究在“玩”中“學”。
中學生擁有很強的自主意識,為了能讓學生在練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空間。介于他們這個年齡段存在好奇心強,愛展示自我的心理特點,將教學分成小組練習,以游戲或組間比賽的手段進行,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意識,還促進了技能的相互指導學習。比如:在學習魚躍前滾翻的課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分為若干組,比賽看誰手能夠撐得更遠來完成魚躍前滾翻動作,組內隊員保護與幫助,以這種比賽的方式就可以順其自然的將魚躍前滾翻動作要點和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并通過小組比賽來強化動作,大膽發揮。
第二,利用分組進行“教”與“學”反復雕琢。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簡明扼要,將時間交給學生,教師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教師在小組間巡視并及時糾錯。教師在反復的集合糾錯和分散討論中教學,更能使學生印象深刻,抓住重點。例如:在練習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時,學生的投籃方向偏移,需要再次進行集體的手型糾正練習,然后繼續分組強化;學生出現投籃時上下肢的不協調,教師暫停練習,集合進行蹲跳起伸展的練習,充分體會下肢力量逐步上傳到手臂手腕手指的過程,然后再分組練習。這樣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形成一種使命感,逐漸的完善自己的技術動作。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課堂練習利用率更大,既促進了學生技能的增強,同時,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得到同步提高,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1.小組合作的形式與理想狀態存在實質性差異
實地考察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多數課程內容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但是通過細節的觀察發現,小組內部出現極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與所學內容不一致的情況。例如:某參考校七年2班的雙手胸前傳接球課上,教師安排分組進行創意隊形傳球練習,很多小組都在積極思考練習手段,并投入練習與討論,但是有的同學卻在一旁拍球、投籃。教師在巡視中糾錯后,依然心不在焉,無法融入小組學習中去。一部分學生雖然按照小組集中到了一起,但是卻無法融入到小組的合作中來。
2.組內學生缺乏主動交流
初中階段學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本應在小組教學中體現的團結互助有時會出現偏差。個別學生抵觸與他人分享,并將教具全部歸為己用,出現小組內的矛盾。
3.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沒有完全體現
教師布置問題的深度不夠,沒有必要以小組教學的形勢進行討論。過多的運用小組教學,會讓學生對小組教學產生敷衍情緒,并浪費了練習時間。雖然這堂體育課在利用合作學習,卻像鏡花水月,華而不實。
小組合作學習出現問題歸結于很多原因。學生性格、技能水平、身體協調能力、場地器材不完善以及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不夠等等。
參照述圖1可以看出,近年來,新進中學教師幾乎為研究生學歷,據調查了解,學校本科體育教師多數為40歲以上的老教師,大專學歷在多調查校存在人數為0。這就說明學校對于體育教師的學歷和文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老教師多以傳統灌輸式教法進行講解示范,而新教師在不斷嘗試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方法,但是由于經驗不足,屢屢遇到問題。其次,場地器材不足,器材的豐富性,直接影響學生對討論內容的興趣。再次,分組不合理。有的教師不注重細節,將男女分到同一小組,直接導致練習強度不均衡,甚至出現女生不參與,僅是看男生練習的情景。最后,教師的巡視引導不足,初中學生處在活潑與穩重的臨界時期,教師巡視中缺乏對學生的及時正確引導,使學生明確討論的目的。

圖1
體育教學實踐操作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性別、心理、生理、接受能力等等各方面因素。在課中恰到好處的運用小組合作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不同的學生來說難度不同。比如,立定跳遠的練習,男生成績明顯優于女生,那么要男女分別分組,而且教師首先要對班級立定跳遠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了解,用來分配到各組當小組長,并且小組人數要控制到4人一組,有利于練習密度的增加。再比如,跳繩練習,教師可以考慮女男分組練習,組內比拼。所以,分小組練習可以根據內容的難度與特點進行靈活變通。
利用分組教學目的是為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快速融入團隊學習。教師不應該依賴分組教學,在課堂中明確動作重難點,使學生對技術動作沒有誤區,再進行分組討論與合作練習,不然討論有可能會出現錯誤的方向,浪費練習時間。
在課堂上要達到預期合作學習的效果,要求學生必須有團隊合作應有的素質。教師不僅僅要在動作技術上要求到位,還要對學生學習習慣提出要求。面對合作學習,學生必須要有耐心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布置收集關于下次課即將學習的動作的相關資料,供上課討論學習。同時學生還要有快速準確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抓住問題的關鍵,學習效果才會顯著。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睂踔袑W生的心理特點,明確組內職務會更讓學生充滿責任感,教師可以根據表現設立技能組長和紀律委員。比如,運抵單手肩上投籃分組練習,要求10人一組,一路縱隊,技能組長可以到最前端指導技術,紀律組長負責隊伍管理,這樣練習便不會雜亂無章。
一堂體育課結束之后教師要及時進行課堂效果的反思,學生要對本節課的學習過程談談感受。這有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改進,同時培養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逐步對自我形成正確的認知。
1.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對課堂充滿期待感。
2.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了精細化和自主化,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主動思考意識。
3.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敢于直面問題,積極表達觀點。
4.在課堂中凝練了核心素養,適當增加課的密度,使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