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固原市原州區水務局
2000年以來,國家計委、水利部實施“農村飲水解困項目”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我國在農村飲水安全方面下大力氣,建設了一大批飲水工程。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出現了嚴重的水質污染問題,導致農村飲水的水質無法得到保證,農民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雖然我國頒發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但水質污染的問題仍沒有得到很好地控制。這些都是因為當地有關單位和部門沒有重視水質檢測和監管這項工作,使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的水質污染沒有及時受到保護[1]。
農村飲水的水質安全直接關系著千家萬戶的身體健康,為做到執政為民、以人為本,需加大對農村飲水安全水質的檢測和監管力度[2]。
我國土地遼闊,農村分布廣泛,農村人口眾多且居住分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作為農村最基本的基礎設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飲水水質的檢測和監管工作做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組成部分,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保障農村億萬農民飲水健康方面發揮巨大作用[3]。
我國地域廣闊、氣候千變萬化、地質條件復雜且地形高低起伏,決定了我國水資源所處環境條件特別復雜,加之各種水源不同、水質各異,南方地區水資源充沛,水中所含礦物質較低,水質硬度中等偏低,而北方地區由于干旱,水資源特別短缺,隨著水分的蒸發,水中礦物質的含量偏高,水質硬度特別高。農村地區由于水源不同,各地水質差異十分明顯,需通過對農村飲水安全的水質進行檢測和監管,保障各地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因此農村飲水水質的檢測和監管顯得極為重要。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加快,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及鄉村振興的全面展開,提高了農村向城鎮化過渡的速度,加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速發展的工程建設必然要求水質必須符合飲水標準,這樣一來水質檢測和監管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水資源嚴重缺乏,大部分農村地區的飲用水和農業生產用水同源,如果出現嚴重干旱,農民會用飲用水灌溉農作物,因此農村飲水安全會影響農副產品和糧食的安全。如不加大水質的檢測和監管力度,當用污染的水進行灌溉和養殖的時候,就不能為人們提供安全健康的糧食和肉蛋制品,因此農村飲水安全水質的檢測和監管在保障糧食和農副產品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由于地域差異,各地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和監管單位工作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加之部分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不夠重視、認知度低,另外在檢測和監管過程中遇到特殊問題時無法及時應對等,都會造成檢測和監管質量和效率低下,影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正常運行。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公益性工程,是國家和地方政府投資打造的,由于國家和地方政府資金有限,且會出現國家和地方政府所投資的費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監管和科學合理地分配利用,造成大量資金被浪費的現象。此外,有關單位和部門在購置檢測儀器和設備的時候不進行比較和分析,往往購置價格昂貴卻不好維修的檢測儀器和設備,在檢測和監管的時候這些儀器和設備不但無法發揮其作用而且頻繁地出現問題,導致檢測和監管工作無法開展。
許多地方的政府部門和監管單位對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仍然存在重建輕管的思想,不能有效落實檢測和監管制度,加之對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和維護工作的輕視,導致水質檢測問題頻發,水質問題從根本上沒有真正得到解決。此外,獎懲機制缺失,水質檢測人員工作隨意性大,在工作中易出現懶惰思想,降低了水質檢測和監管的質量。
當今社會已進入到創新時代,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方法已經在各行各業普遍運用,而一部分政府部門和水質監管單位對于新的技術相當排斥,也不跟隨社會發展情況進行開展創新工作,仍然沿用早已過時的水質檢測和監管系統,這樣的系統無法滿足當下的水質檢測和監管標準要求。另一方面,農飲水安全工程數量眾多,有的還比較偏遠,這就導致水質檢測和監管范圍不能對所有飲水工程全覆蓋,部分工程的水質問題不能及時被發現。
大部分地區沒有劃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護范圍,有的水源地沒有采取任何的防護措施,政府部門與監管單位對于水源地保護工作不積極,甚至推諉扯皮。有個別的水源地存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企事業單位產生的污水以及當地居民生活污水沒有經過處理就隨意地被排放,農業化肥對水源的污染也特別嚴重,生活垃圾隨處可見,這些都不同程度的污染了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4]。
提升農村飲水安全的水質檢測和監管力度,不但是社會發展的必須,而且是廣大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需求。因此我們既要改變以往的發展方式又要提升保護水質的意識形態,通過檢測和監管來減少水質的污染,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使得保護飲水水質成為全社會的職責。
首先水質檢測和監管工作人員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不能輕視水質檢測和監管工作,還要清楚水質被污染后對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會造成重大危害,這樣才能夠感覺到使命和責任的重大,才能夠用飽滿和積極的態度干好這項工作;其次是水質檢測和監管人員對監管的主體和對象要明確,中央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起宏觀調控作用,但是承擔責任的是地方政府,所以,當地的政府部門要與相關單位部門多合作和交流,讓水質檢測和監管的范圍擴大,從而發揮出檢測和監管的職能,另外要及時地從國家衛健委、財政部和生態環境部獲取相關的數據和動態,來提高當地水質檢測和監管的工作效率,使當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水質真正得到保障。對于那些諸如供水企業等監管對象,政府部門會同上級主管單位要主動行使監管的職能,從而提高供水企業的責任意識;最后,水質檢測和監管單位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工作人員開展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通過聘請專家進行水質檢測和監管來提高他們的水平,使他們能夠順利開展自己所從事的任務。
首先水質檢測和監管部門通過優化操作程序、簡化檢測步驟來減少在水質檢測和監管過程中的開支,為當地政府節省不必要的經濟支出;其次水質檢測和監管部門有關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要深入到基層進行調研,通過調研制定出適合當地具體情況的資金分配利用旬、月、季和年報表,到年底將報表進行比較,總結出最科學合理的監管資金制度,避免對國家和政府投資的無謂浪費;再次水質檢測和監管部門在購置檢測儀器和設備的時候,要多了解市場和供貨公司背景,做到貨比三家,才能夠購置到物美價廉的儀器和設備,更主要的是這些儀器和設備還要操作簡便、易維修,儀器和設備在水質檢測和監管的時候能夠發揮其最大的作用,避免了因為儀器和設備的原因而進行重復多次的檢測和去除有害物質,變相地節省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最后當地政府要大力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吸引外來企業來參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水質檢測和監管工作,從而增加當地的經濟收入,提高當地水質質量。
當地政府部門和監管單位要摒棄以為重建輕管的思想,加強建后管理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對問題進行查找,水質檢測和監管單位的工作人員要通過走訪調查的方式查明水質被污染的原因;其次要對問題進行認定,水質檢測和監管單位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當發現飲用水被污染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判斷出水被污染的程度,及時地采取措施以應對當下的問題;再次要對問題進行整改,水質檢測和監管單位對于發現和認定水質問題,要及時責令引起污染的相關單位或個人限期進行整改,同時要求其對待問題要嚴重認真,不能敷衍了事,造成此問題反復出現;最后要對問題進行追責,水質檢測和監管部門要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進行追責,必要的時候付諸于法律來解決,從而更好的保護飲水的水質。
地方政府、水質檢測和監管單位要制定出合情合理的獎罰制度來約束工作人員,對于在工作中思想渙散、麻痹大意者扣除績效考核,工作中任勞任怨、兢兢業業者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此來提高他們在水質檢測和監管中的積極性。
首先當地政府與水質檢測和監管單位要緊跟時代步伐,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建立水質檢測數據庫,并將檢測到的數據制作成大數據平臺,以此來加大檢測信息的貯存量,工作人員通過數據對比就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所在,在此過程中,工作人員要不斷的學習新的東西,提高自己的業務素養,才能夠將先進的水質檢測和監管技術靈活應用,從而能夠使水質檢測和監管工作準確無誤;其次信息的普及使得窮鄉僻壤的飲用水水質不但得到了及時的檢測和監管,而且還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了由于人為因素出現的失誤,極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員。
只有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水源保護好,才能從根源上提高水質檢測和監管單位工作質量。水質檢測工作人員要重點控制水源被污染事件的發生,加強水源保護力度,對于必須要排污的企業和單位要重點進行檢測和監管,比如要堅決制止其將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入農田、河道、水庫等,造成飲水水源的污染,這就需要采取通過限制排污量或者讓他們將污水處理后再排放、設立禁止排污警示牌、有相應的處罰等措施,以此來減少水源被污染情況的發生。另外水質檢測和監管單位要通過互聯網、廣播、電視、發放宣傳冊等方式進行用水安全教育工作,大力呼吁社會各界都要進行水源保護,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節約水資源,不能向飲水水源亂扔亂倒垃圾等[5]。
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和監管工作還任重道遠,只有當地政府部門與水質檢測和監管單位高度重視,形成以飲水水源水質檢測和監管為核心,強化水質保障為抓手的綜合管理體系,通過獎懲措施提高監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倡社會各界保護并節約飲水水資源,才能讓廣大老百姓吃上穩定干凈的水,才能有效地保障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財產不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