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胡旭忠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體育消費占日常消費的比重持續上漲,體育事業、體育產業均得到了跨域式的發展。法律法規的建設與完善在體育事業的發展中有著基礎性的地位與作用,“法制”所包含的實在法秩序,對應的是一種社會控制模式[1],指引體育工作者通過法律對國家體育進行規范治理,實現公平公正、合理規范。當前《體育法》的制定和實施過程,得到全國人大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各地體育事業和法制建設在迅速發展中,但是,比較與當前的體育事業發展現狀,我國體育法律法規在建設中存在著滯后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提出完善體育法制的構想。[2]從這個角度出發,新時代的《體育法》修改工作不僅是體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推動我國法治進程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后,我國法制建設邁向正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很多領域開展立法工作,改善了我國法制建設落后的面貌,其中,體育領域立法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體育法制穩步前行,推動體育法學科從無到有,漸漸步入正軌,并得到穩步發展。[3]體育立法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當時的國家體委主任王蒙提出了體育立法的問題,主張從體育事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建立健全體育法律法規。8年后,《體育法》起草領導小組成立,體育立法工作正式開展,在經歷多次討論、調整、修改的基礎上,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草案)》。1995年8月,《體育法》出臺,成為我國體育領域首部法律,彌補了以往法律體系中體育立法地空白,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體育法》成為體育事業發展中的基本法律,并一直延續至今。
《體育法》是目前我國唯一的一部體育領域的法律,其要調整的法律關系和需要規定的內容很多。[4]《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發展體育事業”,《體育法》的制定正是以《憲法》的此款內容為基礎。當前我國體育立法主要由1995年頒發的《體育法》以及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條例構成.相比于國外體育立法以及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來看,當前我國體育立法存在著嚴重的滯后性,已經對體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首先,條文內容陳舊,《體育法》的絕大部分內容均立足于90年代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現狀,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其
次,配套制度欠缺。《體育法》章節、條文內容存在寬泛性的現象,相關部門在規章制度的制定中,也沒有根據《體育法》的精神與內容出臺配套的實施制度,導致《體育法》的適用性不高,束縛了《體育法》在體育事業發展中的作用與價值。
憲法作為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制定的母法,因此,依憲立法也就成為我國《體育法》修改中最為基本的理念。作為規范我國體育領域各種關系的法律,體育法不僅在體育事業的發展中具有保障性的作用,更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因此,在《體育法》的修改與完善中,必須立足于憲法地精神,堅持客觀看待和評價《體育法》,從體育權利為本的角度出發修改《體育法》,多角度破除當前法律中不適應體育事業發展的內容,使《體育法》真正成為推動、保障體育事業發展,貫徹落實《憲法》要求的部門法。
法制法律理念是治理改革行動的先導,關乎治理改革實踐的成效,“善治”理念、規則意識、權利意識等重要理念在我國體育法律治理中有很好的推廣和強化。[5]法律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那么不僅不能發揮法律的價值,也會損害法律的公信力與權威性。因此,從體育法制到體育法治就成為當前《體育法》修改中的重點。
我國《體育法》頒布于1995年,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歷經20余年的發展,《體育法》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體育事業的發展需要,暴露出了很多問題。盡管已歷經兩次修訂,但修訂范圍并不大,僅僅是刪去了兩條與體育事業發展不符合的條文。因此,新時代《體育法》修改,必須結合體育事業的發展現狀,做好基本內容的修改。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均以競技體育為主導,競技體育優先的模式使得國家運動員在奧運會等國際比賽中斬獲頗豐,奠定了我國體育大國的地位。舉國體制下的體育事業雖然推動了競技體育的發展與繁榮,但群眾體育呈現出相對落后的態勢。因此,新時代的《體育法》修改必須將加強群眾體育立法保障作為重點內容。
體育產業對全面健身的開展以及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也有著顯著的效果。2017年體育產業GDP首次突破2萬億元,占GDP比重1%。與體育產業迅猛的發展態勢相比,我國《體育法》存在立法滯后的問題,沒有一條專門針對體育產業的規定,這對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顯然是極為不利的。相比于其他主要經濟體而言,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不僅存在總量偏低的現象,并且存在結構優化的問題,因此,在《體育法》修改中必須將“體育產業”章節的增設作為重點。
《體育法》作為體育事業發展的基本法,在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開展中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不斷前進,20余年前制定的《體育法》已經難以適應體育發展的需要,通過對我國《體育法》的深入研究和細致梳理,為《體育法》修改完善提供更多的建議,立法部門要以依憲立法、法治理念、多元法治等理念為根本加快修改和完善《體育法》的進程,使其適應當今體育發展的快速步伐,成為既具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化特征的體育基本法,為中國乃至世界體育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