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廣西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廣西 博白 537600)
分層教學是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同一個教學班內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進行不同層次的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在各自的起點上獲取相應的知識,讓每一位學生的能力都有所發展。分層教學是對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的分層,不是人格的分層,是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表現。
中職學校學生自身的學習經歷存在著個體差異,導致他們的知識擁有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同時,學生來職業學校學習的動機也存在不同。一部分同學來職校是想通過學習專業知識獲得一技之長,畢業后可以獲得理想的就業崗位。另一部分學生不僅僅為了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更希望在畢業后能考上相應的大學繼續深造,使自己獲得更全面的專業技能。因此,他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有著明顯的不同。前者對文化知識的要求相對較低,能滿足其專業發展的需求就可以了;后者則要求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為以后自己能升上高一級學校學習做準備。在同一節課堂內,如何實現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呢?筆者認為,為了提高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質量,必須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面向全體、尊重差異”的分層教學策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是全面提高中職學生的數學素養,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分層教學法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可以獲取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尊重個體、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3.1 課前準備。
(1)認真調查研究,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因此,要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要求,客觀地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目的、認知水平、理解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征以及平時的表現等,然后才能做出科學的分層。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把中職學校的學生分為三層:A層是學習目的暫時不明確的學生;B層是學習專業知識,畢業后直接就業的學生;C層是學習專業知識后,想考上高一級院校進行深造的學生。
(2)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人數進行分組。職業學校的專業特點決定了學校每個專業班的學生人數差異較大。因此,教師要根據班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可以分成5—10人一組,最多不超過10組,每一組選一位比較負責而且數學基礎較好的同學做組長,負責引導本小組成員開展學習活動。
(3)確定分層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準備詳細的分層教學教案。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分層教學的關鍵。分層教學主要制定的是課時計劃(教案),充分考慮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問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采用不一樣的教學策略,因此,必須認真研究中職數學的課程標準和教材,充分理解教材內容及教材本質,分析教材的地位,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各層次的教學目標定位要有所不同,才能充分地體現分層教學:A層的教學目標是理解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B層的教學目標是在A層的基礎上,能應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C層的教學目標是在B層的基礎上靈活應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解決一些較復雜的實際問題。
3.2 課堂實施。
(1)通過問題的設計,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問題的設計要結合教材及大綱的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推進。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他們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在每一個層次中又有從易到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階梯式的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盡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2)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精心組織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時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探究來體現。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探究要給足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探究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小組合作要有明確的目標,每一位小組成員的分工要明確,組織好組內成員之間、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對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探究,教師要給予恰當的引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情做,每一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3)講練結合,適當鼓勵,增強信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例題及跟蹤練習。習題的難易程度應是由淺到深,有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階梯式的有坡度的進行設計。對第一層次的學生要降低起點和難度,具有一定的彈性。在恰當的時機融入基本的解題方法和基礎知識的應用策略,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努力都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第二層次的學生在第一層次的基礎上做出適當的變式和延伸,讓學生進一步的探索和討論。對第三層次學生的學習要加大學習的難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引導他們經過努力嘗試著自己找到解決問題方法。
(4)課堂輔導,適時點撥,即時達標。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差,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均有所欠缺,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及時給予恰當的輔導,關注各層學生的學習狀態,選擇恰當的鼓勵,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組與組之間也是需要相互幫助,給足時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體會到團隊之間的合作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3 課后提升。
(1)課后作業的設置。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將基礎題給A組的同學,基礎題和中檔題給B組的同學,中檔題和提升題給c組的同學,同時鼓勵他們嘗試著做其他層次的作業,鼓勵C組的同學對A、B的同學進行輔導,或者是B組的同學對A組的同學進行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督促,共同進步,既增強了學生的之間的友誼,也體現了團隊合作的精神,讓每一位同學通過動手和動腦學習到數學知識。在進行測試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題型,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2)課后評價的標準。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A組的學生采用表揚的評價方法,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B組的同學采用了表揚和鼓勵的評價方法,既肯定他們的進步同時又鼓勵他們要繼續努力,促使他們積極向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對于C組的同學采用鼓勵性評價和競爭性評價,鼓勵他們不斷的超越自己,通過與其他同學進行競爭,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促使他們更加努力,不斷完善自己。
分層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法,其充分體現了教育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古代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的具體表現。合理運用分層教學法是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不同水平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學生在各自領域里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使他們在獲得成功中充滿信心,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從整體上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但是,這種教學方法操作的難度比較大,需要教師用更多的時間做課前準備工作,同樣的教學內容也會因為不同專業的學生存在著差異而編寫不同,因此,如何能更好地實施這種教學法,需要我們做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