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玉
(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龍林中心小學 福建 晉江 362200)
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其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嚴重的問題,若教師采取漠視的態度置之不理,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釀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局面,這就會導致小學數學教學無法呈現出一種時時刻刻都在進步的狀況[1]。因此必須要從所存在的問題入手,首先教師封建傳統的教學理念和觀念是導致教學質量長期都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首要因素,大部分數學教師仍舊使用著一些老套的教學方法來維持著教學現狀,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方法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這就會導致學生不滿意教師的教學形式和方法,進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其次,由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都存在心智不成熟、活潑好動、注意力極易被分散的特點,因此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一心一意的進行學習,也不會對教師的教學作出反應。最后,數學學科本身的問題,近年來,為跟緊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步伐,小學數學的學科知識量在不斷增加,加之其本身理論知識復雜,難以理解,導致數學越來越難,學生學習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2.1 增加師生互動來提高課堂知識傳授的有效性。有效的師生互動會很好的將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拉近,也會將學生與數學知識點有效的拉近,從而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產生積極作用[2]。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材《組合圖形的面積》為例,教師在一開始上課就以提問問題的方式進行課程的導入,如師:我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然后用PPT出示學生說過的基本圖形,繼續問:這些圖形的面積怎么計算呢?然后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回答。緊接著教師分別出示兩個組合圖形,讓學生說一說由幾個簡單的基本圖形拼成的。如師:像這樣,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簡單圖形拼成的新圖形,我們就把它叫做組合圖形。(板書“組合圖形”)。從以上的教學情境來看,教師與學生不再是一種主動講解知識與被動接受知識的關系,而是一種建立在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基礎上的教學相長。
2.2 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創設是所有學科教學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但其具體表現方式又有所不同,比如有競賽教學、游戲教學、情景模擬、講故事教學等等。其中游戲,永遠都會與小學生聯系在一起,也是每位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游戲元素,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材第三單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為例。教師可以專門借助具體情境來增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根據教材中的例1,首先教師請兩名不同做法的學生上黑板板演。第一種做法:2/5×18+3/5×18 第二種做法:(2/5+3/5)×18,然后教師就讓兩名學生各自說說自己計算的方法和注意點。當第一位學生提到要注意計算的運算順序時,教師就立即引導學生回憶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相同的。而當第二位學生提到計算簡便時,教師再次及時引導學生觀察兩種方法的聯系。整個教授環節中,教師不再是單純地說教,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新知。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便于學生深刻理解新知最終就有效的解決了實際問題,同時還通過有效的具體情境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知識、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2.3 運用現代科技和互聯網技術。現如今,是以互聯網為特征的大數據時代,它以其便利性和快捷性獲得了眾多人的歡迎,無論是人們的生活還是教師的教學活動都離不開現代技術和互聯網技術[3]。因此小學數學教師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可以運用現代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圖形的運動》為例。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在這一課程導入環節用課件呈現俄羅斯方塊的游戲,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指揮,教師來操作。這時師:同學們,在剛才的游戲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知識?生:平移、旋轉。師:數學真是無處不在,在游戲中也蘊含著數學知識,平移和旋轉是圖形的兩種變換方式,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探究圖形的運動。
在推進新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應始終著眼于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寓教于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終極目的。本文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各種原因,然后以此作為自己改進教學策略的依據,從而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小學數學的課堂氛圍和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