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芳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第四小學 新疆 伊寧 835000)
引文: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大部分同學來說,關于寫作、閱讀理解的思維模式還沒有固化,也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自我學習的邏輯思維與意識,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在課堂上,教師要悉心指導,在課堂上,逐漸將主導地位由教師轉化為學生,這一過程不但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尋和思考的能力,逐漸學會在課堂下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初步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1.1 課堂形式單一。小學語文課本中收錄的文章都是值得被反復朗誦甚至背誦記憶的優(yōu)秀文章,如果只是在課堂上講解生字生詞,以及寫作背景等,不能讓學生完全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也不能領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更不能讓學生學會作者優(yōu)美的遣詞造句,文章結構等。
1.2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長期的課堂上的單調講解,可能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不能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所學的課文中去,這就會造成課堂效率低下,無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但其實,“生活處處有語文”,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情景描述帶入到課文中,使學生更容易地進入到課文情境中去,體會作者所要傳達出的感情和內涵。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望大幅度提高,課堂效率也會因此大幅度提升。
2.1 構建趣味課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興趣,可以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高效。將課堂變得趣味盎然,可以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真正走進課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與內涵,開始享受課堂,融入到知識的海洋中去。
比如在進行《落花生》這篇課文的講解時,可以先以花生入手。在課堂上先大致介紹出花生的一生,從花生的生長習性、形態(tài)、外貌,再到一些我國各個地區(qū)用花生做的各式糕點、小吃等進行大致的描述,用一些題外話來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描述花生的特性,將學生引導到本文的主旨上去,讓學生在接觸這篇文章之前,就對作者想要傳達出的情感有了大致的感知,這樣,在介紹作者的寫作意圖時就變得水到渠成。
2.2 活躍課堂氣氛。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記,這種教學模式相對單一枯燥,不能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去,因此,為了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師可以采取一些變革來是學生變得積極、鮮活。在課本中有許多適合用于朗誦的是個活散文,對于那些辭藻優(yōu)美、意境深刻的文章段落,可以節(jié)選,讓學生進行摘錄或者記做讀書筆記,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誦,記憶。課本里的著名的優(yōu)美散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班級內部的小型朗誦比賽,有助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比如《少年中國說》,就可以作為學生朗誦比賽的內容,讓學生以飽滿的感情,分組朗誦《少年中國說》,不但可以讓學生在本文情感上體會得更深刻,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激勵起學生報效祖國的決心。
2.3 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立足課堂構建有效課堂,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重中之重。在日常教學中,不但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要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不能讓學生的思維形成定式,要使學生學會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重要手段,通過教師的有意引導,可以使學生思維更加敏捷。
比如在講到《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時,就可以與同學們多進行一些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或小組討論匯報的形式,讓同學們就這篇文章的題目進行想象,讓同學們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積極踴躍地發(fā)言,在同學們的思維被禁錮在熟悉的動物身上時,進行一些語言指導,提示平時生活中觸手可及的物品或常見現象,有效開拓同學們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可以將同學們分為兩隊,兩邊競賽分別說出自己關于這個問題的想法,更有效地增加課堂活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學生積極發(fā)言、頭腦風暴之后,再引入課文,講述說明文的特點和常用手法,以及和敘述文的區(qū)別和聯系等知識點,降低說明文的枯燥性。
要做到有效課堂策略的推行,就要推行課堂改革,讓學生從課堂上的被動位置,逐漸轉換到主導地位,使每位同學都盡量參與到課堂的討論和小競賽中,使其在一次次鍛煉中,獲得獨立思考和深度探究的能力,逐漸開始享受學習的過程,并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才真正地能構建有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