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智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團溪鎮第二小學 貴州 遵義 563131)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已經成為了廣大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綜合性較強,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結合教學內容,積極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優化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影視資源作為直觀、形象、綜合性強的重要資源,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教學需要,積極將相宜的影視資源整合應用于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影視資源,是指通過銀幕、屏幕放映的,以視覺和聽覺欣賞為目的的藝術表現意識,如電影、電視劇、動畫等節目內容。本文所指的影視資源,主要是指影視教育資源,即可以為教學所用的教學視頻,也可以是一些電影、電視或者是動畫片段,能夠幫助教師實現良好教學效果的影視作品。影視資源運用于課堂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綜合性強的特點。首先,影視資源具有直觀形象特點,是指影視資源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將文字資料直觀地展示出來,同時加以藝術手段的修飾,能夠給人以動感、具體和真實的感覺,是幫助學生理解文字資料的關鍵手段;其次,影視資源具有綜合性強特點。影視資源具有強大的包容性,通過各種藝術手段的綜合,將多種資源融合在一起,如圖像、聲音等,通過藝術手段的渲染,影視資源往往比文字資料更加具有表現力,是幫助教師拓展語文學習知識廣度和深度的關鍵手段。例如,我國的四大名著《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均有相關的影視作品,而這些影視作品,均可以作為教師得力的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影視資源的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一方面,影視資源本身特有的直觀性、形象性特點,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語文學習內容,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加清晰、透徹,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同時,影視資源本身的感染力強的特點,能夠有效地增強語文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影視資源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手段。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拼音、漢字教學中,均可以借助影視資源,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微課視頻資源等,強化對某個重點難點知識的講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3.1 影視資源在拼音識字模塊的應用。拼音、識字是低年級語文小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學習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在拼音、識字模塊的教學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思維特點,通過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拼音、識字學習興趣,提高語文學習效果。影視資源運用于學生的拼音、識字模塊,動靜相宜、圖文并茂的特點,能夠讓拼音、漢字學習模塊的知識直觀、形象和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終提高學生的拼音、漢字學習效果。例如,在拼音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藍貓學拼音》的視頻,讓學生模仿發音的口型,發音的方式等,鞏固所學習的拼音知識,提高拼音學習質量。又如,在識字學習模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麥田識字》動畫視頻,借助富有形象感的識字動畫,提高學生的識字學習質量。
3.2 影視資源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對于語文的學習而言,閱讀是主要的模塊。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教師可以借助影視資源的應用,將靜態化的、抽象的文字資料直觀地、動態地展示出來,加深學生對閱讀素材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質量。例如,在《一夜的工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電視劇《周恩來》片段,讓學生從鏡頭上直觀地感受敬愛的周總理辛勤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圓明園的毀滅》教學中,筆者借助了《火燒圓明園》紀錄片,借助影視資料的方式,進一步渲染文字資料的情感內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老電影《狼牙山五壯士》的電影片段,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戰斗之激烈,等等。總之而言,小學語文的閱讀教材中,有很多都是可以搜集到電影或者電視資源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將影視資源應用于閱讀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質量。
3.3 影視資源在學生課余生活中的應用。伴隨著“減負時代”的到來,當今時代的小學生,作業量并不大。因此,很多小學生將課余時間應用于打手機,看短視頻如抖音等,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一些有益的影視資料,如中央電視臺《朗讀者》、《中國古詩詞大會》等科教類節目,不僅能夠愉悅學生的課余時間,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在觀看影視視頻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改變過去單一的、單調的語文教學模式,巧妙地將影視資源運用于拼音、漢字、閱讀等學習模塊,同時指導學生科學借助影視資源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