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英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周莊實驗小學 江蘇 無錫 214423)
1.1 我國小學低年級識字量的問題。伴隨著信息化、科技化時代的到來,社會中普遍存在提筆忘字的現(xiàn)象,人們對漢字的熟悉度越來越低、重視度也越來越低,極大地影響漢字的發(fā)展。在這一背景下造成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也存在較多問題。一方面,受到整體大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和學生對漢字的重要性認識不清,在識字教學方面采取消極應對的態(tài)度,把語文閱讀、寫作等作為語文學科的重點,導致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功底薄弱,識字量較少難以滿足后續(xù)的學科教學需求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接受能力認識不清,過高的估計學生的識字能力,造成輸入量較大而輸出量較少。具體表現(xiàn)在:課標要求強調學生在完成一、二年級的課程后必須能夠掌握幾百個以上的漢字,能夠支撐學生進行簡單的雜志報紙閱讀。這一龐大的識字量忽視了低年級學生的基本情況,識字量較多,嚴重脫離學生自身,造成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負擔較重、壓力較大,增加學生的厭學情緒,甚至引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反感,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氛圍低迷、課堂效率低下,導致語文識字教學水平難以提升,語文學科發(fā)展受到限制。
1.2 識字教學方法的問題。漢字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世界上流傳最古老的文字。基于漢字復雜的演變結構等內容,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和持續(xù)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各種識字教學方法,伴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而不斷豐富,這也為教師進行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提供專業(yè)指導。雖然如此,但很多識字教學法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往往效果不明顯。一方面,教師難以把握其中的精髓,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與學生相匹配的識字教學法;另一方面,識字教學過于枯燥,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特點,導致其很難靜下心來參與到具體學習實踐中,識字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證。
1.3 低年級學生識字狀況的問題。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于高年級學生的特點,不能運用管理高年級學生的方法來進行識字教學。低年級學生愛玩愛鬧,注意力難以保持高度集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采取豐富的教學形式,盡可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識字學習中。反而應該減少呆板枯燥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反而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低年級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缺乏相對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或者其他知識,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提供適中的教學內容。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多使用鼓勵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負面情緒對學生的不良影響。由此,受到低年級學生個性特點的影響,造成在識字過程中存在很多突出問題,教師必須盡可能地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集中處理,提升學生的識字和寫字能力。
2.1 字理識字教學的內容上要有所選擇。字理識字教學法從漢字的特點出發(fā),實現(xiàn)漢字與圖畫的完美融合。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有利于提升語文識字教學的趣味性,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語文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教師在運用字理識字教學法的過程中必須選擇合理的內容,既要幫助學生基于圖畫理解漢字、認識漢字,也要保證字理識字符合一定的規(guī)律不是為了使用而使用,而依托一定的漢字字理依據(jù),真正做到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2.2 與多種識字教學方法想融合,凸顯字理識字的靈活性。漢字流傳至今,包含著很多復雜的內容,要想幫助學生提升漢字識字能力,必須實現(xiàn)多種識字教學方法的融合,借鑒和吸收不同方法的優(yōu)勢,互相取長補短,結合不同學生、不同漢字進行教學實踐,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興趣,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鉆研漢字。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字理識字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采用隨文識字與字理識字、創(chuàng)設情境與字理識字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多角度、多方式的識字教學法,彰顯教學的靈活性以及生動性。
2.3 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凸顯字理識字的趣味性。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很多新式方法被運用到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手段,改變傳統(tǒng)單一簡單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字理教學法利用漢字與圖畫的結合而展開教學,而圖畫本身需要一定的功底,這就需要引進多媒體教學工具。通過字理識字教學法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實現(xiàn)圖片、文字信息的一體化,進而帶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體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課堂活動和課堂形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學生領悟字理識字的精髓,能夠借助這一方法學習更多有趣的漢字,增加識字量,提升對漢字乃至中華文化的認可度和自豪感,更好地投身于學習中。
綜上所述,漢字經(jīng)歷了一個時代又一個時代的演變,記錄著中華文化的過去、現(xiàn)在甚至未來,對學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將字理識字教學法運用到具體的實踐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識字的重要性,提升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并借助這一機會了解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化,從中學習更多有價值的精華,成為中華漢字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