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一青 河北建研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如今,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土木工程建設領域的發展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各種意想不到的風險和問題接踵而至,極大地阻礙了土木工程行業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加強混凝土結構相關施工技術的運用,不斷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水平。在現階段的土木工程建設中,混凝土施工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它能有效地提高工程質量。
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它包含了大量的材料,如粗骨料、細骨料、膠凝材料、水等,并通過科學合理的配合比來有效地配合使用。另外,為保證混凝土在攪拌過程中的質量,必須加入一定的外加劑和外加劑,然后均勻攪拌和振搗,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護和硬化后完成攪拌和振搗,形成工程施工所需的石料。一般來說,混凝土質量的判斷可以基于這些指標,如混凝土的流動性、和易性和粘結性。混凝土在土木工程建設中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一是耐久性和強度都很好,抗震性和穩定性也很好;二是無論在何種施工狀態下都能有效調節,更好地滿足施工的實際需要;三是混凝土生產相對簡單,如果與支撐模板和鋼筋有效配合,則具有很強的塑性;最后,混凝土材料非常豐富,且成本相對較低,同時又具有很強的環保性,因此其成本控制非常好
實際建造之前的混凝土結構,混凝土原料的配制、拌和沒有按照標準進行,某些因素的控制不夠,在混凝土結構的表面形成蜂窩,也就是在混凝土表面出現均勻分布的孔洞,且孔洞內無水泥漿填充,箍可以暴露在空氣中,但通常的蜂窩不足以暴露在主箍中。未按施工設計配合比摻和石塊的混凝土原材料泥漿配比不合理,混凝土原材料拌和不到位,混凝土混合不均;所選混凝土原料均為干硬材料,但是,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振搗不充分,也會引起混凝土結構的蜂窩質量問題。
混凝土面層是混凝土結構中常見的外露缺陷,它的外觀是一種像豆子的不規則凹痕。澆注混凝土時,如模板平整度不夠,或者在澆筑混凝土前,施工人員對模板浸濕不夠,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加入的水分會被模板吸收,最后造成混凝土結構中水分不足,產生表面麻點問題而再生混凝土在澆注時若被澆注到模板上,如不及時振搗,部分混凝土會出現早凝現象。振動時間短、強度低,水泥泡泡不能排入空氣,所以留在模板上,導致出現麻面。如果澆注混凝土所用的模板間有較大間隙,那么水泥漿液會從空隙中漏出,造成混凝土漿體過少,結構表面出現間歇性凹陷。
裂縫是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最常見的問題。混凝土結構因種種原因產生裂縫,為了保證土建施工質量,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外觀完整性,土建施工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安全。如果由混凝土原料制成的水灰比不當,或者澆灌完混凝土后曬干,在混凝土結構上,水分就會大大減少,硬化時不能滿足混凝土結構收縮要求,混凝土澆筑時引起收縮裂縫,當模板的剛度特性未達到規范要求時,模板拆模會對混凝土結構造成沖擊,產生裂縫。
混凝土配合比技術是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基礎。根據施工人員的要求,選用硬度較低、熱量較低的材料,不得選用強度較低的材料。在配合比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混凝土標準規范進行混凝土配合比,遵循適量的原則,合理選擇砂和水泥的用量。施工人員在拌和前需反復核對材料配合比,以避免因材料配合比不合理造成混凝土結構缺陷。施工人員選材后可進行試配。如選用合格的水泥后,根據水泥的強度和水泥的反應性,進行三種級配,用砂等材料作輔料,根據實際施工需要和混凝土結構的變化,配置不同功能的混凝土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材料配比效率,避免材料浪費現象。
輸送環節和泵送技術的應用也是決定混凝土結構整體質量的重要因素。在建造過程中,建筑工人不能只考慮泵送技術的應用時間和材料運輸距離,還應結合施工環境和各種情況,影響材料的應用效果,并且根據具體施工要求,合理調整配合比強度,為提高結構剛度及合理使用做好鋪墊。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結構的運輸環節也會影響施工質量,不管是距離還是方式,技術人員都應該事先考慮好。做好這一工作,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確定了交通工作的內容之后,根據道路的具體情況收集混凝土輸送距離、時間資料,制定完善的輸送方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模擬試驗,以確定最短的運輸距離,從而避免對物料本身造成影響。水泥輸送的基本原則應是避免材料的頻繁輸送,保證水泥到達現場后及時與現場管理人員取得聯系。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工作,才能確保科學、合理地使用混凝土,打好堅實基礎,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為提高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質量,預防裂縫的產生,施工單位在進行施工作業時,整個混凝土工程的溫度必須通過合理的方法進行合理的控制。通常采用的方法如下:首先,水泥水化熱是引起混凝土整體開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混凝土內部和外部溫差過大會產生裂縫。所以,要從根本上降低溫差,具體辦法是減少水泥在混凝土加工過程中的使用。二是尋求混凝土攪拌工藝的改進途徑。從而有效地釋放大量的熱量,從根本上保證了整個混凝土工程的質量,防止開裂。再次,是混凝土加工時,選用的水泥材料要與工程加工相適應。這降低了水泥水化熱釋放的熱量。舉例來說,在特定的加工過程中使用低熱量水泥對預防裂縫很有幫助。
水泥在配制混凝土時,發生水化反應,釋放大量熱量。若處理不當,這部分熱量將聚集到混凝土結構中,并產生溫度應力。配制混凝土時,可選用減水劑將混凝土內部熱量釋放出來。為減小澆注時溫度對混凝土結構的影響,當環境溫度過高時,應避免混凝土施工。在特殊氣候條件下施工時,應及時安排專人灑水降溫,合理控制混凝土溫度。澆注后應及時進行養護管理,以保證混凝土結構抗拉強度的有效提高。具體地說,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避免因內力而產生裂縫。一般而言,混凝土的溫度可通過表面覆蓋和水槽來保持,混凝土結構的最低溫度也可通過溫室加以控制,確保混凝土結構溫度在合理的范圍內。加固完畢后,進行下一步的工程施工。
水泥、沙子、摻和料、水、粉煤灰是混凝土施工的原材料。選用這類材料時,要考慮到具體材料的性能特點和使用要求,還有建筑費用。例如在選擇水泥時,要特別注意不能用灰泥水泥,由于耗水量大,而且后期容易出現一些質量問題。采購員在水泥材料的選購中,水泥生產企業要嚴格審核相關資質,以及水泥質量檢驗合格證、合格證及其他資質證書。并對水泥材料的相關性能水平進行檢測,以保證其能夠滿足土建施工的特殊要求。水泥原料要達到設計要求,采購員還要考慮成本和價格,選擇性價比最高的原材料。對水泥等原材料采購量,除土建部分正常施工外,同時也要留有余地,防止各種突發事件發生。
針對土木混凝土結構特點,兼顧原料的合理配置;此外,在施工實踐中,在設計配置比時,還應考慮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和混凝土應用的施工場地之間的距離。配制混凝土時,常加入適量的膨脹劑,以提高部分性能,但是如果摻量太大,或土建環境不一樣,膨脹劑的作用效果大不相同。所以在配制混凝土材料之前,對膨脹劑材料進行相應的質量檢驗是非常必要的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達到相關要求。根據這些結果,混凝土材料中加入膨脹劑。
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澆筑比較專業,應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澆筑和打樁。在土木工程行業中,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施工方法是分層施工,多層澆注可使混凝土結構各層緊密相連,確保混凝土強度及耐久性。對振動工作來說,一般在澆注 20 秒后,在振搗過程中,混凝土結構出現了最佳的振搗效果。此外,還應特別注意必須一次性完成所有澆筑工作確保混凝土結構無氣泡問題,確保施工質量。澆注施工中,混凝土澆筑高度對結構整體質量影響很大,因此澆筑方法的選所以要根據實際澆筑高度來選擇澆筑方法,因澆筑高度過高,易產生離析現象。砼結構澆筑高度大于 2 米時,為了確保混凝土結構的質量符合規范要求,溜槽的施工形式應選擇。當混凝土結構的澆筑高度大于 8 米,采用振弦管方式,再澆、分層夯實。同時,澆注時間對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和性能也有很大影響。如果澆太久,易引起混凝土開裂,破壞結構的總體質量。所以在實際施工中,施工單位必須嚴格控制澆筑時間。
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是影響土建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因此,加強對混凝土施工技術類型和應用要點的研究,有助于施工人員更好地掌握各種施工技術的原理和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要點,從而有效提高施工人員和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對混凝土工程質量的控制能力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