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仕敏
(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永樂小學 貴州 遵義 563128)
一直以來,“立德樹人”都是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之本。所謂:“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無才是君子,無德有才是小人,無才無德是愚人”,當今社會,我們應當以培養“德才兼備”的人為教育之目標。小學階段,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俗稱“百科之母”。語文學科本身獨有的工具性兼具人文性教育功能,使得德育教育成為了語文學科的職責和使命。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當深入挖掘語文學科本身蘊含的德育元素,積極拓展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本文中,筆者以小學語文教育為例,探索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現狀、價值以及對策。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如下問題:一方面,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德育工作重視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的教育重心,在于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教學的方向,則是語文本身的知識層面。可以說:當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過度重視了知識教育而忽視了精神教育,進而導致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不足,德育教育缺失,不利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育中德育的教育流于形式。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對現代小學語文教師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當相關要求落實到真正的教育實踐中,卻難免出現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現象。一些德育教育工作敷衍了事,難以發揮真正的德育教育效果。
2.1 德育教育是中國傳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中國被譽為“禮儀之邦”。其主要原因在于:古代的中國人民,就已經格外重視道德修養、社交禮儀,對個人境界的提升有著明確的要求。教育演化到如今,德育教育依然是傳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有效途徑。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語文教育承載著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職責。德育作為傳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成為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德育教育也是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孝道教育、感恩教育等,都有助于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2.2 德育教育有利于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育目標,要求現代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改革創新傳統的教育課堂,通過落實新課改的三維教育目標而實現促進現代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積極的德育教育工作,是落實新課程改革“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有利于彌補傳統德育教育不足等現狀,塑造學生正確的“三觀”,進而達到改革創新小學語文教育的目標。
3.1 立足小學語文教材,滲透德育。語文本身是一門蘊含著豐富德育教育元素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途徑很多。小學語文教師要立足語文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德育的內容,積極滲透德育:首先,在生字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小學階段,學生的漢字量大概為三千左右。我們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漢字,則是蘊含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載體。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可以借助生字詞教育,深入挖掘漢字中包含的德育元素,積極滲透德育教育。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羊跪乳”“守孝悌”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字”的含義,或者延伸甲骨文含義,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沉思母愛的偉大。如教師在講解“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兩個成語時,將其成語含義與母愛德育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從中感恩和孝敬父母。
其次,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古詩詞也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古詩詞的創作背景,從字詞句中挖掘德育的內涵,積極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示兒》時,就可以借助古詩詞的內涵,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之來之不易。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作者陸游一生的報國壯志及曾經在西北從軍的經歷,讓學生懂得“國家至上”的民族情感。
第三,積極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積極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以傳統文化教育為依托,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內涵。
3.2 開展語文德育教育實踐活動。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通過積極的實踐活動的開展,如學習實踐活動、校園生活實踐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積極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欄目中,教師可以選定與德育有關的主題,如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傳統教育等,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切身的體驗感悟思考,并從中獲得思想的啟迪,達到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此外,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一些實踐活動:如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之際,教師可以借助當前舉國上下濃烈的愛國氛圍,在班級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專題活動,學生可以做手抄報、可以寫詩歌、寫散文等,歌頌祖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之情,進而實現德育教育的目標。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應當重視德育工作,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德育工作的開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塑造學生正確的“三觀”,實現改革創新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