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吉林省長春市一零八學校 吉林 長春 130000)
語言中有較豐富的知識,并且其也是人與人進行良好溝通的橋梁,其對我們的生活及工作具有較重要的作用。在中學時期實施語文修辭的教學,主要是為了可以使學生能夠合理應用藝術性的語言闡述出內心的想法。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對語文教學中的修辭教學提高重視度,促進學生不斷掌握語言的應用能力。現時期,中學語文教學中修辭教學的實施存在很多阻礙性問題,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要發揮本身作用確保修辭教學的順利開展,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及語文水平。
1.1 教學重點不明確。在現時期教學環境下,中學語文學科中修辭教學占比相對較小,教材中與此相關的內容也非常有限,在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對修辭教學并未形成體系,內容設置較混亂,沒有規律。如此對教學重點的有效把握會非常不利,較易與修辭教學核心發生偏離,造成學生在學習修辭知識的時候存在阻礙,如此很難將修辭手法應用到實際學習當中。最終影響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此在學習寫作的時候,寫作語言表述能力便會非常不足,對學生寫作效果會產生嚴重影響[1]。
1.2 教師對修辭教學并不重視。因為在語文教材當中,對于修辭教學的相關內容非常有限,能夠進行教學的知識點也不足,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會讓教師對修辭教學產生不重視情緒。長時間如此,學生便不能有效學會在文章閱讀和作文寫作中合理應用修辭法,為此也就無法理解修辭法的重要性,無法有效掌握修辭知識。
1.3 修辭教學法較落后。現時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所用教學法仍較陳舊,只體現教學作用,而對于導學作用卻沒有任何表現。教師如想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便需及時轉變傳統性的教學理念,積極有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現時期的教學活動大都為了應對考試,會對學生采取壓迫性的監督,結合自身經驗直接告訴學生考點,這與修辭教學的教學意義存在矛盾,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缺少語言藝術性。
2.1 整合教學內容。對于中學語文教學中修辭教學內容混亂問題,作為語文教師需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遵從教學本身系統性與整體性規律,對修辭教學知識進行匯總和總結,從而科學實施教學活動,如此才可以有計劃高效的實施中學語文修辭教學活動,從而為學生能夠靈活應用各類修辭方法提供幫助[2]。
作為語文教師,在正式開始修辭知識的教授時,不可孤立的實施,需綜合全面思考當下實際語情與語境,把應用修辭的語句放到整段文章當中來進行分析和體會,從而培養學生橫向比較學習能力。如,在學習《臺階》一課中,在課文的結尾處,最后一段有幾句是描寫父親的句子,如把這段話單列出來進行分析,會讓人無法理解,會覺得描寫父親的一些字并不是贊美之意,而恰好相反,給人一種平淡的感覺。然而,如把這段結合整篇來進行分析,便較易找到文章核心,使學生感觸作者對于父親的強烈感情。
2.2 教師需正確樹立修辭教學意識。在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對修辭教學存在局限性,因此必須及時化解教師這一教學阻礙,輔助教師對修辭教學提高重視度。首先需從教材著手。教師必須對修辭教學加強重視,如此學生才會對修辭學習提高重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恰到好處盡量多的將修辭教學融入語文教學當中,以為學生更多的提供實踐練習契機。其次,教師需把修辭教學放到語文教學任務當中,將其視為一定要實現的教學目標。中學語文學科的教學重點還需主要放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上,這樣作為語文教師,便需把修辭教學合理恰當的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使學生學會合理應用文字來表述自己的感情。最后教會學生語言表達及寫作的能力,從而在實踐學習中感受修辭知識的好處[3]。學生通過自己不斷的閱讀與寫作練習,會更高效的掌握修辭法的合理應用及養成遣詞造句的能力。
2.3 完善修辭教學法。教師在實施修辭教學時,需清楚如何應用最為合理的教學法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從而形成學習動力。首先,可通過朗讀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對語文教材內的文章進行大聲的朗讀。在朗讀期間,每種文體其語調及效果都是有所差異的。如,小說類文章,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元,對課文內人物角色進行角色扮演,認真分析人物特點,對于所扮人物特點需要朗誦出來。其次,可通過比較法來進行修辭教學。選擇同一作者所寫的多篇文章進行比較。利用比較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修辭手法的不同,由此讓學生學會通過修辭法來進行造句寫作,使學生有效掌握修辭能力。
總體來說,中學語文學科中修辭教學屬于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所以必須要對其提高重視。現時期修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非常多,作為教師需正確認識這些問題,并結合問題的具體情況來采用最為合理的方法給予有效解決。在教學中,教師需結合整體性有規律的正確樹立修辭教學觀,在語文教學中隨時滲透修辭知識,通過合理的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