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麗 甘肅省康縣城關西街幼兒園
語言作為幼兒教育五大領域之一,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幼兒語言教學卻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師語言專業性不強、教學理念落后教法單一、重視課堂教學而忽視日常語言練習等,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語言教學的效率。筆者從事幼兒語言教學工作已有多年,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具體談談幼兒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在我國,幼兒教育起步較晚,發展緩慢,特別是在西部農村地區,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除了縣城有幼兒教育機構外農村大部分地區都只有附設學前班。而附設學前班,其實就是為就讀一年級打基礎而設立的,因為沒有具體的幼兒教材,更沒有專業的幼兒教師,不論是作息時間還是學習內容,與其他年級基本一樣。從21世紀初開始,國家大力發展農村幼兒教育,特別是近幾年以來,農村幼兒教育得到了上級部門的高度重視,除了縣城外,各個農村地區都開設了幼兒園。隨著幼兒園數量的迅速增加,幼兒教育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但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問題。從調查來看,一個二十萬人的小縣城,各個鄉鎮中心幼兒園學生數高達二百人左右,但正式教師數量最多只有兩名,大多數鄉鎮中心幼兒園正式在編教師只有園長一人,其余十多人均為臨時聘請人員。從正式在編教師情況來看,他們大部分都是長期從事小學教育,對幼兒教育知之甚少;從臨時聘請人員情況來看,具備幼兒教育專業的就更少了,甚至有的連教師資格都沒有。同時,由于臨時聘請人員工資待遇太低,大部分責任心不強,在校期間只是負責幼兒的安全問題,說辭職就辭職,人員管理難度很大。走訪中,筆者了解到,大部分農村基層幼兒園每學期開學的頭等大事就是解決人員問題,有時候盡量降低招聘條件也很少有人前來應聘。同時,從縣城新舉辦的幼兒園來看,為了及時彌補人員,解決教師問題,大部分都是從基層各中小學招聘上去的,他們有的是中學教師資格,有的是小學教師資格,對幼兒教育幾乎沒有經驗,在日常教學中,都是在不斷地教學中總結幼兒教育經驗。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導致大部分幼兒教師專業性不強。特別是在幼兒語言教學方面,他們簡單的認為,語言教學就是教會幼兒說話就行,因此對幼兒語言教學的認識遠遠不夠。長期以來,受小學教育的影響,有時候把三至五歲的幼兒當小學生來對待,教他們識字,學拼音,每天寫字等,這種不遵循幼兒教育成長規律的教育,使得很多孩子從小就對語言學習失去了興趣,致使上小學真正學習的時候,對語言產生強烈的厭惡感,影響了孩子語言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的語言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由此可見,在實際教學中,作為幼兒語言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根據幼兒的不同性格特點,對幼兒進行個別化的教育。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對幼兒進行模式化的教學,甚至有的教師采用灌注式教學,以教師為主體,教師說,幼兒聽,為幼兒展示一些圖畫卡片等,讓幼兒對照圖畫或卡片中的故事情景練習說話,以此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眾所周知,受家庭成長環境、父母的個性影響以及先天因素的影響等,有的幼兒天生活潑好動,愛說愛笑,當老師開個頭或者指著一張卡片時,他們總能說個沒完沒了。而有的幼兒,膽小怕事兒,不愛說話,性格內向,當我們展示卡片圖畫讓他們說話時,他們卻不知從何說起,無論教師怎么引導,他們也說不出半個字來。加上我們不正確的評價方式,就會使這一部分幼兒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影響他們語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從調查情況來看,在實際教學中,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們的部分教師在語言教學方面還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對多媒體的使用不當。在幼兒語言教學中,我們習慣性地采用講故事或者看圖說話的形式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部分教師為了能夠吸引幼兒的課堂注意力,經常采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但實際當中,我們有時候過分依賴多媒體,導致整節課教師只充當了播放員和解說員的角色,幾十張幻燈片邊播放邊解釋,使用多媒體的本意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但由于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幻燈片設計太多反而讓幼兒感到厭煩。二是不注重與幼兒的互動。眾所周知,語言的學習需要通過師生、生生互動,才能不斷提高聽說讀的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往往采用滿灌的方式,從不顧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反饋。一堂課下來,幼兒究竟掌握了多少語言知識,我們不得而知。三是語言教學中,急于求成。由于大部分幼兒語言教師缺乏較為專業的語言學習知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為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往往在第一個教學目標還沒有達成時,就急于組織幼兒進行下一個活動的開展,導致幼兒學習層次混亂,影響學習效果。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由此可知,幼兒學習語言的關鍵就是社會實踐。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往往都只重視課堂教學而忽視日常練習,這就使得大部分幼兒的語言能力始終得不到提升。如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普通話,但在課后與幼兒一起活動時,卻總是喜歡使用方言與幼兒交流,在部分教師眼中,使用方言更加親切。但我們都知道,幼兒最具有模仿性,特別是善于模仿自己的老師,當我們在實際中與幼兒交流時習慣性地使用方言,就會讓幼兒錯誤地認為,方言比普通話更重要,從而導致幼兒在與家長交流時,也使用方言而很少使用普通話。另外,幼兒在課堂教學當中學到的一些詞語,由于缺少使用的環境,加之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在實際生活中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時間長了也就忘得一干二凈了。如大班幼兒在語言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表示顏色的詞語如“紅色、綠色、紫色、白色、黑色”等,因為在課后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辨認顏色時總是這樣提問“你看這朵花是什么顏色的?”幼兒習慣性地說是“紅的、綠的、黑的”等,因為幼兒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習慣了這么回答,而教師又感覺只要回答是正確的也就不太注意,從而影響了幼兒語言學習水平的逐步提升。
幼兒語言學習不僅包括聽說讀等這些最基本的語言能力,同時還包括對語言審美情趣的培養。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只注重對學習形式的追求而忽視對學習內容的鉆研,導致語言學科特點不夠突出。這特別是在各類課堂競賽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部分教師為了形式上贏得高分,把一些與課堂教學或與語言學習內容無關的活動引出課堂,整個課堂看起來師生互動良好,幼兒學習積極性也特別高,但細細一看,所有活動環節的設計與語言學習內容毫無關聯。語言教學本應該突出語言的學科特點,我們通過組織課堂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但實際當中,因為語言學科大都由班主任兼任,有時候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因為學生某一方面存在的問題,就很容易把語言課當成班會課或思想教育課來上,如有位教師在給中班幼兒教學《說說我們的好習慣》時,當看到課件中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慣后,不由自主地就把話題扯到了自己孩子的習慣上來,一會兒指責這個穿衣吃飯都要依賴爸爸媽媽,一會兒又說那個放學路上要吃要喝等,嚇得全班幼兒個個縮頭縮尾,一句話都不敢再說了。而在引導幼兒體會語言的審美情趣時,往往也只是把自己對一段話或一本童話書的理解講給幼兒聽,這對幼兒審美情趣的培養意義不大。
在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作為一名幼兒語言教師,在實際當中,要深入鉆研《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認真鉆研語言教材及要求,掌握幼兒語言學習發展規律,切實提高專業化水平,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方面,作為教師要不斷地更新語言專業知識。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幼兒教育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作為教師,要學會與時俱進,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地更新語言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作為教師要學會總結善于反思。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多方面的問題,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學會反思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從而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環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們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著重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和學科素養,因此,作為一名幼兒語言教師,也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轉變教育理念,根據教學內容,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探索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幼兒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特別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方面,要發揮多媒體獨特的作用,吸引幼兒的課堂注意力,為幼兒創設一種良好的語言環境,通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此,作為教師,在注重幼兒語言課堂學習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幼兒語言運用的練習。一方面,要把幼兒語言學習滲透到各個領域,并鼓勵幼兒在各類活動中多說敢說。另一方面,要引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對幼兒語言使用的練習。
總之,語言是幼兒教育五大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幼兒語言教學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因此,作為一名幼兒語言教師,要緊緊抓住幼兒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通過轉變教育理念,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從而切實提高幼兒語言學習效率,為他們的終生成長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