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軍
(江西省余干縣古埠鎮黃崗初級中學 江西 余干 335100)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初中生進行語文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得更好的成績而學習,他們根本沒有認識到學習語文的真正意義,比如,培養情感、增長見識,提高生活能力等。如此不僅與開展教學活動的初衷嚴重相違背,還不利于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要求。從長遠來看,更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可持續發展。那么,作為一位新時代的初中語文老師,我們如何實現課堂上的有效教學,積累學生知識,又提高學生能力呢?
由于初中生年齡的關系,他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是需要一定的興趣支持和驅動的,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發現,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很投入,很認真,甚至到了苦口婆心教授的地步,可是到最后學生卻云里霧里,不知所云。究其原因:一是學生沒有真正進入學習內容中,沒有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思考相關知識;二是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坐在課堂上根本就是為了應付。因此,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我們應當在教學中根據內容的需要,積極發揮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工具,借助它們的教學優勢,多維度刺激學生感官認識,從而激活學生的勇于參與的意識,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初中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常采用統一的方法,不多考慮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在新改革的背景下,這種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當下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根本需要,更加有創造性、新穎性的教學模式才是學生需要的,也是更適合學生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時與學生進行互動,給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計劃,有針對地幫助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在學習中提升語文綜合素質,進而提高課堂互動的有效性。在教學中,對于學習能力強,基礎水平好的學生,教師要制訂較高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教學計劃,大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對于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就要根據他們的情況有計劃地降低計劃難度,對他們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講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打基礎。這樣,才能真正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首先,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將傳統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轉變為與學生互動共享的教學活動,充分合作、溝通,以達到“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目標。其次,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教師應提高教學信息儲備,充實自身知識基礎,充分做好開展教學活動的準備,這對于需不斷拓展知識面的語文學科來說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教師在提高自身知識儲備且掌握科學教學方式時,其課堂教學有效性會不斷提高。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都是獨立的,并且互不干預,這對于思維處在發展中的初中生來說,顯然不利于他們思維的拓展,導致學生學習方法死板、思維僵化。有計劃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科學應用,才能有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和不足,有效增強課堂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促進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合作學習的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要相互配合,完成學習任務。所以,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與小組成員交流,或者組與組交流,豐富學生思想,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種方法不但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枯燥的問題,而且還能效幫助學生鍛煉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情境教學是以語文教學的實際目標為基礎,利用形象生活的動態畫面,通過創設特定的情境,與課堂內容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只運用聽說這兩種技能去閱讀文章,而是讓學生在親自參與和體驗中學習知識、解決疑惑、升華情感,讓學生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高效率的去學習。在情境教學模式下,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師生氛圍,讓學生深刻感知作者心靈深處抒發的淋漓盡致的情感。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分析講解引導,讓學生在文章中能夠見其形、聞其聲、觀其色、給學生的思想更大的創造空間。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創設符合教學目標的情境方法,運用情境交融的方法,教育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體作用,融入自身的情感理解文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情境的教學方式有很多,教師要合理利用,議論文適合采用辯論的方式進行,古詩詞適合舉辦朗誦賽,記敘文多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現,結合具體文章創設情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語文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強化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初中語文教學同樣也不例外。但是從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情況來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并且互動過程中缺乏有效性。因此,深入研究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對策,對于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具有積極意義。